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英國的電影人即將舉辦當地首屆香港電影節,放映幾套和香港抗爭有關,難以在香港上映的電影。策展人說,影展希望探討在移民潮下,香港人之間關係的斷裂以及如何重生,透過電影向英國人講解香港的狀況,擴闊對香港的理解,支持香港獨立電影。
以“斷裂與重生”為本屆香港電影節主題
幾套關於2019年香港抗爭運動的電影,包括獲得台灣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的《時代革命》,將會首次在英國即將舉行的第一屆香港電影節(https://www.hkff.uk/)放映。
該電影節由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十年》其中一位導演伍嘉良,以及文化人黃靜策劃,主題是“斷裂與重生”,展示香港人遷移外地,重新講述香港故事。活動由流亡英國的前立法會議員羅冠聰牽頭的香港協會(Hong Kong Umbrella Community)舉辦,將會在英國四個城市倫敦、曼徹斯特、布里斯托及愛丁堡進行。
期間,將會有16套影片放映,包括六套紀錄片、五套劇情片及五套短片。倫敦是電影節的主要城市,由3月19日到27日舉行,《時代革命》將會是開幕電影,閉幕電影則是劇情片《少年》,講述一群人如何拯救一名想自尋短見的抗爭者。此外,《理大圍城》及《香港本色》亦是與香港抗爭運動有關。因為政治審查關係,四套作品在香港都難以正式上畫。
伍嘉良:以電影在英國延續香港的文化
問及電影節選片的想法,伍嘉良對美國之音說:“正常的情況應該甚麼電影都可以上畫,只不過有些地方、有些國度是不正常。一套正常的紀錄片,或者一套劇情片,橫跨電檢制度底下,就變成不可以上畫,是一個不正常狀態。我們在英國的電影節,簡單說都是一個正常不過的狀態,就是放映我們覺得有意思,值得播放,又有觀眾很想看的戲。”
伍嘉良說,電影節亦會放映1997年經典作品《香港製造》的4K 修復版,題材有關香港社會議題的《濁水漂流》和《橋風輕輕吹我臉》,和關於移民家庭的《家庭團聚》,又有動畫短片,目的都是香港人離散外地時,繼續講香港故事。截至去年九月,已經有九萬香港人申請BNO簽證來英國。
他說:“我和另一個策展人黃靜都是香港成長,有我們的原因來到英國,而在這一兩年很多人來到的背景之下,究竟我們是期望一個怎樣的電影節出現?”
他又說:“我們覺得我們有很多身份認同,甚至乎如何定義香港電影,我們的香港文化如何延續,其實這些全都是在我們這個動盪的狀態下,正在摸索的問題。
探討港人在疫情與香港政局下如何面對“斷裂”與“重生”
伍嘉良說,影展主題“斷裂”指的可以是跟家人、朋友之間的關係,在疫情之下或者難以再見面。
他說:“很多電影裏面探討的問題,或者它的情緒、狀態,都是有這種關係在裏面。我覺得‘斷裂’是會引起共鳴,以及大家都明白的一種狀態,亦都很想給外國人,意思即是英國的本地人,西方的文化,再一次透過香港電影去認知我們這個斷裂的狀態。”
至於電影節另一主題“重生”,伍嘉良說是關於怎樣重新建立信任,跟自己、跟其他人對話。
他說:“香港情況很惡劣,我們香港人的狀態很模糊、混沌,但是同一時間電影充當一個角色,給人找到一個出口,找到一個重生的契機。這個重生的契機可以套用在很多狀態,關係的重生、自我價值的重生、我們文化的重生,任由大家去套用。”
第一屆香港電影節會在3月30到4月6日期間在曼徹斯特、布里斯托及愛丁堡進行,愛丁堡的環節是跟當地的台灣電影節合作。伍嘉良說英國地域較香港大,儘管香港人在英國各地都有聚居點,但礙於資源,難以在倫敦以外舉行太多放映場次,他們會視乎觀眾反應,希望下一屆會擴大到其他城市。
伍嘉良又提到,開幕電影《時代革命》和閉幕電影《少年》的場次都會有跟導演透過網絡連線的問答環節,五套其他電影會有預先錄影的問答環節,而《看見你便想念你》和《香港本色》的導演更會親自出席問答環節。伍嘉良說,對觀眾有信心,預期門票會快速賣完。
他說:“明顯有一些是熱門一點,或者說是英國首映,例如《時代革命》和《少年》都是英國首映,估計搶票或是大家想看的動機會很大,但其實其他戲我覺得都值得大家去支持去看,都是擴闊大家對香港的理解,不同的故事的呈現,以及都是支持香港獨立電影,不同範疇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