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香港團體遊行 抗議土地供應諮詢黑箱作業


香港土地聯合陣線發起”土地公義大遊行”。(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土地聯合陣線發起”土地公義大遊行”。(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團體遊行 抗議土地供應諮詢黑箱作業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1:57 0:00

香港長期面對全球最高樓價等住屋問題,特首林鄭月娥去年委任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今年4月底展開為期5個月,有關土地供應選項的公眾諮詢,俗稱”土地大辯論”即將在星期三結束。多個民主派政黨及團體最近發起遊行,抗議”土地大辯論”黑箱作業、扭曲民意。有年青人表示,對林鄭月娥解決住屋問題無信心,而”上樓”無望亦令到很多年青人對香港的前景感到悲觀。

去年7月1日上任的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同年10月發表第一份施政報告表示,在民生方面,重中之重是滿足香港市民對住屋的需求。

香港樓價屢創新高全球最負擔不起

不過,過去一年與香港房屋的相關數據顯示,問題持續惡化,私人樓價指數屢

遊行人士製作”流動劏房車”反映住劏房又貴又細的苦況。(美國之音湯惠芸)
遊行人士製作”流動劏房車”反映住劏房又貴又細的苦況。(美國之音湯惠芸)

創新高。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今年7月底公報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香港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按月上升約1.64%,是連續27個月上升,亦是連續20個月”破頂”創有紀錄樓價新高。租金方面,6月私人樓宇租金上升1.2%,連續5個月上升。出租公共房屋的輪候時間,亦創2000年後的高位,一般申請者平均要輪候超過5年。

據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今年初公佈的調查顯示,香港連續8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樓價的地區,樓價對入息比率由2016年的18.1倍進一步惡化至2017年的19.4倍,數字是歷來最高,即是香港人不吃不喝19.4年才能買得起一個住宅單位,屬於極度嚴重負擔不起,遠遠拋離第2及3位的澳洲悉尼及加拿大溫哥華,兩地的指數分別為12.9倍和12.6倍。

林鄭月娥認為,香港的高樓價、房屋供應不足等問題,是因為缺乏土地,去年8月底委任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今年4月底開始進行為期5個月的公眾諮詢,俗稱”土地大辯論”,就解決香港房屋”貴、細、擠”等問題的土地供應,列出18項短、中、長期的選項供市民選擇,包括公私合營、維港以外近岸填海、發展棕地及效野公園邊陲地帶等。

黃遠輝提土地大辯論初步觀察

“土地大辯論”即將在星期三(9月26日)結束,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星期一(9月24日)向林鄭月娥遞交7頁的初步觀察,交出5個社會較多討論的土地供應選項。

黃遠輝的初步觀察提及,發展新界作為短中期及中長期的土地供應選項,普遍獲得市民及不同界別支持,現時政府棕地發展的規模及推展速度仍有空間加大加快。

團體遊行爭取土地公義。(美國之音湯惠芸)
團體遊行爭取土地公義。(美國之音湯惠芸)

備受爭議的”維港以外填海”,黃遠輝的初步觀察表示,填海與香港的發展密不可分,今日的土地短缺,很大程度與過去十多年無推展大型填海有關。他又認為,”那些對填海表示關注的人士”,主要憂慮選址及對環境的影響。至於港府應否收回佔地172公頃的粉嶺高爾夫球場興建公營房屋,黃遠輝表示,社會的意見兩極化。

黃遠輝星期二(9月25日)早上出席電台節目表示,向林鄭並月娥提交的初步觀察,並無量化土地供應選項的正反意見,只可以作為參考,他認為林鄭月娥應該等待小組年底提交最終報告才落實造地方案,不應該急於在10月份公報的第二份施政報告作出土地供應的決定。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美國之音湯惠芸)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美國之音湯惠芸)

黃遠輝說:“既然我們說造地是需要時間,其實現在講的是兩、三個月的分別,去到年底可能是兩個多月的分別,其實在時間性來說,無需要在這個時間、即是最後的報告未出來之前,就已經就著一些(土地供應)選項落結論。”

團體遊行批土地大辯論黑箱作業

在”土地大辯論”結束前,多個民主派政黨及民間團體組成的”土地公義聯合陣線”,星期日(9月23日)發起”土地公義大遊行”,抗議”土地大辯論”有預設立場,只是假諮詢,約200名遊行人士沿途高呼”沒有公義分配、談何土地供應”等口號。

遊行人士高呼口號:不要土地假辯論、還我分配真公義,收回粉嶺高球場、收回閒置軍營。

社民連副主席周諾恆批評”土地大辯論”黑箱作業。(美國之音湯惠芸)
社民連副主席周諾恆批評”土地大辯論”黑箱作業。(美國之音湯惠芸)

遊行發起人之一、社民連副主席周諾恆接受傳媒訪問表示,反對當局預設的填海以及公私合營發展私人農地方案,要求政府立即善用現有可使用的土地,包括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閒置軍營等,興建公營房屋。

