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星期二(8月10日)發表聲明,宣布召回北京駐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的大使,同時要求立陶宛召回駐中國大使,表達對立陶宛允許台灣以“台灣”名義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的強烈不滿。
這項以外交部發言人書面談話方式發表的聲明指出,近一段時間,立陶宛政府不顧中方“反復交涉、曉以利害”,宣布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公然違背中立兩國建交公報精神,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聲明說,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因此決定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政府召回其駐中國大使。
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建政以來,台海兩岸一直分離分治、互不隸屬。但是北京一直視台灣為其領土主權的一部分,並誓言即使使用武力,也要實現中國大陸與台灣的統一。北京也因此長期在國際間強推“一個中國”的政策,阻止與北京建交的國家再與台灣發生任何官方的關係與交往。
台灣如果要與中國的邦交國發展非官方的經濟文化關係,只能以其首府“台北”的名義、而不是以可能給人國家聯想的“台灣”名義在這些國家設立代表處或辦事處。例如,台灣駐美國的代表處,正式名稱就是“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不過近年來,美國國會的友台議員一直在推動台灣駐美代表處的正名運動,希望讓“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正名為“台灣駐美國代表處”。
也許因為理念相近而又各自面對強鄰,台灣與立陶宛相互同情,關係一直很好。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在立陶宛缺乏口罩的關鍵時刻,台灣曾向立陶宛捐贈口罩;而今年5月當台灣防疫出現破口,疫情反彈之時,立陶宛則宣布向台灣捐贈兩萬劑新冠疫苗。立陶宛外交部長蘭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當時曾發推文表示,“熱愛自由的人們就應該互相照顧!”
台灣的外交部長吳釗燮7月20日宣布,台灣與立陶宛政府經過密切協商後,雙方同意台灣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吳釗燮強調,這是台灣在歐洲國家中設立的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
吳釗燮當時指出,“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更能讓歐洲朋友明白我們代表2350萬台灣人,不過目前並沒有推動駐歐洲各館處改名的計劃。”
台灣的總統蔡英文當時在臉書上將台灣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稱為“重要外交突破”。蔡英文表示,台灣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是繼2003年在斯洛伐克設立代表處後,相隔18年後再次在歐洲國家設立代表處,因此這是“別具意義的重要外交成果”。蔡英文指出,此舉將讓兩國的友好關係更上一層樓,讓台灣深深感受到民主夥伴彼此堅定相挺的力量。
立陶宛政府也多次表示,將於今年秋天在台灣設立代表處,以拓展亞太市場。
不過立陶宛與台灣的親密互動卻讓北京極為不滿,北京同時也擔心此事引發連鎖效應,讓台灣在其他國家也得以為其代表處正名。
中國外交部在聲明中“正告”立陶宛,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聲明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所謂“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也是中國同其他國家發展雙邊關係的政治基礎。聲明敦促立陶宛立即“糾正錯誤決定,採取切實措施,消除惡劣影響,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中國外交部的聲明還不忘“正告”台灣當局,台獨是“死路一條”,圖謀在國際上“搞分裂活動”絕對不會得逞。
立陶宛對北京召回大使的決定表示“失望”。
立陶宛外交部發表的一份聲明指出,立陶宛“尊重一中原則,但決心與台灣發展互利關係”。
路透社引述立陶宛外交部長蘭斯柏吉斯的話說,“我們正在考慮我們的下一步行動。”
“顯然我們得到了(中方的)信息,但我們也表明我們的信息,那就是立陶宛將繼續其政策,因為這不僅是我們奉行的政策,而且也是許多歐洲國家的政策,”蘭斯柏吉斯說。
由於蔡英文總統2016年勝選主政以來,不願接受包含一個中國意涵的所謂“九二共識”,北京不僅切斷了與蔡政府的所有官方聯繫,而且在軍事上、國際上逐漸加大對台灣的壓力。中國軍機現在例行性飛越台海中線或侵入台灣防空識別區;北京也處心積慮挖台灣的外交牆角,將台灣的邦交國壓縮到目前的15個國家。
今年2月台灣曾宣佈在南美國家圭亞那設立代表處,但是僅僅一天后,圭亞那就宣布取消這一安排。台灣當時就指責北京“霸凌”與“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