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1月初接連舉辦國際金融投資峰會及7人欖球賽,特首李家超星期二形容,香港充滿活力和動力是國際舞台上的金融中心,但他又認為新冠疫情從未離開,拒絕撤銷入境0+3紅黃碼管制,以及限聚令、口罩令等防疫措施。民主黨星期三公佈最新民意調查顯示,高達76%受訪者同意,防疫規定令香港付出過高的社會和經濟代價。在大部份歐美國家以至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陸續撤銷防疫限制走向復常,民主黨憂慮港府遲遲未有復常時間表及路線圖,會影響國際競爭力。
香港上星期二至星期四(11月1至3日)舉辦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緊接在上星期五至星期日(11月4至6日)舉辦國際七人欖球賽,特首李家超星期二(11月8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記者形容,這兩星期香港充滿活力和動力,是國際舞台上的金融中心。
李家超拒進一步放寬防疫措施
在舉辦兩項大型國際活動後,各界關注香港復常步伐會否加快,李家超表示,會在風險可控的情况下逐步放寬防疫社交距離措施,他又認為新冠疫情從未離開香港,而入境“0+3紅、黃碼”,可以有效管控疫情,因此不會取消相關安排以及限聚令、口罩令等防疫措施。
從外國親身到香港出席峰會的200多名金融界人士,都要遵守香港的入境防疫0+3措施,不過,金管局同時為與會者提供多項便利措施,包括容許他們持“黃碼”期間,進入博物館及餐廳等受限制場所,也可以在私人包間與他人共膳。
根據香港現時的入境檢疫安排,機場抵港人士必須接受3日醫學監察,期間會獲發手機或臨時“黃碼”,期間不可以進入餐廳等除口罩的場所,7日內每日自行快速檢測,隔日接受核酸檢測,確診者的手機應用程式“安心出行”會顯示為“紅碼”。入境人士在3日醫學監察期間,如沒有遵守相關指明條件,即屬犯罪,可被罰款及監禁。
香港《明報》社論表示,“當局無法以‘0+0’(全面取消入境限制)接待金融峰會的來賓,只能靠‘特事特辦’解決問題,對外宣示香港復常重開的效果,難免要打折扣。”
民調:近76%指現時疫情非緊急事態
香港民主黨星期三(11月9日)召開記者會,公佈一項有關香港市民對現行防疫措施的民意調查結果。這項調查10月24日至上星期六(11月5日),以電話隨機抽樣方式進行,成功訪問了853名香港市民。
結果顯示,有75.6%市民表示,“不同意‘當局認為’現時新冠疫情是屬於公共衛生緊急事態,會甚有可能導致大量人口死亡或嚴重殘疾”,同意的只有13.7%。
民主黨醫療政策發言人袁海文分析,結果反映市民壓倒性地認為現時的新冠疫情不屬於政府定義下的“公共衛生緊急事態”,即是“甚有可能導致大量人口死亡或嚴重殘疾”。
民主黨對防疫政策不透明感到遺憾
袁海文表示,疫情接近三年,情況已經有明顯變化,包括現時已有有效藥物醫治;大量市民已接種疫苗或曾經感染,重症率和死亡率亦相當低,明顯看不到有何“緊急”的情況。加上近日國際七人欖球賽數以萬計觀眾開心暢飲、高官除口罩拍照歡呼。袁海文表示,香港市民都會認為現時情況與“公共衛生緊急事態”扯不上關係,對當局的防疫政策不透明感到遺憾。
袁海文說:“一般市民、4分之3都不覺得是這樣(公共衛生緊急事態)了,你(政府)是不是應該很清楚交待你的理據,為甚麼還是這個‘公共衛生緊急事態’﹖你用的數據是甚麼呢﹖用的醫學意見是甚麼呢﹖我比較有些遺憾、或者是有些很不透明,就是當有些司法覆核(防疫措施)的個案,我們見到在判辭、即使法庭或者法官都說,他們連這些數據,或者醫學意見都不掌握的,即是一般市民不掌握可能因為你沒有這麼大的權力,或者沒這麼大的專業知識,但是原來連法官都不知(道)啊,我覺得當有這麼大的落差的時候,政府絕對有責任去講到明,為何它們仍然定性現在這個疫情是‘公共衛生緊急事態’﹖”
76%指防疫規定令香港付出過高社經代價
調查顯示,有66%受訪者不同意繼續實施”限聚令”;並有高達82.6%受訪者表示,不同意繼續實施手機“疫苗通行證”,是對控制新冠疫情有實際作用。
調查亦發現,高達76%受訪者同意,防疫規定令香港付出過高的社會和經濟代價,只有16.6%表示不同意。
羅健熙指市民質疑防疫政策厚此薄彼
民主黨主席羅健熙分析,香港市民現時普遍質疑是否要繼續推行如此嚴格的防疫措施,很多市民覺得防疫措施已經嚴重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以及打擊香港經濟發展,甚至質疑防疫政策厚此薄彼。
