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環球時報》就美中貿易協定進展誇大其詞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長灘港口裝滿中國進口商品的集裝箱(2019年5月14日)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長灘港口裝滿中國進口商品的集裝箱(2019年5月14日)

1月10日,美國農業部部長湯姆·維爾薩克(Tom Vilsack),美國將繼續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完全執行並完全落實”美中兩國2020年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經歷幾輪緊張激烈的談判和互加關稅之後,特朗普政府於2020年1月與北京達成這份貿易協議。根據協議內容,中國同意在2020年和2021年這兩年中,在2017年中國進口美國貨物總額的基礎上,多購買價值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

該貿易協議已於2021年底到期,但數據顯示,中國遠未達到協議所定的購買目標。

作為對維爾薩克上述表態的回應,中國官媒《環球時報》英文網站次日發表社論,指責美國“一再利用(貿易)協議作為向中國施壓的武器”。

“事實上,儘管美國發起罔顧基本經濟規則和全球化趨勢的魯莽的貿易戰,並(對中國)惡意鎮壓,但中國努力克服疫情帶來的困難,實施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環球時報》英文網站寫道。

上述說法具有誤導性。

誠然,中國的確加大了對美國商品和服務的購買力度。但彭博新聞社和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的貿易數據均顯示,截至2021年11月底,中國對美國出口商品及服務的購買量只達到中國所做承諾的60%。

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設定了中國購買美國農產品、製成品、能源產品和服務的具體目標。

“我們的中國夥伴(實際購買的美國農產品數額)比承諾購買的數額少了約160億美元。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貿易代表戴琪大使將訪問中國,並繼續與中國討論全面和完整履行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的必要性,在未來幾年中補上這160億美元的缺口,” 維爾薩克1月10日在亞特蘭大舉行的美國農場局聯合會(AFBF)的年度大會上

據路透社報導,維爾薩克1月11日表示,“美國將先繼續就完整執行貿易協定的必要性向中國施壓,然後才會討論延期事宜。”

根據PIIE的計算,截至2021年11月,中國距離農產品購買目標還差22%,製成品購買目標還差44%,能源產品購買目標還差65%。

對於美國農產品,中國承諾在兩年內購買739億美元,但截至2021年11月實際購買574億美元。

對於美國製成品,中國從2020年到2021年11月期間購買了1178億美元,遠低於2107億美元的目標。

對於美國能源產品,貿易協議中設定的購買目標是677億美元,但截至2021年11月,中國祇購買了240億美元。

PIIE所追踪的數據中不包括中國從美國購買服務的數據。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年度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對中國的服務出口額下降了32%。

中國將購買目標的未能達成歸咎於疫情引發的供應鏈混亂,而據《紐約時報》報導,“尚不清楚拜登政府對這種說法的接受程度,也不知總統會否因中國沒有履行協定承諾而對其採取行動。”

專家表示,中國未能實現如此雄心勃勃的採購目標並不令人驚訝。

PIIE的查德·P·鮑恩(Chad P. Bown)去年12月告訴《紐約時報》:“顯然,2020年初開始的大流行病有影響,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目標在一開始就不現實。”

福布斯貿易專欄作家肯·羅伯茨(Ken Roberts)寫道:“中國根本不可能在兩年內將其美國出口產品(的購買量)基本上翻一番。”

而特朗普政府時期的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的辦公廳主任賈米森·格里爾(Jamieson Greer)告訴《華爾街日報》,儘管中國未能實現這些購買目標,但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在2020年和2021年仍然強勁。

“相較於指望中國僅根據市場原則就會開始購買我們出售的產品,我們更希望有高目標並實現歷史性的出口,就像我們在2020年和2021年所做的那樣,這要歸功於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格里爾說。

儘管中國沒有兌現購買承諾,但數據確實顯示,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額達到創紀錄的水平。

羅伯茨在其專欄中寫道,美國在2021年前十個月中對中國的出口額與2017年前十個月相比,有18%的增幅;截至2021年10月,美國去年對華出口總額為1216億美元,是2009年全年出口總額的兩倍。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無論是2020年還是2021年,美國牛肉、豬肉和家禽生產商對中國的出口額都創下紀錄。儘管其他農產品出口量未達到協議目標,但仍接近紀錄水平。例如,中國在2020年從美國共進口141億美元的大豆,僅略低於2016年創下的142億美元的紀錄。

中國對美國半導體的購買量則超過了貿易協議中所設的目標,成為例外。PIIE的鮑恩告訴《南華早報》,華為等中國公司在過去兩年內大量囤積美國半導體,因為它們當時預計美國可能會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向中國出口半導體。

採購承諾只是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一部分。該協議還就知識產權保護、金融服務、宏觀經濟政策、匯率問題以及透明度等方面的結構性改革擬下條款。

鑑於中國國有企業是創紀錄農產品採購量的主力軍,一些專家認為這有一定的諷刺意味。

“這(巨額採購量)就需要國家對市場進行一定程度的干預,以彌補'真實需求'的缺失。這與美國對中國經濟模式的總體上的不滿之處背道而馳,” 《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首席全球貿易分析師尼克·馬羅(Nick Marro)對《南華早報》說。

華盛頓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中國商務和經濟董事講座高級顧問和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告訴《華爾街日報》,購買目標的設定強化了中國的國家控制。“這讓中國體制中那些我們想要杜絕的不良部分被賦予更多權力,” 他說。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