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經近兩年的籌備之後,首屆中國與阿拉伯國家聯盟的首腦峰會即將在沙特阿拉伯召開,中國稱這次峰會將成為中阿關係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路透社和《華爾街日報》等分別援引知情人士提供的消息報導說,峰會預計將於12月9日舉行,在峰會期間,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將訪問沙特,而習近平此次中東之行正值美沙兩國關係因能源供應爭端等陷入低谷的敏感時期。
儘管有關官員已向媒體透露習近平會在本月啟程訪問中東,但到目前為止尚不清楚他是否會因任何原因而不會進行此次中東之行,中國和沙特官方也還沒有最後正式宣布。
阿拉伯國家的外交官對路透社透露說,沙特已經向中東和北非的領導人們發出了中阿聚會的邀請,預計會有許多阿拉伯領導人出席。
“我們可能會看到他們(中東國家)中的很多人出現在本次峰會上,並公開表示和中國的友好。”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員格蘭特·拉姆利 (Grant Rumley) 說。
能源、基建、意識形態,中國與中東氣味相投?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迅速崛起,其在中東的經濟和外交影響力也顯著提升,在美國似乎正在淡出中東、且與沙特等傳統夥伴國漸行漸遠之際,這一擁有豐富石油資源地區的國家與中國的關係卻日益緊密。
目前中國已成為阿拉伯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國、最大的外國投資者,去年阿拉伯世界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達到3000多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三分之一以上,此外還有20個中東國家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中國外交部星期四(12月1日)發布中阿合作報告說,中國目前在雙邊層面已經與阿拉伯國家建立了12對戰略性質的伙伴關係,此外,中國還意在以首屆中阿峰會召開為契機,與阿拉伯國家構建中國所說的“中阿命運共同體”。
“迄今為止,中國在發展與中東分歧各方的關係方面相當成功,包括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和伊朗。”以色列賴赫曼大學阿巴·埃班國際外交研究所亞洲政策項目負責人蓋達利阿·阿夫特曼(Gedaliah Afterman)說。
這位前澳大利亞駐北京大使館外交官說,預計在這次中阿峰會上雙方將尋求達成更多經貿合作協議,其中包括可能簽署中國和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國家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 “這次峰會,如果真的舉行的話,是獨一無二的,因為雙方第一次將彼此的關係視為戰略性關係。”他在給美國之音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說。
他說,對中國來說,雖然石油和天然氣供應仍然很重要,但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所提供的機會還要多得多,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而對於海合會國家來說,中國在很多方面也正好迎合了他們對未來的願景:“與任何其他參與者不同,中國擁有獨特的能力作為長期合作夥伴,中國購買他們的石油、建設他們的城市、提供使他們變得智能化的技術,並幫助他們實現經濟多元化,轉向綠色能源。”
美利堅大學教授、總部設在華盛頓的智庫中東問題研究所中東-亞洲項目主任約翰·卡拉布萊斯(John Calabrese)說,雙方的意氣相投還體現在意識形態方面。他說,毫無疑問,中國的政府形式當然與海灣國家的君主制不同,但“從廣義上講,這些政府具有大致相似的專制特徵”。
他對美國之音說:“而且,從西方對人權記錄和政治進程的觀點來看,中國和大多數中東國家和政府共享的一種共同立場是都要反擊西方對人權記錄的批評和公開譴責。”。
大國競合平衡之道
美國在中東的強大存在可以追溯到二戰時期,當時的羅斯福總統與沙特阿拉伯等主要大國建立了密切的伙伴關係,此後長達70多年間,中東一直是美國投入戰略資源最多的地區之一,而美國也一直在該地區佔有首屈一指的主導地位。然而,隨著中國的迅速崛起和全球經濟重心逐漸向亞太地區轉移,美國從奧巴馬總統時期開始調整國家戰略,將安全戰略重心從反恐逐漸由中東轉向了亞太地區。
