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引發的美中台外交角力持續發酵。台灣民進黨籍立委邱志偉週日(8月22日)透露,他已經於上週致函立陶宛國會議長希米利特-尼爾森(Viktorija Cmilyte-Nielsen)、友台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Matas Maldeikis)與外交委員會主席帕維里奧尼斯(Zygimantas Pavilionis),邀請他們在疫情緩和後訪問台灣。
根據台灣自由時報報道,邱志偉表示,邀請立陶宛客人訪台是為了感謝立陶宛對台灣的支持和友誼。邱志偉目前擔任台灣立法院“台灣與波羅的海三國國會議員友好協會”會長。
邱志偉對立陶宛國會議長等人發出的訪台邀請,是立陶宛自主決定發展對台關係以來美中台在這一議題上角力的最新進展。
由於理念相近而又各自面對強鄰,台灣與立陶宛相互同情,關係一直很好。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在立陶宛缺乏口罩的關鍵時刻,台灣曾向立陶宛捐贈口罩;而今年5月當台灣防疫出現破口,疫情反彈之時,立陶宛則宣布向台灣捐贈兩萬劑新冠疫苗。立陶宛外交部長蘭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當時曾發推文表示,“熱愛自由的人們就應該互相照顧!”
台灣的外交部長吳釗燮7月20日宣布,台灣與立陶宛政府經過密切協商後,雙方同意台灣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吳釗燮強調,這是台灣在歐洲國家中設立的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
立陶宛也計劃於今年秋天在台灣設立代表處,推動立陶宛與亞太地區的經貿關係。
台灣總統蔡英文當時在臉書上將台灣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稱為“重要外交突破”。蔡英文表示,台灣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是繼2003年在斯洛伐克設立代表處後,相隔18年後再次在歐洲國家設立代表處,因此這是“別具意義的重要外交成果”。蔡英文指出,此舉將讓兩國的友好關係更上一層樓,讓台灣深深感受到民主夥伴彼此堅定相挺的力量。
但是立陶宛與台灣的互動引起北京的強烈不滿。中國外交部8月10日以發言人書面談話方式發表聲明指出,近一段時間,立陶宛政府不顧中方“反復交涉、曉以利害”,宣布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公然違背中立兩國建交公報精神,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因此決定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政府召回其駐中國大使。
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建政以來,台海兩岸一直分離分治、互不隸屬。但是北京一直視台灣為其領土主權的一部分,並誓言即使使用武力,也要實現中國大陸與台灣的統一。北京也因此長期在國際間強推“一個中國”的政策,阻止與北京建交的國家再與台灣發生任何官方的關係與交往。
台灣如果要與中國的邦交國發展非官方的經濟文化關係,只能以其首府“台北”的名義、而不是以可能給人國家聯想的“台灣”名義在這些國家設立代表處或辦事處。例如,台灣駐美國的代表處,正式名稱就是“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不過近年來,美國國會的友台議員一直在推動台灣駐美代表處的正名運動,希望讓“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正名為“台灣駐美國代表處”。
北京在召回其駐立陶宛大使之後,也在經貿領域開始對立陶宛施壓。
根據立陶宛媒體報道,除了隸屬中國國家鐵路集團的“中鐵集裝箱”告知客戶中方將暫停8月底及9月一週一班直達立陶宛的鐵路貨運列車外,有些立陶宛出口商已經接不到中國新的訂單,多個不同產業也已傳出中方停止更新或批准進口許可,或對產品提出莫須有的抱怨,例如來自立陶宛的農作物有病蟲害等等。
不過北京針對立陶宛的外交和經貿報復行動不僅遭到台灣的反對,也引發美國的強烈譴責。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週六晚間與立陶宛外交部長蘭斯伯吉斯通電話,強調通過“雙方協調行動”來幫助立陶宛抵禦因與台灣發展關係而遭受到的來自中國的壓力。
立陶宛外交部週日發表的一項聲明表示,立陶宛和美國都認為,中國單方面對立陶宛施加的激進行動及政治壓力完全不可接受。
美國國務院也在一項聲明中表示,面對北京的脅迫行為,布林肯強調了美國與立陶宛的堅定團結。
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Wendy Sherman)8月13日也曾致電蘭斯伯吉斯,重申在維爾紐斯因與台灣發展互惠關係而遭到中國脅迫時,美國對立陶宛的堅定支持。
在8月10日中國外交部宣布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召回其駐北京大使的同一天,台灣立法院“台灣與波羅的海三國國會議員友好協會”曾召開記者會,建議蔡英文政府強化台灣與中東歐的外交關係,同時公開邀請立陶宛國會議長訪問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