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安倍對中國‘協調’及‘嚴防’並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晤到訪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18年10月26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晤到訪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18年10月26日)
安倍對中國‘協調’及‘嚴防’並行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8:55 0:00

日中關係改善之中,兩國在東中國海圍繞主權的糾紛依然不變,日本警惕中國軍事威脅、增強防衛的態勢也有增無減。另一方面,兩國經濟合作的願望鮮明,使得日中關係給了世人矛盾重重的印象。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本周向國會發表新一年施政報告中,聲稱有意“把日中關係推向一個新階段”的發言,引起了不少海外傳媒、輿論關切和議論。

但在日本,主流傳媒、輿論反應冷淡,六大報次日的社論,只有《產經新聞》議論安倍對中國的政策不明確。國會朝野政黨雖然照例反應褒貶不一,但主要針對經濟政策。

其實安倍的施政報告中,題為“戰後日本外交總決算”是放在第五章(共六章,第六章是結語),內容包含“制定公正的經濟規則”、“再構築安全保障政策”、“俯瞰地球儀外交的完成”、“世界之中的日本外交”4節。

權且不論前4章安倍致力說明的內政政策,第五章的重點也是安全保障。安倍先後具體說明的是對中國、對俄羅斯、對北韓等存在阻滯問題的外交政策,相比安倍說明安保政策時,以去年12月日本發表的未來5年新《防衛計劃大綱》為例,強調日本必須自己守護自己安全的力度,他說明的對中、俄、北韓外交,只是“流水賬”,甚至對目前國內輿論最關注的日俄外交,也未觸及焦點。

對中外交與防衛

安倍施政報告涉及的日中關係全文是:“通過去年秋天訪問中國,日中關係已完全恢復到正常軌道。基於我與習近平主席確認了的'在國際標準下從競爭到協調'、'互不威脅'、'共同發展自由公平的貿易體制'三原則作為今後兩國目標,加深以首腦間的不斷交往和政治、經濟、文化、體育、青少年交流為首,所有方面的國民層次交流,把日中關係推向新階段。”

安倍在“再構築安全保障政策”一節的全文則是:“我國外交、安全保障的基軸是日美同盟,通過成立《和平安全法》,加強了彼此援助的同盟紐帶關係,現在日美同盟前所未有地堅固。在此信賴關係下,我們正合作減輕沖繩基地負擔,基於至今超過20年與沖繩縣、各市町村的不斷對話,被稱為世界最危險的普天間機場正在實現轉移到邊野古、早日全面歸還的計劃。沒有自我守護氣概的國家,誰也不會來守護,安保政策的根基是我國自己的努力。與冷戰終結一起開始的平成30年間,我國捲入的安保環境激變,現在,即使此刻也存在嚴峻和不確定性以不同於以往位數的速度增加的現實。科技進化根本改變著安保方式,各國進入了競爭網絡空間、宇宙空間的時代,至今處於延長線上的安保政策已不足以應對。國民的生命與和平生活是通過我國自身、自主努力來徹底守護。在新《防衛計劃大綱》下,徹底加強為此構築的體制,擴大自我可扮演的角色,爭取確保我國在網絡和宇宙這些領域的優勢,用與過去全然不同的改革速度來推進構築新防衛力。”

主要嚴防中國

安倍雖在安保政策中沒指名中國,但他說的新《防衛計劃大綱》的最大焦點是指名防備近年中國軍事崛起。該大綱“各國動向”一節裡,敘述中、俄、北韓動向中最集中描述中國威脅,指出“中國本世紀中葉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目標,是以欠缺透明性、增加高水準國防費與以核武器、導彈戰力和海空戰力為中心,迅速擴大和增強軍事質量,其中指揮系統可能混亂等的網絡領域、電磁波領域的能力也在迅速發展。與此同時開始開發、實驗對衛星武器等繼續加強宇宙領域能力,重視確保在新領域的優勢,還有提升突破導彈防禦能力、著陸能力的意圖。這些加強的軍事能力,是為了在周邊地區阻止他國軍事接近與展開,阻礙該地區的軍事活動,即所謂加強'反介入和區域阻絕(A2/AD)'武器能力,更進一步與構築實行遠方作戰能力掛鉤。”

大綱還指出,中國基於不容國際秩序的獨自主張,以力量為靠山,嘗試單方面改變現狀,在東中國海為首的海空域擴大與活躍軍事活動,並向太平洋和日本海擴張,近年特別是頻繁進出太平洋並在南中國海建設軍事據點、擴大海空活動。

大綱稱:“這些中國軍事動向,是國防政策與軍事不透明的偶合,令包括我國在內的地區與國際社會的安全保障生出強烈憂慮,今後有持著極大關切加以注視的必要,並極為期待中國在地區和國際社會以更協調的形式積極發揮作用。”

大綱基於中俄朝對日本安全環境的威脅,指出日本需要增強防衛應對,解釋去年5月批准的27.47萬億日元(約2520億美元)的未來5年增購軍備、裝修準航母等的防衛預算政策。而中國軍事專家杜文龍則在央視上嚴詞譴責日本的新防衛大綱是“進攻計劃大綱”。

不再提“印太戰略”

儘管嚴防中國與東中國海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周邊日中船艦糾紛一樣,去年秋天以來依舊,但安倍也努力謀求與中國正常的外交關係。共同社客席論說委員岡田充說,安倍去年10月訪問中國前一天,在國會發表施政報告時,開始給他自己提倡的“自由與開放的印太戰略”的“戰略”二字貼上封條。岡田引述外務省透露的消息說,因為中國不快地認為“戰略”二字是敵視中國的表現,所以安倍顧忌了中國、避免誤解。

幾個月來,“印太戰略”在官方語言中消失,本周安倍在施政報告中提起的印太是:“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廣大海空,今後也要成為無論國家大小,所有國家都能受惠的和平與繁榮基礎。共同展望這一前景的所有國家合力,日本將構築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

岡田分析說,這是安倍政權為了改善與中國的關係,有意切割經濟與安保的戰略。而避談印太戰略則是首相官邸與外務省磋商得出的結論,在安倍訪問中國前,已向美國說明並取得理解。他說,中國外交部也沒忘回報,安倍抵達北京前,外交部向中國傳媒指示'積極報導日本海外經濟援助的貢獻'、'不要把印太戰略寫作是對抗一帶一路戰略'等,強調要宣傳中日在第三國的合作。

但岡田指出,安倍說他與習近平確認的“在國際標準下從競爭到協調”、“互不威脅”、“共同發展自由公平的貿易體制”三原則,無論外務省內還是中方都有疑竇。儘管中國應該對“從競爭到協調”無異議,但中方未稱三原則,而新華社對後兩點的報導也是“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維護多邊主義,堅持自由貿易,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暗藏針對美國之意。岡田認為,日方擔心安倍所說的日中三原則,恐怕只是“安倍三原則”。

兩國關係中,經濟能否與安保切割,也許是安倍正在摸索的新時代外交出路。在當今充滿不妥協的關係、充滿利益至上主義的世界中,如何爭取一國時常保持最大利益,可能是外交的最大目標。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