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的港人團體舉辦展覽,讓參觀者重溫香港《蘋果日報》多年來的報道,並且利用藝術反思《壹傳媒》停運對香港的衝擊。
香港《蘋果日報》被逼停運兩周年之際,有團體在英國倫敦舉辦展覽,展出數十份翻印的昔日的蘋果日報報章,亦有11組藝術家的創作,紀念這件打壓香港新聞自由的重大事件。
據主辦這次展覽的機構“細葉榕人道支援基金”的董事Thomas Fung對美國之音說,同類的展覽曾經在台灣舉辦,有幾位藝術策展人希望將之搬來英國。
他說:“最重要的是讓全世界的人知道,究竟香港的新聞自由及言論自由現時是甚麼程度,墮落得有多厲害。”
這個展覽在位於倫敦的肯寧頓(Kennington)地區一個前身是地區法院建築物改變而成的藝術空間ASC Studio舉行,他說安排是一個對香港現時法律制度的諷刺,《蘋果日報》因為香港政府使用《國安法》拘捕管理層及凍結營運資金而關閉,是遠離了源自英國的普通法制度。
他指,展出的舊報紙從《蘋果日報》創報起,到過去十多年香港人身份認同轉變的一個階段,以至報章的最後一段日子。他希望在未來把展覽帶到英國其他地方,以至世界各地香港人聚居的地方。
其中一名參展的攝影師MC Chan對美國之音說,他把《蘋果日報》最後一期頭版分割成25份,在黑房沖曬到銀鹽相紙上,帶給25位朋友用不同的方法顯影,當中包括一些《蘋果日報》所屬的壹傳媒集團的前員工。
他說:“我很希望能夠邀請到其他志同道合,不論是老人家、小朋友、中年人,一起去參與這個藝術項目,去紀念《蘋果日報》這個對於香港人影響很深的報刊。”
MC Chan說,他本人有兩名子女,在《蘋果日報》停運後決定離開香港。
他說:“傳媒是第四權,傳媒是監察政府,傳媒是將社會一些黑暗面呈現給大眾市民知道,從而改善他們的生活。但如果當一個傳媒,不論他是反政府或支持政府,沒理由之下而被倒閉,我覺得這個社會不是很健康,已經失去香港的一些核心價值。這個核心價值是言論自由,我亦不希望我的小朋友在這樣的社會長大,這是我主要離開的原因。”
另一名參展者“煲兒”有兩幅畫作,其中一幅顯示被封禁的蘋果,但在鐵閘以外,卻生出不少新的蘋果。她對美國之音說,畫作的寓意是即使《蘋果日報》被禁,從此走出去的人亦會繼續他們的工作。
住在展覽場地附近的Kersey及男朋友Bilic碰巧路過,於是進場觀看。Kersey對美國之音說,場地選擇很有意思,正正因為法治在香港“沒有正常運作。”Kersey的媽媽是香港人,她能夠說廣東話,剛在去年到過香港。
她說:“看到這些展品令我很感觸,因為這些報紙看起來是多麼短暫的,他們的辦公室已經被奪去了,這份報紙不再存在,但有一些遺留的證據讓我們感到,仍然有人在反抗。”
Bilic指,英國大眾未必知道《蘋果日報》的事,展覽可讓更多人知道,交流思想。Kersey亦說,藝術品讓展覽不只是“報紙上乾掉了的故事”,更讓他們見到一些個人反思。
“抗爭的迴響: 蘋果日報文獻及藝術展覽”展期至7月10日。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