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新冠疫情持續嚴峻。直到3月14日,確診總人數已衝破70萬,等同每十個港人就有一人“中招”;至今累計超過4,000人死亡, 超越武漢官方公佈的3,800多人。香港向來被視為亞太醫療水平和保健系統最完善的地區之一,但第五波疫情卻暴露了港府抗疫政策的漏洞,近日更受到北京高層官員公開質疑。部分輿論批評港府進退失據,連是否進行全民檢測也要聽命於北京。
香港新冠確診人數居高不下,死亡人數急升。九龍伊利沙伯醫院是其中一家接收了大批新冠患者的醫院。網媒香港01近日到該所醫院視察,發現醫院殮房內三個冷藏庫已爆滿,多具遺體擺放在冷藏庫外。記者也目睹醫護人員把部分遺體移送到醫院內的臨時帳篷。有醫護人員透露,連手術室也用作安放死者遺體。
香港醫療保健系統位居世界前列。根據美國智庫“世界人口評論”(World Population Review)2月發表的醫療保健系統排名調查,香港在89個接受評估的國家中排名第36, 當中醫療基建設備分數高達98.1分,全球排行第三。可是第五波疫情改變了外界對香港醫療的良好印象。
英國疫情資訊網站“Our World in Data”以七天平均數計算,截至 3月6 日,香港每百萬人有25.5人死於新冠肺炎,比率是美國的五倍多,意味香港已成為全球新冠死亡率最高的已發展地區。
醫學界人士分析,這種現像是香港老齡人口疫苗接種率偏低所造成。政府數字顯示,第五波疫情肆虐之前,香港80歲以上長者只有不到20%接種了兩劑新冠疫苗。接受過三劑注射的幾乎沒有。反觀鄰近香港的新加坡,直到2月中旬,70歲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種率超過90%,目前每百萬人的新冠死亡率是香港的十三分之一。
香港新冠肺炎死者90%以上均沒有接種疫苗,其中絕大多數是60歲以上老人。第五波疫情至今,約六成死者來自安老院,接近九成安老院出現感染。港府把提高老人的疫苗接種率視為當務之急。
為了了解香港老人疫苗接種率為何偏低,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3月初親自到安老院視察。他向媒體表示,有三種原因讓老人的疫苗接種率偏低,一是安老院高層覺得自己接種疫苗後也有副作用,因此不鼓勵住院老人接種;二是老人的家屬聽到有接種者死亡的個案,不想讓老人“冒險”;三是老人本身也擔心有副作用。
馬仲儀:港人對現存疫苗存有疑慮
袁國勇說,目前老人接種疫苗的最好時機已過,在第五波疫情下將要為此付出很大代價。他認為要繼續推動長者打針,即使接種後受到感染也能起到保護作用。
疫情爆發以來,港人接種的主要是從已殺滅的病原體製成的滅活疫苗“科興”,以及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复必泰”。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會長馬仲儀則質疑港府為何不引進更為港人接受的疫苗。
馬仲儀說,有研究顯示,“科興”的效果會在註射幾個月內明顯下降,不少港人也擔心“复必泰”有嚴重副作用,甚至會影響基因。她認為,以“重組蛋白技術”生產的疫苗,包括美國生產的諾瓦瓦克斯(Novavax)以及台灣的“高端”應該可以解除部分人的疑慮,港府卻又沒有引進。這使人懷疑,港府是否擔心,一旦引進新疫苗,中國的“科興”會無人問津。
她說, 雖然香港是全球人均最長壽地區之一,但港人並非特別健康,尤其很多安老院無論設施還是職工專業水平都不符標準。
馬仲儀說:“與歐美國家比較,香港的安老院環境很差,空間也不足。很多安老院都沒有聘用醫護人員。那些‘保健員’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只受過簡單的護理訓練。在第五波疫情當中,很多確診者都是五六十歲的安老院員工。他們也把病毒傳播到安老院。”
香港親北京報紙文匯報日前發文表示,第五波疫情爆發後,香港公立醫院的醫護為了救治確診者疲於奔命,但13家合共提供約5千個床位的私家醫院卻袖手旁觀。發文的記者聲稱曾致電多家私立醫院查詢,全部拒絕收治檢測呈陽性人士,連密切接觸者,甚至檢測呈陰性的發燒病童也被拒諸門外。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韓正3月6日在北京會見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有委員引述韓正的話說,香港私家醫院拒收新冠病人有違醫學原則,也有違“白衣天使”救人的使命。據了解,韓正以中國大陸為例,認為在抗疫期間只要是醫護人員都要救人,即使連軍事醫院都要出動。
韓正的言論一度引起爭議。本身是私家醫生的香港立法會醫療衛生界議員林哲玄撰文反駁說,港府根本不鼓勵新冠病人向私家醫生求診。他說, 發表批評的人應反問自己,鼓勵新冠病人在社區內與其他病人擁擠在同一診所看醫生,是否鼓勵“與病毒共存”。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會長馬仲儀則認為,問題的關鍵是私家醫院還沒準備好接收新冠病人。