羅健熙說:“當這麼多不同的防疫措施,你(港府)又可以做豁免的時候,你可以豁免到金融峰會、你可以豁免到金融科技周、你可以豁免到‘七欖’、你可以豁免到法律周,當你這麼多東西都可以豁免的時候,生活在香港的普通市民就得不到這些任何的豁免,其實大家亦都會有一個很強烈的觀感,是不是有一種厚此薄彼呢﹖為甚麼反而我在這裡(香港)住、日日在這裡生活,為甚麼我就不可以豁免﹖是不是只有為了招商才可以放寬這些防疫的措施﹖在這裡生活的就不可以放寬呢﹖這些問題我想每一個市民在這兩個星期,當李家超說香港是充滿活力和動力的時間,香港人就在問這些問題,為甚麼那邊可以這麼有活力,但是我們日常生活是這麼沒有活力的呢﹖”
港府沒復常路線圖憂影響國際競爭力
記者問及,在大部份歐美國家以至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陸續撤銷防疫限制走向復常,香港繼續維持防疫措施,對國際競爭力帶來甚麼影響﹖
羅健熙回應美國之音提問表示,就算當局認為已經成功舉辦國際金融峰會以及7人欖球賽,但不代表將來到香港工作的外籍人士可以繼續獲得豁免,不需要遵守入境”0+3”以及限聚令、口罩令等防疫措施,對吸引國際人才大打折扣,他憂慮港府遲遲未有復常時間表及路線圖,會影響國際競爭力。
羅健熙說:“直接去同新加坡比較,我覺得已經有些、我都比較到有些怕了,說真的,即是你見到它們是跟香港,我在剛剛上星期在《明報》有篇文章都寫到,它跟香港在(防疫)政策上的轉變,我想大概有半年的時差左右,這半年的時差所造成的差異,我想已經是大到有一個普通香港市民,都覺得有實際影響的一個差異來的,我相信這個差異如果我們不努力去追落後,我們不是大刀濶斧去將一些不必要的(防疫)措施盡快去放寬、盡快去取消的話,這種差異只會愈來愈大。”
冀香港發揮自身獨特優勢
至於港府開放防疫措施停滯不前,是否與中國大陸堅持動態清零政策有關﹖明年3月中國人大政協兩會舉行之後,是否有機會開放﹖羅健熙表示,難以評估中國內地如何掌握疫情防控,但是他認為香港的防疫政策可以跟中國內地有差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都認同,香港可以發揮自身獨特的優勢。
羅健熙說:“你(香港)要去發揮這些優勢,那麼我們一些措施就要去進行,包括防疫上可能你都是要去(放寬)一些措施,是繼續要去進行,我想這個是我自己會覺得那個差異、或者那個我不敢肯定究竟有沒有一個實際上面的(與中國內地)互為影響的關係,但是我自己的觀察就是我相信這些差異是應該容許、是可以存在的。”
袁海文表示,如果港府的防疫措施是因為有中國內地的因素作為考量,譬如不同方面的接軌等,應該要公開說明,因為這些都是香港社會及經濟成本的考慮,否則對香港社會不會有好處。
袁海文說:“如果你(港府)有任何非經濟、非疫情,或者是其他的考量,我覺得你就講得清清楚楚吧,起碼讓香港人知道原來這個就是因為我們要(跟中國內地)接軌了,或者是需要接受,或者是要考慮的地方,我覺得要講得清楚,就不是好像特別又不講那個情況,即是譬如‘0+3’為何都要弄一個‘+3’(3天手機監察)呢﹖是不是有些(中國)內地的因素﹖怎樣是去考慮呢﹖我又看不到,我反而見到很多公共衛生的專家,或者是一些微生物學專家覺得,那個‘+3’其實都沒甚麼作用,我反而就看到很多,又或者為甚麼剛剛最近這幾日,(當局)就說豁免那些(外地旅客)團進團出,為甚麼一團(外地旅客)那個風險又可以低一些,即是豁免呢﹖自由行為不成﹖我見到反而是很多公共衛生專家、即是本地香港大學的學者,立即質疑的。”
日本經驗反映團進團出作用不大
對於當局近日宣佈,本月內將容許“團進團出”的入境旅行團旅客,疫苗通行證“黃碼”期間,在導遊接待下進入主題樂園、博物館等指定旅遊景點,以及餐飲處所指定分隔區域內用膳,羅健熙認為,以較早前日本開放旅客團進團出為例,對增加入境旅客作用不大。
羅健熙說:“(開放旅客)團進團出其實我想大家看看日本的經驗,就是它搞團進團出,應該一個月都沒有、兩個禮拜左右,其實就已經放寬自由行了,我相信日本都是一個很保守、即是它們一直做的一些(防疫)限制,其實比香港我想可能曾經試過更加嚴格的,但是它們都看到就是需要去有些轉變,而它見到就是團進團出這個(方式),對於它們那個旅遊業是沒甚麼幫助,因為如果有幫助,就不用這麼快轉一個新的做法。”
促港府盡快撤銷旅客入境限制
羅健熙表示,香港放寬防疫措施的速度比亞洲區內主要的競爭對手緩慢,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斷削弱,航空業、物流業、旅遊業更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當市民及商界在港府實施入境0+3後,期望很快就放寬至0+0,當局卻向市民“潑冷水”,表示“0+0”仍要再等等,實施無期。
羅健熙表示,事實上多位醫學專家已表明0+3與0+0對防疫分別不大,民主黨促請港府應盡快回應市民訴求實施0+0,挽救香港的旅遊業,否則只會有更多旅行社及商戶在短期內倒閉。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