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長期面對全球最高樓價等住屋問題,特首林鄭月娥去年委任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今年4月底展開為期5個月的「土地大辯論」,預設公私營合作、維港以外填海等18個土地供應方案,以增加土地供應解決住屋問題作公眾諮詢。最近有環保團體公佈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接近70%受訪者認為,土地大辯論只著重土地開發未能有效解決住屋問題,亦有近70%受訪者認為,中國大陸新移民單程證配額太多,是公屋輪候時間愈來愈長的主要原因。
香港環保團體環保觸覺5月底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一項有關香港房屋及土地供應問題的民意調查,以隨機抽樣電話調問504名18歲以上香港居民。
民調指市民對土地大辯論無信心
環保觸覺星期二(7月3日)召開記者會公佈民調結果顯示,有67%的受訪者同意,香港政府土地供應諮詢只著重增加土地,而無提及其他措施,所以未能有效解決房屋問題。
環保觸覺高級研究主任麥志杰在記者會上表示,他們非常關注特首林鄭月娥委任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正在進行為期5個月的土地供應諮詢提供的選項,只有土地開發,未能給予香港市民真正解決房屋問題的選擇。
麥志杰表示,民調結果反映,大部份香港市民同意他們的看法,亦對政府委任的專責小組進行的「土地大辯論」無信心。
麥志杰說:近七成的市民認為,土地諮詢如果要解決問題,是必須要提到土地開發以外的措施,而不是好像它現在這樣,只是提出土地開發的選項讓我們選擇。我們扣減很不同意的9%,以及「幾唔同意」的13%,對土地諮詢我們的分析就是「沒有信心」的淨值達到40%左右,即是證明其實大部份的市民都不同意它現在這種做法,而它現在還勉強進行,也在開始(諮詢)一個多月來,都沒有嘗試去改變,我們感到非常之失望及遺憾。
公屋長龍因中國新移民單程證太多
麥志杰表示,民調亦嘗試了解林鄭月娥是否錯判香港房屋問題構成的原因,以錯判的民意,強行推動她那種開發思維,因此在民意調查問及市民認為,公營出租的「公屋」輪候冊,即是等待的「人龍」愈來愈長的主要原因。
麥志杰說:因為公屋輪候冊、即是等待(編配公屋)的市民,常常被林鄭政府利用為、我們所講的「人質」,來要脅我們的社會支持她這種的(土地)開發,所以我們就看看到底市民是怎麼想的呢﹖
麥志杰表示,民調提供多個選項讓受訪者指出,香港公屋輪候冊愈來愈長的原因,結果顯示,69%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大陸新移民單程證配額太多,是公屋輪候時間愈來愈長的主要原因。
團體籲港府控制人口減單程證
環保觸覺呼籲,香港政府尊重民意,將人口控制、減少每日150個中國大陸新移民單程證配額等人口政策,與土地選項並列供市民參考,而不是強迫市民選擇填海等土地開發選項。麥志杰又認為,比起批評民間團體反對填海,林鄭月娥更應反思港府在減少單程證配額上,完全沒有作為的核心錯誤。
麥志杰說:我們應該在需求方面,即是我們講是不是因為一些單程證的新移民,帶來我們一些人口的增長,帶給我們一些開發的壓力,我們需要做一些工夫(作)呢﹖其實市民是認同的,市民是認為這種單程證新移民,是會帶給我們公屋輪候冊愈來愈長的其中一個原因,但奈何大家見到林鄭政府是避免了,即是她完全迴避了這種討論,繼續在土地諮詢,至今亦至到前幾日,仍然都在講填海、仍然在講開發,這是很明顯與民意大相違背,完全是與我們的民意脫節,這一點值得大家去留意。
麥志杰表示,民調問及短期內可以有效舒緩香港房屋問題的選項,結果顯示,62%的受訪者認為,應該發展新界棕土;有52%認為,應該限制非本地居民買樓,同樣有52%的受訪者認為,應該減少中國大陸新移民單程證數量,只有30%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填海。
民調結果反映民間智慧
麥志杰認為,民調結果反映香港的民間智慧,因為市民才是第一身去承受嚴重的土地及房屋問題。
麥志杰說:因為我們發覺如果我們用錯的方法,去應對我們的都市規劃問題、房屋問題,帶來一些破壞、一些不必要的土地開發,其實正正才是我們每一個人要付的代價,特別講填海是帶來非常多的環境破壞。
麥志杰表示,即使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提出,可以選擇維多利亞港以外,一些生態較不敏感的地方填海,但是對保護海洋生態仍然無用,他以機場第三跑道、港珠澳大橋為例,這些大型基建工程雖然通過了環評,但是中華白海豚數目在工程展開之後直線下跌,他批評環評「保護唔到海洋」。
數據指非本地居民買樓急升
新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在記者會上表示,港府最近回答立法會議員質詢時,公佈一些有關非本地人買樓的數據顯示,本年度非本地居民買樓數字,較去年急升七成,成交金額更高達接近67億美元,是近5年的新高數字。
范國威表示,近年非香港本地人買樓的人數及金額持續上升,反映香港高樓價及房屋供不應求的問題,不是只是土地供應或者開發的問題。
范國威說:大家就會知道,現在林鄭月娥作為特首,口中講的土地供應問題,特區政府不能迴避的問題,其實是她無向香港人很誠實地講,只是提到供應問題,是沒有提到需求,而我們今日記者會有提到需求建之於一些熱錢、一些非本地人買樓,而令到香港出現樓價急升之餘,不斷出現土地供應短缺。
議員籲港府處理外來人口八萬五
