本週五(8月23日),英國新任工黨首相施紀賢 (又譯基爾·斯塔默 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了首次直接通話。這通電話成為中英關係中的重要事件,雙方討論了經貿合作和全球安全等議題,但同時也觸及了香港問題、人權狀況以及烏克蘭戰爭等方面的分歧。這次對話在英國政界和社會各界引發了廣泛關注。
新政府的外交意圖
根據英國政府的新聞稿,在與習近平的通話中,施紀賢闡述了其政府的優先事項,包括“國家安全、邊境安全和經濟穩定”,並討論了中英兩國在貿易、經濟和教育等領域的合作機會。雙方同意在氣候變遷和全球安全等方面加強合作,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雙方認為「緊密合作至關重要」。
根據《環球時報》報道,這通電話是由英國首相主動發起的。施紀賢也表示,希望雙方能夠在必要時就香港問題、俄烏戰爭以及人權等存在分歧的議題進行了「開放、坦誠的對話」。習近平回應說,希望英國能「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國。此外,雙方同意,穩定且持續的中英關係至關重要,並強調了兩國外交和國內部門之間的對話交流。雙方也表示將保持聯繫。
工黨政府上台後,對其對華政策進行了「審查」。英國國防大臣約翰希利(John Healey)上個月指出,這項審查將採取跨政府的方式進行,涵蓋的不僅僅是國防事務,還包括更廣泛的政府領域。這反映出新政府正在重新調整與北京的關係。彭博社上週報道稱,作為這項調整的一部分,外交大臣戴維·拉米(David Lammy)正在考慮訪問中國。
英國外相可能的訪華行程
雖然目前尚未確定英國外交大臣訪華的具體計劃,但這次訪華如果成行將成為觀察工黨政府對華政策的重要機會。英國外交和聯邦事務部(FCDO)的發言人對美國之音表示,英國政府將繼續對中國採取「一致、長期和戰略性」的管理方法,儘管經濟合作仍是雙邊關係的重要部分,但在必要時,英國將不畏挑戰。
工黨議員尼爾·科伊爾(Neil Coyle)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強調,英國政府應向中國傳遞明確的信息,特別是在保護香港BNO護照持有人及其他在英港人群體權益方面。他表示:「如果戴維·拉米外相即將訪華,他應該向中方明確表示,我們將不再容忍在英國境內對香港BNO護照持有人的騷擾行為,上屆政府在這些問題上過於軟弱,而本屆政府將採取更為堅定的行動。」
科伊爾也提到,他在胡錦濤時期曾在中國生活過,當時的中國與如今在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相比,顯得更加溫和。他指出,習近平上台後,中國的政策變得更加軍事化和民族主義化,這對中英關係產生了深遠影響。
不過,拉米的態度在本週受到批評。他去年就任外相時曾承諾宣布習近平政權在新疆的行為屬於“種族滅絕”,並且工黨於2021年在下議院對此投了贊成票。但本週當《每日電訊報》問及外交、聯邦和發展辦公室(FCDO)是否計劃指責中國的種族滅絕行為時,該辦公室只提到了對維吾爾族人的「鎮壓」。
人權議題與跨國鎮壓
工黨人權運動(Labour Campaign for Human Rights)的聯合執行董事詹姆斯·詹寧恩(James Jennion)對美國之音指出,外交大臣若訪問中國,應該在人權問題上採取更加堅定的立場。他強調,中國在英國境內的跨國鎮壓行為,特別是針對香港人、維吾爾人和藏人等族群的行為,是對英國主權和安全的嚴重挑戰。詹寧恩表示:“跨國鎮壓不僅是對被針對群體的攻擊,更是對英國主權和安全的挑戰。”
英國政府先前已經加強了對中國在英國境內安全挑戰的關注。上屆保守黨領導的英國政府曾指控中國對英國議員和選民的資訊發動網路攻擊,並對相關中國實體實施了制裁。前英國副首相奧利佛·道登(Oliver Dowden)曾表示,這些網路攻擊顯示出中國的敵對意圖,並認為這是對國際秩序的挑戰。
詹寧恩表示工黨傳統上比保守黨更重視人權,他呼籲工黨政府在與中國互動的三C政策(競爭、合作、挑戰)中,保持適當的平衡,並確保在人權問題上採取強有力的行動,並確保這一問題在每次外交接觸中得到充分體現。
香港民主活動人士劉祖迪(Finn Lau),今年被香港政府懸賞一百萬港幣。他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表示,英國外相在訪華時應「傳遞強烈訊息的壓力」。他提到,意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在訪問北京時,“堅決表態終止‘一帶一路’倡議”,並認為這是一個“值得借鑒的經驗”。劉祖迪還建議,拉米外相可以“明確提及黎智英(Jimmy Lai)的案件”,作為一個“標誌性案例,證明香港問題在討論中佔據重要地位”。
香港監察(HK Watch)的研究和政策顧問托馬斯·本森(Thomas Benson)表示,外相訪華期間應對中國提出實質的挑戰,特別是在香港問題上。他強調:“我們不希望看到過去那種僅限於經濟討論的外交模式重演。如果戴維·拉米外相訪華,我們希望他能夠在所有涉及的議題上對中國提出真正的挑戰。”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