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爆發五週年之際,美國密蘇里州的一名聯邦法官裁定中國政府應該對在新冠疫情初期掩蓋真相和囤積防護物資負責,需向密蘇里州支付超過240億美元的賠償。中國說,“絕不接受所謂的‘缺席判決’”,並保留採取對等反制措施的權利。而密蘇里州總檢察長則誓言要追討賠償,如果中方拒絕支付賠償,密蘇里州將扣押中國在美國擁有的資產。美國的法律專家又是如何看待這個裁決的呢?
在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3月4日宣布對中國商品徵收10%的額外關稅當天,中國宣布禁止進口美國的醫療設備製造商因美納(Illumina)的基因測序儀。此前,它已被北京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美國相關專家認為,除了報復美國對中國實施的關稅外,中國此舉是為了保護中國生技公司,以加速該產業的成長。
“我們去的每個城市,都有一些創新博物館,你走進這個博物館,它們一塵不染,而且我們是那個博物館裡除了導遊之外僅有的活人。那個時候感覺到這有點是人為製造的和控制的,因為我們沒有體驗到任何文化上的東西。我們得到的正是政府試圖向我們展示的東西,」美國杜克大學學生凱博(Kyle Abrahm)最近向美國之音講述他去年夏天參加中國組織的一個交流營的情況時說。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對美國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的計劃可能要到4月才會實施,以便能給談判留出時間。甚麼是對等關稅?如何實施這些關稅?它會為美國帶來甚麼利與弊?對其他國家及全球貿易體係會帶來甚麼影響?以下是你應該了解的幾點:
由知名網絡大V “李老師不是你老師” 的團隊發起的一項網上問卷調查顯示,中國全國各地的小初高中的學生普遍存在超時學習的現象,導致學生苦不堪言。有學生甚至說,學校像監獄。美國的教育專家認為,評判一個教育體制的好壞取決於每個社會希望學生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他們認為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他們還認為,教育體制應當給學生更多元的選擇和出路。
美國中西部的密蘇里州繼五年前因新冠疫情起訴中國後再次對北京提出訴訟,要求中國支付近250億美元以賠償該州居民遭受的損失。訴訟說,如果中國拒絕賠償的話,它在美國的資產將被沒收。密蘇里州檢察長辦公室說,這個案子的結果將在未來幾週揭曉。不過,美國的法律專家對這個案子的法律依據以及勝訴的話是否有權沒收中國在美國的資產提出了懷疑。
美國商務部正在考慮制定限製或禁止中國的無人機進入美國的新規則,並正在3月4日之前對可能實施的規則徵求公眾意見。美國有業界人士認為,這個禁令將對美國的無人機產業和使用者帶來極大的衝擊,但也有專家表示,短期的衝擊不可避免,但長期的回報將是巨大的。
美國政府正在考慮禁止使用中國的普聯技術公司(TP-Link)生產的在美國市場佔主導地位的電腦網絡路由器。美國專家稱,如果實施這個禁令,這將顯示美國政府願意以美國家庭和公司付出巨大的經濟成本為代價來應對中國帶來的網路安全風險。不過,該公司稱,它是一家獨立於中國、總部位於美國的公司,該公司生產的路由器是“已被確定為駭客的潛在目標”。
中國今年對一些關鍵礦產輪番實施的出口禁令使銻等稀有金屬銻的市場價格倍增。而中國首次在政府出口法規中納入對所謂轉運的全面禁止加劇了外界的擔憂。美國相關產業的業內人士和分析人士稱,中國的禁令不僅會對美國相關產業帶來顯著影響,而且會加劇美中之間的緊張,但這也會促使美國企業和政府採取應對措施,包括加快對這些礦物的開採和投資。
南韓總統尹錫悅星期二(12月3日)發起的一場“閃電式”戒嚴事件雖然落幕,但這個一夜之間發生的戲劇性政治風暴被認為不僅凸顯了南韓民主制度的脆弱,也可能會令本已十分緊張的亞洲安全局勢更加危險複雜。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許多美國民眾透過佩戴印有他們支持的候選人名字或形象的服飾來表達政治立場。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許多大選主題商品實際上是產自中國的,這對美國本土企業帶來了不小的衝擊。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質疑了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說法,並說人們認為北京越來越強大的說法並不準確。他也再次表示,沒人希望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交換位置。拜登在訪談中也談到了台灣、關稅以及中國對美國總統大選的可能干預。
拜登政府星期五(4月12日)再次向菲律賓保證,在外界日益擔心中國在南中國海爭議地區採取挑釁行動的情況下,美國對菲律賓防禦的承諾是堅定的。
美國人權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週三(1月31日)發表報告說,在跨國鎮壓方面,中國當局是美國境內的國際學生麵臨的最大威脅。
在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後,美國派出福特號航母打擊群駛往地中海東部。在美軍戰略資源已經因烏克蘭戰爭而倍感壓力之際,以色列和哈馬斯武裝又爆發激烈衝突,再加上美軍對亞太地區的承諾,美國會遭遇“戰略超負荷”嗎?分析人士認為,儘管這是中東地區多年來發生的最大規模的流血戰爭,但衝突尚不足以對美軍對亞洲的承諾構成嚴重壓力,不至影響到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力部署。
2015年,來自美國東西海岸的兩個年輕人,同是生長在中國移民家庭,同是就讀公立高中,同樣申請美國常春藤大學。不同的申請結果使兩個人的人生軌跡轉向了不同的方向。
2023年農曆新春伊始,美國加州連續槍擊案震驚全美。兩次槍擊案的兇嫌均為亞裔老者,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其中第二起加州半月灣農場槍擊案中,兇嫌的中國移民身份尤為引人矚目。來自瀋陽的趙姓兇嫌在作案前曾經有過暴力傾向,而且對槍支文化感到憂慮,但最終依然選擇了使用槍支走上不歸之路。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s Research Center)星期二(8月2日)發布新研究,探索亞裔美國人的經歷和觀點。這項研究通過數據文章和紀錄片的形式,反映在美國人口較少的亞裔美國人群體的聲音。研究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在台灣和中國有生意往來的外國企業越來越擔心中國攻打台灣的可能性。
推特週二(7月12日)在特拉華州法院對特斯拉老闆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提起訴訟,此前這位億萬富翁表示他將終止以440億美元收購推特公司的交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