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機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公佈的對柬埔寨雲朗海軍基地的新建築和一條道路進行的監測顯示,“在人們擔心建造新設施是為了給中國在柬埔寨的軍事存在提供方便之際”,建造工作仍在繼續。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10月12日的報告顯示,在8月和9月期間,除了其他變化外,有三座新建築和一條新道路建成。
美國大使館發言人查德·羅德邁爾(Chad Roedemeier)週四(10月14日)通過電子郵件告訴美國之音高棉語組,大使館“了解到有具有一致性和可信性的報導,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繼續在雲朗海軍基地進行重大建設”。
“柬埔寨的政府對這個項目的意圖、性質和範圍或中華人民共和國軍隊的作用沒有完全透明,這引起了人們對這個海軍設施的預期用途的關注。”
這位美國大使館的發言人接著說:“柬埔寨人民應該更多地了解在雲朗的項目,並在這種對他們國家具有長期影響的軍事協議中擁有發言權。”他補充說,“任何外國在雲朗的軍事存在將違背柬埔寨的憲法並損害區域安全。”
柬埔寨政府發言人派西潘(Phay Siphan)對美國之音說,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這個研究是錯誤的而且毫無根據。他說,雲朗基地既不是給中國軍方使用的,也不是給任何國家當作它的軍事基地來使用。
“我們證實,該基地不是為服務於中國的利益而建的,”他說。 “這是為了柬埔寨的利益。它是一個任何國家都可以正式訪問的世界港口。這不是只有中國能用的。”
派西潘補充說,“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將該港口用作一個外國軍事基地,因為憲法不允許外國軍隊進駐柬埔寨。”
“其次,根據東盟規則,成員國不能允許外國軍隊進入其領土。”
美國之音高棉語組聯繫了中國駐金邊和華盛頓的大使館,要求對雲朗基地新的建造工作予以置評。兩處使館都沒有做出回應。
柬埔寨國防大臣迪班(Tea Banh)6月間證實,中國正在幫助在雲朗海軍基地建設基礎設施。在他講這番話的幾天前,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謝爾曼( Wendy Sherman)在金邊與柬埔寨首相洪森(Hun Sen)會晤時提出了這個問題。
當時,迪班對與政府結盟的新聞網站“新鮮新聞”(Fresh news )說,柬埔寨需要幫助來擴建,並且將這個位於西哈努克省的基地現代化,以便容納大型的深水船隻。他還表示,雖然中國正在幫助該基地建設基礎設施,但這種幫助“不附帶任何條件”。
據CSIS 稱,“這些建築物長約115英尺,寬約20英尺。已有的圖像顯示,土地清理工作於 4 月 17 日之後的某個時間開始,5 月初開始施工,建築物於 5月21日完工。”根據這份報告,這些照片由美國衛星運營商麥克薩爾科技公司(Maxar)和加州遙感衛星數據公司“星球實驗室”(Planet Labs )拍攝,並由CSIS的亞洲海事透明倡議(Asia Maritime Transparency Initiative)發布。
去年,柬埔寨海軍副司令兼海軍參謀長萬本良(Vann Bunlieng)中將告訴《日經亞洲》,中國資助的對雲朗進行的升級改造會很快開始。日經新聞在其2020年10月3日的報導中表示,“看起來新的建築可能是這些擴建的一部分,據報道其中將包括一個新疏浚的港口和船隻維修設施。”
美國指稱中國將在雲朗海軍基地保持軍事存在。 《華爾街日報》2019年也報道稱,中國已簽署把解放軍軍官駐紮在這個海軍基地的協議。美國政府也收到了有關中國軍方在雲朗海軍基地進行建設活動的可靠報告。
柬埔寨政府表示,來自中國的援助和投資對於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都是必要的。中國的援助沒有附加任何進行報告的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大使館發言人周四發來的電子郵件並未說中國軍隊正在雲朗基地進行建設。如果真是這樣,那將是一個重大的發展。雲朗面向泰國灣,毗鄰南中國海。擁有對雲朗的准入將擴大北京的區域海軍所能涉及的範圍。
但是,研究防務問題的學者維斯納·瓦爾(Veasna Var )2016年在東亞論壇網(EastAsiaForm.com )上寫道,中國和柬埔寨之間日益增長的紐帶“加劇了人們對中國在柬埔寨的實際角色的恐懼和不安”。
中國在2018年成為柬埔寨最大的軍事援助國。自那時起,柬埔寨就成為了美中地緣政治競爭的一個代理人,正如設在金邊的獨立智庫亞洲願景研究所 (AVI)所長常•萬納瑞斯(Chheang Vannarith)在2019年對美國之音高棉語組所暗示的那樣。
如今,北京對柬埔寨的支持幫助洪森擺脫國際社會對柬埔寨糟糕的人權記錄的關注以及由此導致的援助減少。洪森在9月12日會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時表示,柬埔寨將在像台灣、香港和新疆這些涉及中國所說的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繼續堅定支持中方的正當立場”。所有這些都是中國正在尋求施加其權威並塑造輿論的領域。
據美聯社報道,洪森在那次會面時說,中國將提供2.72億美元的無償援助。在做出這個宣佈時,他列出了北京方面幫助柬埔寨的一些領域,比如在湄公河、洞里薩河和巴薩河上修建了2000多公里長的公路和七座大橋。
(美國之音高棉語組記者波雷西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