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香港人英國多地示威支持新聞自由 海外媒體指需要填補資訊空白


2022年1月9日星期天在倫敦京士頓(Kingston)的人鏈活動有約1,000人參與 (美國之音鄭樂捷)
2022年1月9日星期天在倫敦京士頓(Kingston)的人鏈活動有約1,000人參與 (美國之音鄭樂捷)
香港人英國多地示威支持新聞自由 海外媒體指需要填補資訊空白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7:59 0:00

近期《立場新聞》和《眾新聞》倒下後,只剩下少量的獨立媒體,身處海外的香港人越來越難得知香港的訊息,有港人團體在英國多地發起示威,支持新聞自由。有學者指媒體被逼關門前會有幾個跡象,認為傳媒人要在海外開創新聞機構。有海外媒體則指,他們的工作是填補香港的資訊空白,但亦面對一些困難。

2022年1月9日星期天在倫敦京士頓(Kingston)的人鏈活動有約1,000人參與 (美國之音鄭樂捷)
2022年1月9日星期天在倫敦京士頓(Kingston)的人鏈活動有約1,000人參與 (美國之音鄭樂捷)

港人在英發起示威呼籲關注香港新聞自由

三間香港支持民主的媒體在半年時間相繼倒下,令在香港和海外關心香港事務的讀者失去最重要的消息來源。有香港人在英國多地發起示威,支持香港記者,鼓勵英國當地人留意香港新聞。有參加者亦指,海外傳媒作用在現今時勢更顯重要。

去年,時常批評香港政府施政,擁有龐大影響力的《蘋果日報》、《立場新聞》高層被拘捕,資金被凍結,無法營運之下只有結業。數天後,《眾新聞》亦指因應大環境轉變,無法掌握“紅線”,選擇停止運作。數家小型網媒其後亦宣佈不再運作。

這一波對香港媒體的清算行動,令移居英國的香港人感到相當震撼,因為他們十分依賴這些網媒,去了解香港所發生的事、維持與香港的聯繫。在《立場新聞》和《眾新聞》倒下後,在英國10個城市居住的香港人發起示威,指要支持新聞自由,與記者站在一起。當中,1月9日星期日在倫敦京士頓(Kingston)的人鏈活動有約1,000人參與,人鏈長達1,200米,是其中一次最大型的集會。

示威者在京士頓最繁忙的大街上築起長長的人鏈,到後期人數眾多,更填滿兩旁的小街。他們高叫英語和粵語示威口號,包括“光復香港,時代革命”,“Free Hong Kong”,“Fight for Freedom, Stand with Hong Kong”,“Hong Kong is not China”等等。示威者亦高舉標語,不少有印上《蘋果日報》和《立場新聞》以“香港國安法”或“刑事罪行條例”拘捕及控告的高層人物的頭像。

2022年1月9日星期天在倫敦京士頓(Kingston)的人鏈活動有約1,000人參與 (美國之音鄭樂捷)
2022年1月9日星期天在倫敦京士頓(Kingston)的人鏈活動有約1,000人參與 (美國之音鄭樂捷)

示威者:要找不同渠道獲知香港訊息

參加者周先生對美國之音說,來到英國約大半年,之前都有參與過其他的示威活動,這次的活動宣傳亦較好,吸引到很多人參加。

他說:“我想每一個香港人在現時這個狀況都會用自己的方法,找不同渠道去得到訊息,不管是不同的網上媒體、網台、不同的報紙,自己去解讀新聞。”

他又說:“譬如《(香港)獨立媒體》我還會看,主流媒體我都會看,不過用比較小心的方法去篩選資訊,自己用獨立思考過濾資訊。

搬來英國兩個月的Jay與伴侶與子女來到示威,她對美國之音說,在外地要知道香港的資訊,是越來越難。

她說:“我們還會看香港Now(新聞)那些,但感覺到新聞已經沒有甚麼選擇。”

Jay說,會跟她的鄰居談關於香港的新聞,為甚麼她們會搬到英國。她說她所住的區域沒有舉行示威,於是專程駕車來參與。

她說:“因為在香港已經不能這樣做了。”

住在京士頓的英國人Kayla對美國之音說,她看見示威標語及聽到抗議口號,因此停下來向示威者表達支持(美國之音鄭樂捷)
住在京士頓的英國人Kayla對美國之音說,她看見示威標語及聽到抗議口號,因此停下來向示威者表達支持(美國之音鄭樂捷)

英國人理解港人示威的理由

住在京士頓的英國人Kayla對美國之音說,她看見示威標語及聽到抗議口號,因此停下來,向示威者表達支持。

她說:“人們應該停下來,花時間理解示威者與他們的子女在這裹抵受寒風的原因。我希望我們可以站在一起,在社交媒體上傳達關於香港的訊息。”

