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香港學者相繼受打壓下 海外港人學者組織願助尋覓新天地


港學者聯盟的 Youtube 網站
港學者聯盟的 Youtube 網站

香港學術自由空間隨著從事民調的學者遠赴英國與維護新聞自由的講師被控涉嫌串謀發佈煽動刊物罪,近日再度引起輿論關注。一個以維繫海外香港學者網絡的組織認為,儘管香港的學術自由岌岌可危,但他們仍是會繼續光明正大地工作,與香港的學者交流,並推動港人在海外學府升學及就業。

“港學者聯盟”(Hong Kong Collaborative Academic - HKCAN)是近年在網絡上活躍的一個平台。顧名思義,它是一個以香港人學者連結起來的組織。在美國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多倫多分校任職的創辦人梁允懿教授近日接受了美國之音中文部訪問,詳細談及了她創辦這組織的由來、目的,學者形象以及目前香港學術自由的處境。

新聞與民調學者受打壓 大學各個領域學術自由必受影響

從近期資深傳媒人、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專業顧問區家麟因涉嫌“串謀發佈煽動刊物”罪被拘捕後保釋,以及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已經離港赴英等事件,梁允懿教授首先道出了她不敢對香港學術自由表達樂觀的憂慮。

梁允懿教授對香港學術自由不感樂觀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1:21 0:00

梁允懿教授說:“ 其實不用說那個範疇,不是新聞界或者是Political Science (政治科學) 受害,因為你(香港政府)這樣拘捕人,(使人)禁聲,令到有些學者自己去police(約束)自己,他們立即說話會小心了,或者很多話題都不敢發表。他看見新聞時事,也未必會在課堂上說出來。因為現在在跨學科(的領域)上,我們研究人工智能,都研究很多假新聞,Cognitive Warfare (認知戰爭), 或者是如何去製造Misinformation (假訊息) ,如何去prevent(阻止)這些東西。那麼什麼範疇也可能會聯繫上新聞時事。你現在這樣拘捕人(學者),那些研究人工智能這些人,都未必會敢再作研究,或者是去好小心去censor(審查)自己。所以,我不能說沒有了絕對的學術自由,但是打擊會很大,牽涉範圍會很廣泛。”

不過,香港政府官方對當今大學教育的論調卻另有不同的見解。從香港教育局4月29日宣佈有關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提名新校董會主席的簡短新聞稿中,表達了政府深信“中大必定能精益求精,再創佳績。…,中大鞏固其作為世界頂尖大學的地位,在教學和研究上精益求精,成就斐然。”新聞稿中對區家麟事件,隻字不提。

不能單靠大學世界排名 從實際數據中可看學術自由端倪

梁允懿教授對這種官方經常談論某幾所香港大學的世界排名論調,倒是不以為然。她批評,香港政府欠缺給予實際數據,証明學術研究仍然是自由與高質素,沒有受到打壓言論自由影響。她說,只要提供在港留學生與學術研究得獎數目,與以往比拼便一目瞭然。

梁允懿教授說:“你顯示了,我便相信,但它(香港政府)也不會顯示給你看,...說沒有(學術受影響),但卻又不能証明沒有。人心茫茫,很多先生(老師)流失,這些是真實數據,學生數目下降,這些也是真實數據 。這些enrollment(取錄),別人不會再來(香港),留學生的數目下跌,本土學生的數目也下跌,老師Professor 較腳 (離開),這些它又不說,這些是真正真實的數據,你覺得沒有事情發生?”

大學不是一盤企業生意 只顧利益只會流失香港本土優秀人材

梁允懿教授並指出,香港主權移交後長期以來不斷引入中國大陸學生與學者,也直接影響了土生土長香港人的就學與就業機會,導致更多香港原來的學者流失,到外國進修。她說,香港的學生也前往外國攻讀,負擔不了學費的,也不會選擇從事學術界這一行業,這更是一個很大的損失;但香港高等學府並不關心。

梁允懿教授說:“這是一個損失,但它(香港的大學學府)不覺得是甚麼?你(本土香港學生或學者)只可以選擇離開,你沒有理由要與它對抗,因為始終學校是一個很自己獨立的個體,總之它有funding(資金),有人教書,有人上學,有出output(研究成果),它又有排名,它像一個企業去營運。你沒有理由去說這家企業不公平,你很難發聲促使這家企業更加公平。這家企業不公平,你唯有是不去幫它打工,你不會想去改變它。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學者是會流散多了,沒有人入職,或者是直接地不會考慮在香港攻讀研究院。”

客觀因素促孕育籌辦“港學者聯盟”寄望年青人放遠目光

正是有著這些客觀環境因素,再加上經歷過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在梁允懿教授心目中孕育了幫助香港年青人考慮海外升學就業的念頭。她為香港學生被特區政府打壓,深感難過,希望幫助他們尋找出路,於是便與數個志同道合的海外香港人學者,最終成立了“港學者聯盟”組織。她運用人際網絡及經驗,為離散海外的香港學生提供主要有關美加的升學及就業資訊,希望特別是一些曾被視為未來社會棟樑的被迫流亡抗爭者,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放遠目光,努力向上,便能在外國學有所成。

梁允懿教授說:“(當時)這麼多年青人出來或被警察拘捕,其實沒有需要(這樣做),不需要與這個政權搏鬥,硬碰硬的。世界這麼大,這麼多機會,如果這個政治環境不適合自己的,那麼便去其他地方發展。我在這裡(加拿大)這麼長久,做教育工作,不如我和幾個朋友,介紹這裡學習的環境、科學,以及一些流行的科目,希望年輕人多一些機會。”

