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2024年結婚率銳減的影響,中國2025年的生育率預計將跌至0.9,只有《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所預測的1.8的一半。殘酷的人口現實,終於讓中國領導人從“人口膨脹”中醒悟過來,中國總理李強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宣佈,將“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發放育兒補貼,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在千呼萬喚之下,中國政府終於開始鼓勵生育了。那麼效果會如何呢?
中國官方公佈2024年結婚數只有611萬,較去年同期下降20.5%。由於結婚數與次年的出生數正相關,意味著官方的出生數將從2024年的954萬暴跌到2025年的730萬-780萬,生育率將只有0.9。
美國總統特朗普剛當選就給中國遞來橄欖枝,破天荒地邀請中國領導人參加他的就職典禮,還有意在就職後100天內訪問中國。但他重返白宮後的第二天就表示,最快從2月1日起向中國製貨品徵收10%關稅。但他三天後又在接受福斯新聞的訪問中表示,「寧願不必」對中國加關稅。美中關係撲朔迷離。美國對華關稅大棒何時落下?最終會達成什麼樣的貿易協定?
中國的房地產是一個燙手的山芋。中國政府面臨兩難,如果房地產泡沫突然破滅,將導致經濟減速,甚至全球金融危機。如果讓房價“止跌回穩”,將導致生育率持續低迷、人口雪崩。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 11月25日表示,他將在上任第一天對來自中國的商品額外徵收10%的關稅,此前特朗普承諾,當選後要向中國商品徵60%關稅。這些高關稅對中國經濟將帶來甚麼影響?
中國國家衛健委下屬的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人發中心)10月17日稱,中國將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人口與家庭發展狀況的抽樣調查,以了解“不想生、不敢生”的原因。
9月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證實,中國政府調整了跨國收養政策,從8月28日開始,除“外國人來華收養三代以內旁系同輩血親的子女和繼子女”外,不再展開任何國際收養工作。這意味著國際收養的大門基本上已經關閉。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60條要點,300多項改革舉措,其中之一,即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佔GDP的比例,可能是一把鑰匙,將打開中國政治的未知之門。
5月13日我在美國之音發表《中國製造業即將衰落》,引起廣泛熱議,一些網友很不以為然,引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2019年的預測。金燦榮指出,“到了2030年,中國製造業佔全世界的比例一定會超過50%....從製造業角度講,這個世界上只能有兩個國家,一個叫中國,一個叫外國。
最近美國、歐盟都在指責中國的產能過剩,2022年中國的製造業增加價值佔全球的31%,製造業出口佔全球的20%。那麼中國的製造業是否能“永保青春”?產能過剩能持續多久?
中國“產能過剩”的根源,耶倫認為是中國政府的產業補貼。中國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秦暉認為是“低人權優勢”,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姚洋認為是中國“過高的儲蓄率”。其實歸根結底是因為中國的內需不足。
1月1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23年的人口數據,只出生902萬(生育率只有1.0),遠少於2016年國家衛計委所預測的1550萬(生育率1.75)。 歷史比較,2023年中國的出生數是1762年以來的最少,當時總人口只有2億人。 國際比較,2023年中國的出生數只是印度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