近年來圍繞石油產量和在俄烏衝突立場,華盛頓與一些長期盟友之間齟齬不斷,目前關係堪稱已經降至最低點。
今年10月,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加”不顧拜登政府警告,執意決定減產以提高全球石油價格,從而被認為是實際上資助了俄羅斯的烏克蘭戰爭、加劇了通貨膨脹。這一產油大國組成的國際組織中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卡塔爾、科威特等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最堅定盟友。拜登和許多美國議員最近分別警告說,如果利雅得不合作,美國可能會重新考慮美沙安全關係。
《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提供的消息報導說,美國官員警告沙特領導人,削減石油產量將被視為利雅得在烏克蘭戰爭中明確選擇與俄羅斯站在一起。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官員曾致電沙特和其他海灣產油大國,緊急呼籲將減產決定再推遲一個月,結果卻被嚴詞拒絕。
白宮負責中東事務的高級官員最近明確表示,與中國的關係將妨礙華盛頓與中東夥伴國之間的安全合作。 “與中國的某些夥伴關係會平添出一個限制我們能做什麼的天花板。”白宮中東事務協調員布雷特·麥格克(Brett McGurk)在巴林的一個安全議題討論會上說。
彭博社去年底報導說,阿聯酋與美國間曾因中國問題而暫停了一項F-35戰機軍購案,該案涉及金額高達230億美元。報導說,拜登政府向阿聯酋施壓,要求這一曾經的美國親密夥伴在未來四年內將華為從其電信網絡中移除,並採取其他措施與中國保持距離。
此前《華爾街日報》還報導說,中國企圖在阿聯酋一個港口秘密建造疑似軍事設施。報導說,知情人士透露,在美國官員進行了多輪會晤和訪問之後,上述工程已暫停施工。
五角大樓負責國防政策的副部長科林·卡爾(Colin Kahl)最近指出,中國參與通信網絡可能會給美國帶來網絡漏洞,其在該地區某些國家的存在可以讓他們以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方式對美軍進行監視。美國新聞網站Axios的上個月的一篇報導說,卡爾在巴林麥納麥對話會上發表的講話,表達了拜登政府對中國在中東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感到擔憂,他警告說:“與北京過多地提高上限會降低與美國的上限。”
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的拉姆利說,中國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的擴張不僅僅在能源和經貿領域,也越來越多蔓延到安全合作範疇。他說,中國看到了一個新興的市場和機會,不僅可以推進自己的軍售和安全合作,而且可能會削弱美國與一些國家的傳統安全夥伴關係。
曾先後在特朗普和拜登兩屆政府中任職的拉姆利舉例說,美國一直不願向該地區的國家出售武裝無人機,但中國已經進入了這個市場,向伊拉克出售彩虹-4、向埃及和阿聯酋出售翼龍無人機,中國武裝無人機基本上充斥了中東市場。
但另一方面拉姆利也指出,他不認為中國是要“取代美國成為主要的安全保證者”,中國主要是出於經濟原因並希望推動中國自己的國防工業發展,中國將自己定位為美國的替代選擇。
這位中東問題專家說,考慮到現代經濟的複雜性,美國期望中東或世界其他國家在與我們的關係和與中國的關係之間做出選擇是不現實的,對於美國來說,必須正確識別和說明與中國加深關係的風險以及可能對與美國的關係產生的風險。
他說:“有很多這樣的國家,他們的安全關係指向美國,但他們的經濟關係指向中國。因此,在維恩圖的中間審時度勢並不容易,但美國仍有必要向他們解釋深化與中國的經濟甚至安全關係的風險在哪裡,以及這對未來與美國的關係意味著什麼。”
儘管很多各界人士常常指出,中國在包括中東地區在內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無疑在很多方面可能有損美國利益,但是國際關係波譎雲詭的複雜性也令美中在中東地區並不完全處於對立的關係。
華盛頓智庫中東研究所的卡拉布萊斯說,中國是中東地區的頭號經濟參與者,而美國仍是該地區的最大安全提供者,但是“這兩個角色並不是天生對立、或相互排斥的”。
曾任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中東政策顧問的拉姆利說,美國平衡與海灣國家關係的努力無疑會越來越複雜,但是“中阿峰會、還有加強彼此間的經濟聯繫,這些並不一定是以犧牲美國為代價的。”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