主辦者指,事前有與大街上的商舖打招呼,解釋發起這次示威活動的理由。示威進行約一個小時,眾人高唱抗爭歌曲《願榮光歸香港》作結。

示威者手持抗議標語要求釋放被捕的香港新聞工作者 (美國之音鄭樂捷)
示威者手持抗議標語要求釋放被捕的香港新聞工作者 (美國之音鄭樂捷)

黃偉國:中國官員用各種方法打壓媒體

移居英國的香港獨立政治學者黃偉國對美國之音說,近月幾次批評香港政府施政的媒體被逼關門,事前都有幾種跡象。

他說:“最明顯見到就是親北京媒體大篇幅,透過頭版,或是用很挑釁性的字眼攻擊,試圖做一個寒蟬效應。然後再加上,如果政府官員開口質疑這些媒體是否在造‘假新聞’,可能那些媒體就要考慮究竟他們的從業員繼續進行新聞採訪是否安全。”

另外,黃偉國說,事前會有一些“中間人”警告相關媒體。

他說:“我自己都有聽聞有一些可能是來自國安辦,或者甚至是來自一些在同一行業間一些親政府的從業員,來充當中間人去傳話訊息。這些已經是給出一個很強的訊號,要求這些媒體去自我處理。”

他分析指從事媒體工作、或有採訪經驗的香港人要在海外開創新組織,例如《端傳媒》就已經把總部搬去新加坡。

他說:“在香港,特別是透過媒體機構報道與政府有關的消息,特別是政府醜聞,或是高官醜聞,都有觸犯國安法風險。所以好可能消息發佈,或是新聞發佈,要靠海外香港人新聞團體去做。”

一名示威者手持最後一期的《蘋果日報》,以支持香港被打壓的新聞工作者 (美國之音鄭樂捷)
一名示威者手持最後一期的《蘋果日報》,以支持香港被打壓的新聞工作者 (美國之音鄭樂捷)

港人在海外創辦媒體將填補港媒被關閉的空白

現時,在香港以外已經出現了一些相對小規模的媒體,繼續報道或評論香港的新聞。《如水》 是第一本實體海外香港人雜誌,主要刊載關於香港的評論文章 ,在去年底剛出版第四期。除了郵寄收取實體雜誌,讀者亦可以在網上閱讀。

身處美國的《如水》總編輯張崑陽對美國之音說,《蘋果日報》被指控勾結外國勢力,其後香港媒體就比較少報道“國際線”,即是推動外國制裁香港官員的新聞;《立場新聞》倒下,就顯示紅線再度收窄,批評警方行動也會被視為煽動仇恨政府。

他說:“我相信海外媒體其實就是要填補這些空白,因為現時很多媒體倒閉,令到這種資訊空白要填補外,更加實際地,就是去補充這種政權不容許香港討論的紅線。”

張崑陽指,海外媒體的困難在於他們不會有本地記者,不能做即時新聞或描繪本地實況,例如是法庭新聞。

張崑陽是前香港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發言人,在香港時被控“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他未有出庭而被當局通緝。他亦因為被當局指涉嫌煽惑他人在剛過去的香港立法會選舉中不投票,再被廉政公署通緝。

一名示威者手持抗議標語,以支持被打壓的香港新聞工作者 (美國之音鄭樂捷)
一名示威者手持抗議標語,以支持被打壓的香港新聞工作者 (美國之音鄭樂捷)

另一個海外媒體《同文》在台灣營運 ,去年10月底才開始運作。《同文》不單報道香港新聞,亦有一些台灣和英國的新聞和人物專訪。

《同文》主筆顏武周對美國之音指,在香港媒體集體關閉之前,海外媒體的功能是讓海外的香港人互相聯繫,並且發佈一些海外的生活資訊,例如醫療、就業及家居知識。

他說:“但現在就多了一重意義,就是其實香港媒體應該能夠發表言論的空間收窄好多,好大程度上可能都要靠一些海外媒體幫忙發聲。”

顏武周曾是一名香港勞工處的公務員,是已告解散的“新公務員工會”前主席,現時身處歐洲,每隔幾天就出版一篇評論。他說,現時仍可以上網找資料及閱讀討論區的網上評論,收集來自香港的訊息。

他說:“但我覺得最主要的困難是,其實這一兩年香港出了很多關於本土的書,如果在海外,想拿到這些書來看或做參考,困難就在這裹。”

香港人英國多地示威支持新聞自由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0:19 0:00
香港人英國多地示威支持新聞自由 (2)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0:34 0:00
香港人英國多地示威支持新聞自由 (3)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0:22 0:00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