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起的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當地時間星期三(3月23日)上午在中國海南省三亞市亞龍灣會議中心開幕,李克強在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上發言時強調,瀾湄國家加強政治互信,增進經濟互補,推動人文交流,但是專家指出,表面上中國是在做好事,可是實質上上主導地緣經濟戰略,儘管促進了國家之間的經濟紐帶,可是卻沒有能進一步密切中國和地區錯綜複雜的利益相關方之間的聯繫。
觀察人士指出,中國希望通過這次會議,緩解因水電站建設引起的地區緊張局勢。
湄公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在中國境內稱瀾滄江,是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越南等國的重要水源。中國在瀾滄江上的水利設施建設引發下游國家的抗議和不滿,稱這些工程影響了水位和生態環境。
至今,中國已經建造了計劃中15座大壩中的6座。
李克強在2014年東盟會議上首次提出召開湄公河國家會議的設想,可是由於南中國海主權爭議不斷升級,這個合作倡議沒有得到相關國家的積極回應。
中國外交部宣布從3月15號到4月10號,雲南景洪水電站開閘放水,以緩解越南等下游國家近期的旱情和對中國的不滿。中國還宣布想湄公河流域國家提供4億8000萬美元的軟貸款。
中國是在越南的要求下同意放水的。據聯合國估計,越南有大約20萬戶家庭沒有充足的水。越南有10個省宣布緊急狀態。
可是專家指出,表面上中國是在做好事,可是實質上主導地緣經濟戰略,儘管促進了國家之間的經濟紐帶,可是卻沒有能進一步密切中國和地區錯綜複雜的利益相關方之間的聯繫。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副主任布萊恩·艾勒說:中國雖然開閘放水,但是,“由於它的地區影響和地理位置,它最終會為水源 的使用收費,尤其是開閘放出的水用與賺取收入的目的,比如老撾的水電項目。所以說,今後需要的是公平分享水源的協議、更多的數據和信息分享、以及中國承認 它的行動威脅到下游國家的基本發展需要。”
艾勒還說,不可否認,美國在湄公河地區的影響在過去六年裡增加了,而中國的影響從許多方面來看都在下降,至少是處於過渡階段,但是,美國的舉動不是針對中國的,也和所謂的亞太再平衡沒有關係。
他說,具體說來,湄公河下游倡議的核心是幫助湄公河沿岸國家克服發展中的一些問題,例如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環境治理和應對氣候變化等等。
他還說,中國在支持這些方面沒有什麼作為,倒是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地區外的國家能很容易地增加援助。
日經亞洲評論發表文章指出,中國通過地理優勢,建造一系列水壩來控制自然水源,單方面為所欲為地制定地區水資源管理規則,藉此擴大政治影響力,只會加劇中國和湄公河下游國家的緊張關係。
艾勒說,中國要採取行動,促進湄公河流域各國的利益,並向鄰國展示自己是一個遵守相關規則和法制的國家,否則無法在這個地區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湄公河是亞洲第七大河流,流經6個國家,匯入南中國海,為這個地區的民眾和動植物提供了重要的生存環境。
3月22日是聯合國確立的國際水資源日,旨在推動對水資源的綜合性統籌規劃和管理,加強水資源保護,解決日益嚴峻的缺乏淡水問題。
中國是這個流域的大國,柬埔寨和越南等下游國家由於在經濟上依賴中國,或迫於政治壓力,而不敢大聲抗議。
一些國家的活動人士呼籲自己國家領導人在這次會議上維護本國的利益,不要讓會議變成又一次握手拍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