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日,中國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成為繼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之後的第五種“入籃”貨幣。
SDR是由IMF構建的一種準貨幣,價值由外匯市場的匯率報價計算。 IMF成員國之間可以使用SDR換取外匯,償付國際收支逆差,償還IMF貸款,也可像黃金一樣作為國際儲備,但SDR在IMF系統以外的應用並不廣泛。
人民幣在SDR一籃子貨幣中的權重較輕,為百分之10.92%。權重最高的美元占比41.73%,歐元佔比30.93%。這樣的比例是IMF綜合貨幣發行國的出口和綜合金融指標決定的。
卡托研究院 貨幣研究副主席詹姆斯多恩說﹕人民幣在SDR中所佔的權重較小,但這對中國來說是件有面子的事。人民幣入籃是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IMF對入籃貨幣有兩個寬泛要求,第一是貨幣發行國在國際貿易中佔有較高權重。二是貨幣可以自由兌換。截至2015年底,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但人民幣自由可兌換程度受到質疑。
中國並不符合加入SDR的條件,SDR籃子中的貨幣應該是可以自由兌換的,美元、英鎊、歐元和日元都可以自由兌換,只有人民幣不能。而且中國實行金融抑制。所以入籃是個政治決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想給中國一點甜頭。
人民幣自由可兌換程度低,中國的資本市場並沒有完全開放,外匯受到管制與監控。多恩認為,在人民幣入籃之後,與其爭論中國是否操縱人民幣匯率,不如著眼於中國的長期基本面改革。
市場關注政治,但更關注長期的基本面改革。金融信用提高,不確定性降低,會導致貨幣走強;如果金融信用降低,不確定性增加,而中國經濟持續放緩,又不進行改革的話,中國的貨幣就會走軟。
我們應該鼓勵中國開放市場,允許信息自由地流通,這對金融資本來說很重要。不僅是經濟信息,而是各方面的信息。
中國在去年實行“8.11”匯改至今,人民幣對三大國際貨幣美元、歐元與日元均有不同幅度貶值。去年12月IMF宣佈接受人民幣“入籃”之後,人民幣對美元浮動範圍較大。但一般認為,本次“入籃”並不會對人民幣匯率產生直接影響,其真正意義,在於強化中國深化改革的承諾。
IMF表示入籃後的人民幣匯率會受到何種影響暫時不可預測,但隨著人民幣的國際化,面臨的市場壓力也在加大,中國政府必須對其政策進行更明確的市場溝通,這也給中國帶來了更大的國際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