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星期四發布的報告說,一些傑出的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對中國日益加劇損害包括言論自由權利在內的民主價值持更加持懷疑態度,而這些專家曾長期以來支持美國同中國接觸。
這份報告題為:《中國影響力與美國利益,提高建設性警惕》(Chinese Influence & American Interests, Promoting Constructive Vigilance)。報告長213頁,由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和亞洲協會共同贊助,參與報告撰寫的有美國等7個國家的32位學者和專家。
這份報告指出,中國在巨大資金支持下,滲透美國的教育機構、政治和美籍華人社團,尋求利用美國民主制度的開放,“挑戰,或甚至損害,美國的核心自由、規範和法律”。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切斷對中國的批評,以及對台灣的支持。報告指出,在美國華人社區,中國長期以來尋求影響,甚至壓制批評中國,或者支持台灣的聲音。其做法是,中國當局派人到美國來,向有關人員施壓,同時也向他們國內的親屬施壓。
報告承認,正常的公共外交,如訪客計劃,文化和教育交流,政府遊說等,是很多國家政府使用,可以接受的展現軟實力的方式。但是,報告認為,中國活動的企圖,在資金投入的廣度和深度,以及強度上,需要進一步加大審查。報告警告,“中國從事的活動,更加有組織性,嵌入美國生活的多元化結構中,取得了更廣泛,可能更長期的影響”。
這份報告列舉了一系列中國活動的例子,從合法的遊說活動,到更加“暗中的,強制的或腐敗的”行為,如施壓在美國學習的中國留學生監視美國校園的中國同行。
報告說,“由於大多數中國企圖影響美國輿論和做法發生在地方一級,以及地方媒體、大學和公司,以及宣傳部門通常都有意或無意地參與了這些活動,地方層級的領導人,就像國家領導人一樣,需要了解中國的目標和戰略”。
報告稱,“雖然美國法律禁止外國直接參與選舉,但在極少數情況下,中國利用私人公民或公司利用了美國法規的漏洞。”
對此,美國政治社會學者拉里·戴蒙德說:“我驚訝地發現在州級和地方層面,外國政府和組織對地方和州政府競選活動捐款不違法。在一些地方是不可以的,而一些地方是可以的。我認為在這方面應該有一個聯邦禁令。”
報告還指出,“在大學校園裡,孔子學院為中國政府提供進入美國學生團體的機會。報告建議大學對孔子學院在學術自由和透明度方面進行更嚴格的監督和規範。”
在智庫方面,報告提到了“研究人員,學者和其他工作人員報告稱,中國外交官和其他中間人經常嘗試影響他們在美國境內的活動。中國開始在美國建立自己的智庫網絡的同時,也一直限制著美國智庫在中國的運營數量和規模。它還對美國智庫研究人員和代表團進入中國和接觸中國官員進行了限制。”
鑑於美中交流不對稱性質,報告建議,美國聯邦和州政府應該堅持對等,在美國的中國學者應當受跟在中國的美國人相同的嚴格限制,或者甚至拒絕他們的簽證。
報告說,作為一個民主社會,我們不能容忍,公開的或隱秘的,侵犯我們的言論自由和關於中國分析的自由。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參與這份報告人員的名單,他們當中很多人曾極力主張同中國接觸,包括前駐華大使洛德,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奧巴馬政府時期白宮亞洲事務高級主任麥艾文。
洛德說,“這並非好像是一群敵意的、反中國的人。但我們所有人都對這種趨勢越來越悲觀,感覺我們處在(美中)關係的十字路口”。
麥艾文說,“這證明了一整代中國專家的醒悟,他們曾經認為是在幫中國展現在世界舞台上,到頭來卻發現,這個項目發生了嚴重失誤”。
報告作者之一、美國外交協會資深研究員易明說,“雖然有值得擔憂的原因,許多圍繞這大量討論的情況都沒有意義”。例如,雖然這份報告發現,中國人在設法影響美國智庫的議程,但這些機構在對抗這種壓力上“非常強有力”,而且幾乎沒有證據證實中國能成功地影響對中國問題著書立說的美國智庫學者。
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教授謝淑麗認為,這份報告在討論合法和非法的活動時“誇大”了中國影響在美國的威脅。她認為,這些活動並沒有損害我們的民主制度。她說,如果我們誇大這種威脅,會增加“紅色恐慌”的風險,使華裔群體受到懷疑,損害我們自由和開放社會的現狀。
過去5年來,隨著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掌握大權,在國內加劇壓制,在國際志在必得的行為,美國頂尖的中國問題專家對中國的看法在逐漸轉變。最近,特朗普政府重新將中國視為兩個主要戰略威脅之一,把對抗中國軍事和經濟侵略作為首要任務。
美國副總統彭斯最近表示,“北京使用一種全政府通力合作的做法,利用政治、經濟、軍事工具以及宣傳,在美國推進其影響和利益。”
報告說,中國主要負責擴大海外影響活動的部門包括,中共統戰部,中宣部,中聯辦,國務院新聞辦,中華全國僑聯,以及對外友協。這些機構得到了中國外交部,以及今年3月剛併入統戰部的國務院僑辦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