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位於日內瓦的國際勞工組織(ILO)在星期一(5月23日)公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由於中國嚴厲的防疫封控措施和烏克蘭戰爭對經濟的衝擊,全球就業形勢有可能在向新冠疫情爆發前的標準恢復的途中出現180度的逆轉。
國際勞工組織估計,與疫情前相比,2022年第一季度損失的全職就業機會相當於1.12億人次,而且越來越大、但並不確定的風險顯示,整個2022年的工作時數仍舊持續下滑。
國際勞工組織1919年根據《凡爾賽和約》,作為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的附屬機構成立,1946年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這是一個由政府、雇主和勞工代表組成的三方組織,其主要宗旨是促進充分就業和勞資合作、改善勞動條件、擴大社會保障,同時保證勞動者權益和維護社會公義。
國際勞工組織的報告指出,中國為防疫抗疫而減少的工作時數佔全球工作時數下跌的86%;而烏克蘭戰爭加劇了全球供應鏈受到的擾亂,有可能讓工作時數進一步減少。
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蓋伊∙萊德(Guy Ryder)向記者表示,這些數字其實未能反映出烏克蘭戰爭的全部衝擊和影響。
國際勞工組織認為,全球就業市場陰霾密佈,今年第二季度與疫情爆發前相比可能會喪失相當於1.23億人次的全職就業機會。
“有非常真實的危險顯示,無論我們何時發表下一季的觀察數據,下一次引用的數據可能反映就業市場狀況相當急劇的惡化,”路透社引述萊德的話說。
國際勞工組織指出,在能源價格暴漲以及供應鏈問題導致通貨膨脹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如果工人的薪資無法跟進上漲,則也會衝擊經濟和就業市場的復甦。
不過國際勞工組織認為,近期內出現薪資與價格之間惡性循環的總體風險並不高,而2021年實際薪資的增長速度低於新冠疫情爆發前的時期。
另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報導,中國各地為控制疫情而採取的嚴厲封控措施,不僅重創中國的經濟活動和經濟成長,而且驅使成百上千萬人失去了工作。
CNN報導說,中國的官方數據以不透明著稱,而且只統計城市就業的官方失業率多年來通常只從4%遊走至稍稍超過5%。但即便如此,官方統計的失業率現在也不得不稍稍反映出一點現實。
根據中國的官方數據,中國今年3月的失業率為5.9%,只比2月的6.2%略有好轉。CNN在報導中指出,即使這樣,也意味著仍有2700萬人失去了工作。
“中國的失業率有可能被嚴重低估,”CNN引述香港中文大學中國問題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林和立的話說。“他們願意把這麼差的數據報告出來是很不尋常的。鑒於政府經常玩數字遊戲,真實的情況一定更糟。”
另據位於華盛頓的一家美國智庫經濟政策研究所上週四發表的一份報告,由於美國在對華貿易中長期遭遇巨額貿易逆差,美國自2001年以來已經失去了370萬個就業機會,而受害最嚴重的就是製造業。
根據這家立場偏左的無黨派智庫的報告,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持續增長嚴重傷害到美國工人。報告說,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失去的就業機會高達170萬個;而在自2001年以來美國失去的370萬個就業機會中,約有280萬個、或者說四分之三發生在製造業中,而且美國50個州都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報告認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是美國失業人口暴增的主因。美國原來以為,中國加入世貿後,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將急劇上漲;結果卻發生中國向美國傾銷各種貨物,而且美國公司還將很多業務外包給中國或其他國家的公司。此外,報告的作者認為,中國過去壓低匯率的做法也對刺激中國出口和美國製造業的萎縮起到一定的作用。
華盛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