范國威表示,港府亦應該正視人口急速增長,帶來的房屋需求,以及收回中國新移民的單程證審批權,並檢討單程證的數目。他列出數據顯示,2017年底香港突破740萬人口,2016年中國新移民來香港的單程證,每日平均超過150人的最高配額,達到每日平均157人,而2017年回落到每日平均129人。
數據顯示,每年有超過5萬名中國新移民來香港定居,主權移交21年,估計中國單程證移民香港的人數超過100萬人,佔香港總人口大約7分之1。
范國威表示,近年最有爭議的新界橫洲覓地興建公屋,估計可以興建17,000個單位,亦只能滿足一年以單程證來港的中國新移民,他認為如果香港政府不處理「外來人口八萬五」,就不能舒緩房屋問題。
范國威說:大家又看看,香港不只單程證,我們還有大量其他的外來人口,包括每年15,000個輸入專才,兩萬個的大陸學生來香港讀書之後留下來,所我們可以講,如果特區政府不處理「外來人口八萬五」的話,根本不能舒緩我們香港人現在共同面對的房屋短缺的問題。
林鄭多次表態支持填海
由特首林鄭月娥去年8月底委任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今年4月底開始進行為期5個月的公眾諮詢,俗稱「土地大辯論」,就解決香港房屋「貴、細、擠」等問題的土地供應,列出18項短、中、長期的選項供市民選擇,包括公私合營、維港以外近岸填海、以及發展效野公園邊陲地帶等,「土地大辯論」至今年9月底結束,專責小組會向政府提交報告。
而在「土地大辯論」仍在進行的時候,特首林鄭月娥近日多次表態支持填海,她星期二(7月3日)早上出席行政會議前,接受傳媒訪問,被記者問到是否想左右社會意見,以及是否架空專責小組等問題,林鄭月娥回應表示,作為特首及其他主事官員,「不可以亦不應迴避社會上對土地供應迫切性問題」。
林鄭月娥表示,她在上星期五(6月29日)公佈6項新房屋政策,包括出售公營房屋的定價與市價脫勾等,目前的問題是尋找土地去興建這些市民能夠負擔,以及可以縮短輪候時間的公營房屋單位。她又表示,將於今年10月公佈的第二份施政報告,不可以在土地供應問題上交白卷。
林鄭指單程證主要是家庭團聚
新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星期三(7月4日)在立法會特首質詢時間,向林鄭月娥提問時,列舉環保觸覺的最新民意調查結果,提問林鄭月娥會不會將人口政策作為解決土地,以及房屋問題的選項,連同限制非香港本地居民買樓作為選項,讓市民在正在進行的「土地大辯論」中選擇。
林鄭月娥回應表示,填海不是解決土地問題的唯一方案,但她認為大幅填海才可以解決香港長期的土地供應問題。她又表示,希望社會聚焦在土地供應的問題上。
林鄭月娥說:第二點我希望社會聚焦,就是談土地供應。我聽到你及你的支持者,長期都是從人口政策入手,如果從人口政策入手,就更加應該開拓更加多的土地,因為香港今日面對的人口最大挑戰,就是人口極速老化,這個不是說怪老人家太多,而是事實上我們要有這個能力去支持香港的持續經濟發展,是要有人口,單程證根本是一個家庭團聚的制度,我相信范議員也有憐憫心,即是怎樣可以不讓人家庭團聚呢﹖
民間團體指土地問題因分配不公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今年4月底開始,在全香港各區舉辦展覽,以及公開的諮詢大會,讓市民發表意見。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6月底舉辦一場「土地大辯論」座談會,邀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基層住屋關注組織以及土地問題的民間組織代表出席,探討香港的房屋供應及土地問題。
土地正義聯盟成員吳卓恆在座談會上表示,香港土地問題的核心是年輕人無份參與決策,過往的經驗顯示,城規會公眾諮詢就算收到絕大多數的反對意見,最後仍然會通過一些爭議性的撥地方案,他質疑今次的「土地大辯論」的18個選項,全部都有引導性,最終只是合理化政府預設的公私合營發展以及填海等選項。
吳卓恆並表示,居住是人權,香港目前面對的房屋問題,主要是分配不公,私人住宅沒有供應不足的問題,甚至有大量單位空置。座談會上亦有不少參與的觀眾認為,人口問題以及中國新移民單程證配額審批權,完全由北京主導,是引起香港房屋問題的主要原因。
黃遠輝指報告可能納入人口政策
黃遠輝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專責小組在諮詢期間收到很多有關單程證配額的意見,而專責小組的職權,是考慮香港未來所能出現的土地供應選項,繼而在公眾諮詢中收集市民的意見,而人口政策可能會適當地在報告中反映。他又認為,如果日後人口政策有改變,今日的土地供應估算可以預留彈性。
黃遠輝說:關於人口政策我們收到了,如果我們見到多這方面的意見,其實我們都會適當地最終反映在我們的建議報告裡面,但是我們要指出,就算今天基於我們現行的人口政策,以致基於現時的人口增長的估算,以及家庭規模的改變,即是家庭規模縮小,而引致我們未來一段時間需要更多的房屋,這樣的一個估算,其實如果真的日後人口政策有改變的話,導致可能今天的估算土地可能會多過原來的估算,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都不擔心的。
黃遠輝星期四(7月5日)早上在電台節目重申,今次土地大辯論並無前設,即使特首林鄭月娥或其他官員,對土地供應有自己的意見,都不可能凌駕社會上大多數人的意見和諮詢結果,他相信林鄭月娥會明白,亦會尊重民意。黃遠輝並表示,小組在9月26日公眾諮詢期結束後才開始分析數據和撰寫報告,按原定計劃12月提交報告已十分急趕,無可能在9月林鄭月娥第二份施政報告提前,交出方向性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