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宣稱世界大勢“東升西降”之際,有西方學者認為,驅動中國過去40多年快速崛起的內外因素要麽停滯,要么扭轉,中國國力已經到頂,即將下降。但是他們指出,這不只是意味著中國難以超強美國,一個即將走向衰落的大國還將給美國和世界帶來更嚴峻的挑戰和威脅。
美國與伊朗就恢復2015年核協議進行的新一輪間接談判星期一(12月27日)在維也納重啟。在此輪談判開始之前,美國媒體報導說,伊朗的對頭沙特阿拉伯正在中國的幫助下製造彈道導彈。沙特與中國軍事合作的最新發展正值北京加速中東佈局,與地區國家加強聯繫之際。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會如何影響地區事務?中東是否會成為美中兩國間大國競爭新的角力場?
30年前的12月26日,蘇聯解體,標誌著美蘇兩大陣營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冷戰”結束。那段歷史對當下美中之間的大國競爭有什麼啟示?美中競爭是否是一場新“冷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歷史學者、前美國國防部顧問哈爾·布蘭茲(Hal Brands)教授即將出版的新書《黎明前的鬥爭:冷戰歷史對當今大國競爭的啟示》(The Twilight Struggle: What the Cold War Teaches Us about Great-Power Rivalry Today)試圖為這幾個問題提供一些歷史視角。
美國普渡大學校長星期三(12月15日)向全校師生發出公開信,譴責該校中國留學生對批評中國政府政策、支持天安門事件的學生進行騷擾和威脅。普渡校方表示,如果確認這些騷擾他人的學生的身份,將進行懲處。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美國正在考慮對北京2022年冬季奧運會進行外交抵制。美國一些人權活動人士和國會兩黨議員對此表示歡迎,一些人則呼籲全面抵制。有學者認為,彭帥事件可能加劇抵制北京冬奧的呼聲。但也有學者不支持外交抵制,認為這無法改善中國人權狀況,反而可能對奧運會本身造成消極影響。
美國國會蘭托斯人權委員會(Tom Lantos Human Rights Commission)星期一(11月15日)舉辦線上論壇,討論全球範圍對言論自由的持續威脅,並呼籲外界關注在中國等國因言入獄的作家、記者和學者等文字工作者的境遇。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星期四(11月11日)表示,美中兩國在印太地區雖然存在激烈競爭,但是這種競爭並不一定意味著變成一場新的“冷戰”。拜登總統此前也表示,不尋求新“冷戰”。美國一些美中關係學者認為,不應把美中關係簡單類比為“冷戰”,但也有學者認為,雖然美中之間的競爭並非美甦之間的那種“冷戰”(Cold War),但兩國其實已經進入一場新冷戰(cold war)。
美國最高軍事將領表示,他不認為中國在未來一兩年內可能攻打台灣,但他表示,如有需要,美國絕對有能力保衛台灣。
在世界衛生組織組建新的專家組重啟新冠病毒溯源調查之際,牛津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在推特等國際社交媒體平台上出現新一波有關新冠病毒起源的虛假信息,數百個“親中賬號”試圖將新冠病毒源頭導向冷鏈美國龍蝦。牛津團隊的發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與中國有關聯的新冠虛假信息傳播鏈條。
最近,臉書(Facebook)公司的吹哨人、前產品經理弗朗西斯·豪根(Frances Haugen)成為新聞人物。她將數万份臉書內部文件交給美國證監會和媒體,並到美國參議院作證。在豪根頻頻在媒體曝光之際,幾個月前就曾披露臉書內幕的另一位吹哨人、前華裔員工張學菲(Sophie Zhang)也再次受到外界關注。
美國總統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和中共級別最高的外交官員楊潔篪星期三(10月6日)在瑞士蘇黎世舉行會談。雙方表示進行了坦誠深入的交流。一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表示,美中兩國原則上同意在年前舉行領導人視頻峰會。“沙楊會”與過往美中高層會談有什麼不同?是否預示著美中關係新的開始?
相比揭露多位中共高官親屬離岸資產的“巴拿巴文件”,“潘多拉文件”目前公開的59位全球政客的資料中,只有中國一位全國人大代表,以及兩位現任政協副主席的前香港特首。此次“潘多拉文件”涉及14個離岸服務公司的近1200萬份文件,是有史以來洩露規模最大的離岸金融文件,為何幾乎沒有中共官員上榜?是中國“打虎”顯成效?還是中國權貴另闢他徑?
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延期起訴協議之後獲釋回國,但是圍繞華為的擔憂與爭議並沒有消散。美國針對華為的刑事指控和貿易制裁仍在,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孟晚舟在協議中承認存在檢方所指控的不當行為,也讓司法部有了繼續對付華為的更有力依據。中國另一家電信設備巨頭中興通訊也曾遭到美國制裁,後與美國達成和解協議。美國是否也會與華為達成類似協議,從而放鬆對華為的制裁?
美國新聞網站Axios記者貝書穎(Bethany Allen-Ebrahimian)星期二(9月28日)說,職業社交網站領英(LinkedIn)以賬戶個人資料存在“違禁內容”為由,封禁了她在領英中國的頁面。
美中加三國因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被捕而起的紛爭,在美方和孟晚舟達成延遲起訴協議之後,暫時得到解決,但是一些觀察人士認為,美中兩國間的較量還將繼續。
中國房地產巨頭恆大集團可能發生的債務違約引起全球市場擔憂。美國證監會主席星期二(9月21日)表示,相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美國市場現在能夠更好地吸收一家主要公司違約帶來的潛在全球衝擊。恆大危機是否會成為中國的“雷曼時刻”?對全球市場和經濟可能會帶來什麼衝擊?
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本周宣佈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結成新的安全夥伴關係,開展防務和高科技合作,幫助澳大利亞發展核潛艇。這個出人意料的宣布讓北京跳腳,也引發法國和歐盟不悅,法國更在星期五(9月17日)召回駐美大使。這個新的三邊聯盟對北京和區域其他國家意味著什麼?又會如何影響美國的聯盟關係?
根據華盛頓智庫的一份最新報告,儘管中國在國際發展上有大規模的投入,尤其是在非洲的投資以及“一帶一路”項目,但是中國在全球發展方面的表現仍遠落後於美國及其他世界大國。專家表示,透明度不足和中國要求援助項目需由中國承包商來做,都阻礙了中國國際發展的效率。
阿富汗塔利班近來高調表示願意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一些中國商人期待在阿富汗重建過程中尋找商機。但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在阿富汗安全局勢尚不穩定以及中國縮小“一帶一路”投資規模的情況下,北京或持審慎觀望態度,在阿富汗擴大投資的前景不太大。
國星期二(8月31日)完成從阿富汗的撤軍,同時暫停了在阿富汗的外交存在,將對阿外交工作轉移到多哈。然而,中國駐阿富汗大使館仍在繼續運行,似乎相信重奪政權的塔利班能夠和平重建國家,保障中國在阿富汗的利益與人員安全。分析人士說,就目前而言,塔利班是唯一能夠依賴的主導性力量,但是鑑於宗教和歷史因素,沒有組織可以保障絕對的安全,阿富汗未來局勢仍不明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