馬仲儀對美國之音說:“接收新冠病人的病房需要設置特定的空調和排風設施。在私家醫院有這類設施的病房並不多。以往一些多重抗藥性細菌感染病人在私家醫院接受治療期間,都只能分配到單人房。奧密克戎很有可能在私家醫院內感染和擴散。私家醫院的醫護人員也未必像公立醫院醫護那樣,有機會接受足夠的感染控制培訓。”
中大估算香港將有多達500萬人染疫
近日香港單日確診人數維持在3萬左右水平。港府形容,目前疫情稍為平穩並呈現向下趨勢。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郭健安3月14日以數學模型分析疫情發展,估計香港會有450萬至500萬人受感染,七千至九千名患者死亡,單日確診數字要到5月底6月初才回落到約一千起的水平,到6月底7月初下降至約100宗。
為了更準確掌握實際確診人數,港府3月7日推出快速抗原測試陽性申報平台。港人自行快速測試呈現陽性,必須當天或翌日到網站申報。如果成功登記會獲發隔離令,其後當局會盡快安排承辦商上門以鼻咽拭子採樣覆檢,並因應評估再決定是否把確診者帶到社區隔離設施或醫院。
30多歲、出於隱私考量化名古女士的港人早前在家進行檢測呈陽性,卻沒有按照政府要求自動申報,選擇留在家裡靜養。她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解釋,港府曾表示,會根據確診者病情決定是否安排隔離,但目前整個安排嚴重滯後。她所認識的其他患者,部分人在接受核酸檢測後要等候多天,甚至到接近康復才被強制隔離。她認為,這樣的強制隔離意義不大。
患者反映要打數百次電話才能成功求診
第五波疫情爆發後,由於資源緊張,不少像古女士的輕症感染者要在家等候。雖然港府先後開設14家指定診所,為患者提供面對面會診服務,但根據古女士朋友的經驗,這類診所配額有限,要成功預約十分困難。
古女士說:“我有朋友想去指定診所看病,但打了800多個電話才能打通預約看病。感染了新冠病毒人已經不是那麼精神,根本不會想花時間打這些電話。”
古女士說,香港人居住空間普遍狹小,與家人同住的輕症患者如要留在家裡會容易把病毒傳染給家人,但無奈政府的資源趕不上疫情的發展。對於獨居的古女士來說,最傷腦筋的是如何購買必需品。她說,雖然明知上街有機會把病毒傳染給別人,但由於實在沒有人能幫上忙,迫於無奈只好上街買菜買藥。
化名鄭小姐的香港學者長期觀察研究香港疫情發展。她告訴美國之音,港府資源錯配是疫情一發不可收拾的主因。她認為,當局一直把防控疫情重點放在隔離檢疫以及強制檢測上,卻忽略了患者的需要。
鄭小姐說:“過去兩年,港府把資源放在如何把機場等關口守住,以及實施強制檢測,但是最基本的疫苗,還有方艙醫院卻沒有未雨綢繆。現在很多患者對於隔離設施都怨聲載道。據了解,醫護人員嚴重短缺,當局是否早該向非傳染病醫護人員提供訓練,讓他們能接班呢?”
香港的確診數字2月呈現幾何增長後,一度傳出政府最快會在3月中旬推行全民強制檢測,引起市面出現物資搶購潮。近日不少傳染病學專家認為,當地沒有足夠隔離設施把確診者隔離,建議在疫情高鋒過後才進行全民檢測。
到香港考察疫情的中國衛健委專家組組長梁萬年3月9日向媒體表示,全民檢測在疫情后期才進行會更合適。
梁萬年說:“比如說武漢,武漢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以後,也在全市開展核酸檢測,那是在後期。後期的檢測主要是依據你檢測出來的感染者,包括密切接觸者,(關鍵是)如何隔離,要有保護他們的設施,要有相關醫護人員或服務人員提供有效管理和服務。”
梁萬年接受中新社採訪時辯解說,全民強制檢測要綜合考慮目的、條件、手段和能力等因素,若哪天改變主意推遲至4月、5月,甚至不做,也是基於科學思維和求證方法作出的判斷,不能被視為朝令夕改。
曾志豪:港人抗疫只能跟隨中央指示
香港媒體工作者曾志豪3月9日在明報以“香港為何又不搞全民檢測”發表評論。他說,特首林鄭月娥曾多次反對做全民強檢,但2月中,習近平作出重要批示並派出防疫工作組到香港,林鄭馬上改口風說,“原則上不反對全民檢測”。
曾志豪表示,3月推行全民檢測的消息傳出後,香港的衛生專家開始有反對聲音,認為在疫情最巔峰之際進行全民檢測並不適合,對此港府並沒有作出反應。但是,隨著中國大陸專家梁萬年對外表示,“目前對要不要全民檢測沒有概念”,港府和政界又急轉彎。親北京政黨馬上改口說,實際安排會尊重專家意見,林鄭則表示“沒有時間表”。
曾志豪說,大家看到的是,林鄭和香港人在抗疫路上只能緊跟中央指示。香港抗疫的“頂層設計”已不在港人手上。
深圳市政府3月13日宣布進行三輪全民檢測,一連七天對小區實施封閉管理。林鄭最新的說法是,香港與中國大陸城市不能直接相比,要考慮不同地方的體制、動員能力及資源。香港如果要學習深圳,在未來數天進行全民強檢,恐怕香港尚未達到相關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