周諾恆表示,社民連成員製作一部”流動房車”,反映香港基層市民”輪候公屋遙遙無期、住_房又貴又細”的苦況,他又批評”土地大辯論”是黑箱作業、扭曲民意。

周諾恆說:“因為它(土地供應)整個諮詢是沒有給我們足夠的土地資料,而另一方面當它(政府)不斷拿老人以至其他的社福需要去強逼我們支持填海的時候,其實這些社福設施是完全沒有一個規劃的數字的,所以整個(土地)辯論都是一個黑箱作業。”

上樓無望年青人對前景悲觀

24歲從事議員助理的遊行人士陳先生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不同意政府在”土地大辯論”完結之前,已經將填海作為預設立場,他希望參與遊行,呼籲政府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興建公營房屋,因為使用粉嶺高爾夫球場的人數不多,他又覺得政府有意偏袒富人,忽略基層市民的住屋需求。

遊行人士手持諷刺特首林鄭月娥的”出氣袋”。(美國之音湯惠芸)
遊行人士手持諷刺特首林鄭月娥的”出氣袋”。(美國之音湯惠芸)

陳先生認為,香港的房屋問題不是缺乏土地,而是土地分配不平均,以及公私營房屋供應失衡。陳先生又表示,如果林鄭月娥剩下約4年任期,不能夠兌現承諾,解決房屋問題,將會造成很大的民怨,而很多年青人”上樓”(買房)無望亦會對香港的前景感到悲觀。

遊行人士陳先生。(美國之音湯惠芸)
遊行人士陳先生。(美國之音湯惠芸)

陳先生說:“樓價的升幅更是全球第一,比我們一般人的收入高出很多倍,這個也是大家會覺得我這麼多年都”上不了樓”(買不到房),其實這方面就是政府如何去捍衛到市民的住屋權、或者青年的住屋權,去令到青年人作為未來社會的棟樑,是會願意繼續留在這個地方去發展,而不是寧願去其他地方找幾會。這個是政府有責任,以及如果它想香港保持競爭力,其實更加應該留住香港的年青人,而不是覺得香港的年青人是廢的,去引入所謂(中國)內地的專才,或者其他地方的專才。”

對林鄭解決房屋問題無信心

20多歲的實習社工黃小姐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參與遊行是希望政府在土地供應上有分配公義,她認為香港的房屋及土地供應問題,是政府傾向地產發展商的利益。

黃小姐表示,曾經在基層市民聚居的 深水埗 擺街站,與該區居住的初中學生接觸,她見到該區的樓價是200平方呎左右的單位售價超過51萬美元,她接觸的初中學生對這樣的高樓價感到非常無奈。黃小姐認為,住屋是市民最基本的需求,如果樓價持續”高不可攀”,會扼殺香港人對前途的希望。

黃小姐說:“如果住屋是一個很基本的需求,但是市民都應付不了的時候,可能每日就是為交租、為著很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去生活的話,其實是無希望的,因為其實你見不到自己是有機會向上流,這個是扼殺香港人對將來、對自己前途的希望。”

一批劏房居民參與土地公義大遊行。(美國之音湯惠芸)
一批劏房居民參與土地公義大遊行。(美國之音湯惠芸)

林鄭月娥即將在10月10日公佈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預料房屋問題仍然是重點。黃小姐表示,對林鄭月娥解決房屋問題無信心,她質疑林鄭月娥表明”填海無可避免”,而填海造地起碼要等10年以上,而這些土地又多少是興建一般市民可以負擔的公營房屋。

黃小姐說:“就算填海都不要緊,填海有公屋就好了。但原來在填海裡面,大部份它們(政府)興建的是創新、科研或者商業,即是其實與住屋是很少、很少關心的時候,我想林鄭她只是用一些語言遊戲,去混淆香港市民的想法。”

劏房戶遊行反對填海開發郊野公園

協助 劏房 居民的全港關注住房平台社區組織幹事陳穎彤,聯同多名 劏房 居民、包括年幼的小朋友參與遊行。陳穎彤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在”土地大辯論”期間曾經約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亦舉辦過民間論壇,她希望當局不要再利用 劏房 居民為藉口,強推具爭議的填海以及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

陳穎彤說:“其實我們街坊都想跟它們(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說,不要再”擺我們 劏房 戶上 ”(利用),其實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其實都覺得要反對填海及發展郊野公園邊陲,一來其實發展時間很長,往往要十多年,街坊其實都說”等到死”都未必上到樓,同時他們都很愛護環境,所以他們期望用一些現有的資源譬如(粉嶺)高爾夫球場、市建局的土地,或者地鐵站上蓋的一些閒置土地都應該拿出來立刻去建公屋給他們,以及這些公屋是出租公屋,不是綠置居、不是”上車盤”。”

陳穎彤並表示,估計全香港有21萬人住在環境惡劣的 劏房 ,而且市區 劏房 的租金不斷上升,她認為主要原因是當局取消租金管制,令業主可以不斷加租。她強調居住是基本人權,質疑林鄭月娥的房屋政策偏重置業的”綠置居”,對改善 劏房 居民的生活環境毫無幫助。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