豁達笑聲輕抹犧牲代價 Youtube 節目生鬼望吸引年青人注意

就是這份熱誠促使了她將這使命越踩越深,她還對記者戲笑自己應該是不會考慮返回香港,若朋友掛念著她,可乘搭飛機探望。一聲豁達的笑聲,抹走了外人看來異常沉重的犧牲與代價。

在“港學者聯盟”的Youtube網站上,網民可以瀏覽這組織過往舉辦過的不同學科研介紹活動。以生動廣東話“你搞邊科?”的標題作招來,記者發現這組織以輕鬆吸引眼球的手法,引用年輕人常用的詞匯,如某一集寫到“廢青”如何變成首席科學家;另外一集又以“毒L心理學”來介紹臨床心理學家,務求網民看得過癮,又能增長知識。

無獨有偶,這位風趣幽默的港產學者,偶然說出了廣東俚語“做鬼都吾靈”,打破了記者對於學者的固有僵化印象,突破了陳舊的框架。

梁允懿教授笑說,自己年輕時也領略過一些自覺高高在上、拘謹、自我保護意識強與不太友善的學者,感覺並不良好;所以她現在並不想重蹈覆轍,相反,以歉虛的心態與學生及外界,希望在教學或做研究過程中,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她只是比學生在學術知識上走前了幾步而已。

當今學者角色已變 不能再在象牙塔自我收藏

梁允懿解釋說,這角色的改變正是時代的呼喚,現在學術界的要求已經改變,學者做很多的研究都是需要跨學科,需要與別人合作。她以自身專注的心理學人工智能研究為例,需要與很多心理學家與人工智能工程師合作,她的角色不再是一個主腦,變成了一個合作夥伴,講求團隊精神。在梁教授眼中,學者已不再是以往愛恩斯坦般獨個兒埋首沉醉自己的科研,不是只顧發表一些放在大學圖書館一角沒有人看封塵的論文著作;相反,而是要跟得上潮流,要懂得與人溝通,甚至最好成為一個Youtuber ,或者是意見領袖(KOL)。

梁允懿教授說:“同時現在已經很少人看文章的了,很可能多數年青人、新一代的學生,可能他們看Youtube多。我們以前的學者出版書籍,現在學者很可能要做KOL。你要多些 reach (觸及)不同的channel(渠道),不可以自己寫文,(在)象牙塔,自己收埋(收藏),那篇文章就在Library(圖書館)一角,就放在那兒,所以是沒有意思的,所以是要緊貼着潮流,形式已經變了。”

體諒留港學者苦衷 不能站在道德高地指罵

除了要“貼地”外,梁允懿也展示了懂得世情、體諒別人處境的氣度。被問到如何看待仍在香港各大院校任職的學者,他們是否不應在留戀沒有學術自由的環境工作時,她並沒有用責怪的語氣加以評論。她說自己認識的香港學者朋友也想提早退休或離開,只不過目前暫時不能立刻起行,所以便一直捱著下去。

梁允懿並且說,2019年社會運動及2020年國安法立法實施後,香港大學院校的教學環境情況確是更加惡化。她可以想像到香港學者如何驚恐及希望離開職位,但始終他們在香港發展個人學術事業長久,很難立刻前往其他國家尋找工作,所以他們會很像困在一個角落一樣。

梁允懿教授認為國安法實施後的香港各大學教學環境更加惡化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0:58 0:00

梁允懿教授說:“但問題是,那學術的營商環境越來越惡劣的時候,他們只可以半推半就。我經常聽道他們(這些香港學者)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即是盡量去找空間去生存,但我也很想知道他們去到那個境地會覺得不能生存?這個我不太知道答案內容。但我知道他們委曲、再委曲、再委曲去求存。這是我從很多(在香港)學者朋友聽回來的說法。有些頂不住便走,轉行,或去了英國。但是大部份仍是在想著繼續求存。”

呼籲年青人不要輕看自己 迎難而上

除了貼地、幽默與體諒外、這位曾經在香港成長的學者最希望見到的,就是香港的年青人,包括了那些使用“救生艇”計劃到達加拿大及其他西方國家的年輕抗爭者,要有學者正面解決問題的勇氣,不要輕看自己,只要迎難而上,定必學有所成,將來能回報社會。

梁允懿教授最後說::我接觸過很多學生,他們以為讀Master(碩士學位)是遙不可及,又或者是要求很高,又或者獎學金這些機會不是我的。其實,在外國,在美加這裡不是這樣的,你不需要考DSE (中學文憑試) 10科中,10科都全部A,不是這樣的。所以我很希望,將這個訊息帶給他們,要求不是你們所想像中那般高的,只要你願意努力,與你有基本學術能力,(當然)不能太差,全部不及格,一般中上成績也可以申請獎學金,他們(香港的年青學生)又不知道這些,我很希望透過這個平台去介紹給予大家,不是他們想像中那樣艱難的。”

貼地、幽默、體諒與鼓勵外,或許,具備學者的素養條件還需加上尊重,梁允懿教授談及在籌備講座節目時,有時候一些受邀學者反應會顯得“冷淡”,這些可能是難言之隱,她都明白尊重對方,不會加以責怪。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