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彭帥事件或加劇抵制呼聲 美國對北京冬奧的外交抵制意味著甚麼?


工作人員在修整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標誌(2021年9月17日)
工作人員在修整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標誌(2021年9月17日)
彭帥事件或加劇抵制呼聲 美國對北京冬奧的外交抵制意味著甚麼?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2:59 0:00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美國正在考慮對北京2022年冬季奧運會進行外交抵制。美國一些人權活動人士和國會兩黨議員對此表示歡迎,一些人則呼籲全面抵制。有學者認為,彭帥事件可能加劇抵制北京冬奧的呼聲。但也有學者不支持外交抵制,認為這無法改善中國人權狀況,反而可能對奧運會本身造成消極影響。

拜登總統星期四(11月18日)在白宮回應記者有關是否在考慮對北京冬奧會進行外交抵制的問題時說:“這是我們正在考慮的。”

白宮發言人莎琪當天在記者會上也做出這樣的表述,但她表示,總統會在什麼時候做出決定,她沒有具體的時間表。她說,拜登總統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周一晚視頻會晤時,沒有談及北京冬奧會。

本週早些時候,《華盛頓郵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鑑於元首會晤已落幕,白宮可能會很快宣布對北京冬奧進行外交抵制的決定。

什麼是外交抵制?

悉尼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體育管理系副教授阿迭爾(Daryl Adair)對美國之音說,外交抵制是指“允許他們的運動員去中國參加比賽,但他們的政府不認可北京是適合的主辦方。”他說:“在實際操作中,比如可能涉及不派遣政府官方代表團去奧運會。”

各個國家通常會派出高級別的官方代表團參加奧運會的開幕式,一些國家的政府首腦或政要也會出席,以顯示國際社會對來自世界各地數千名運動員的支持。

美國非政府組織“公民力量”創辦人楊建利對美國之音說:“奧運會不僅是運動會,也被看作是外交的場所,表達國家和國家之間的友誼,或者緩和兩個國家的緊張局面,或是表達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不滿的場合。美國政府這次的外交杯葛就是說,這次不會像慣例那樣派外交人員、派國家政府的工作人員、政府的官員做出官方代表團去祝賀、去出席。”

包括楊建利在內的一些人權活動人士,以及來自兩黨的一些美國國會議員,都呼籲拜登政府對這次奧運會實行外交抵制,以抗議中國糟糕的人權紀錄,尤其是中國政府對新疆維吾爾人的“種族滅絕”。

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和擔任過2002年美國鹽湖城冬季奧運會組委會執行長的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羅姆尼(Mitt Romney)都主張美國政府對北京冬奧會實行外交抵制,認為這樣既對北京踐踏人權做出回應,又不會損害運動員的利益。參議院兩黨領袖上個月還推出修正案,禁止美國國務院將聯邦資金為美國政府僱員參加北京冬奧提供“支持或便利”。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週四援引政府高級官員的話說,拜登總統預計不會出席北京冬奧會,但還沒有正式決定是否不派任何政府官員出席,不過白宮內部的相關討論傾向於此。

布勞內爾:外交抵制可能史上第一次

曾是美國田徑運動員的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斯分校(University of Missouri-St. Louis)人類學教授蘇珊·布勞內爾(Susan Brownell)主要研究中國體育、奧運會以及國際賽事,並曾在中國做過田野調查。

她說,美國總統通常不出席在他國舉辦的奧運會的開閉幕式,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唯一一次在任美國總統到美國以外國家參加奧運會,所以拜登總統本來可能也不會去參加北京冬奧會開幕式。

她說,近些年來,美國總統通常會派夫人或者女兒出席奧運會開幕式,也是一種非正式的形式。“所以,有可能拜登將會做一些他本來就會做的事情,然後稱其為外交抵制,”她猜測。

不過她指出,過去也有抵制奧運會的先例,但使用“外交抵制”的說法,這次似乎是第一次。

2014年俄羅斯索契冬奧會也因人權問題而遭到抵制,當時多國政要均表示不出席。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亦表示自己和夫人以及當時的副總統拜登都不會出席,但是並沒有將其稱為抵製或外交抵制。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星期三在《紐約時報》主辦的一次對話會上說,美國政府正在就北京冬奧會與其他國家和夥伴積極磋商,並在適當時候作出宣布。

布勞內爾認為,如果美國希望組織一場廣泛的外交抵制,但問題是,相比夏季奧運會,冬奧會本來可能也不會有很多國家政要出席,而且北京以防疫為由僅限中國大陸觀眾入場觀賽,可能很多政府官員本來也去不了。

她說:“'外交抵制'可能只是一種宣示,有沒有這種宣示,對本來就會發生的事不會有很大的影響。”她認為,如果美國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很可能也會強調這點,並稱這不過是“譁眾取寵”(grandstanding)。

外交抵制有何意義?

但是一些分析認為,宣布外交抵制仍具有重要像徵意義。CNN的一篇分析文章說,“在習近平收攬國內權力之際,這種外交抵制將剝奪他在光彩熠熠的盛會上招待世界最高領導人們的一些榮耀。而且,外交抵制具有在不傷害運動員的情況下表達這種態度的優勢。”

楊建利認為,雖然外交抵制可能並不會帶來中國人權的立即改善,但是美國作為世界民主領袖,通過這種方式對中國嚴重人權侵害表達關切的態度本身就非常有意義。

他說:“雖然我們可能不能看到明天中國的人權就改善了,但是這種外交杯葛所造成的影響會慢慢影響到未來中國政府的決定,也影響到中國的民眾,也影響到世界其他地方的運動員對人權的看法,甚至影響其他地方的人民對中國人權的看法。它不是著眼於明天的結果,而是著眼於長遠的結果。”

但是布勞內爾擔心,這些抵制可能會令中國的人權狀況惡化,而不是改善,“因為這會讓中國感到被國際社會孤立,而不是被接納。”

她說:“我認為在當下我們所處的這個氛圍中,孤立和妖魔化中國不是解決方案。中國現在的情緒有點激進,那樣做只會讓中國變得更激進。”她說,2008年北京奧運的時候,在火炬接力遭遇抗議以及西藏發生示威遊行之後,北京就加強安全打壓力度,而這些措施也在奧運之後延續甚至加強。

布勞內爾反對任何形式的奧運抵制。她認為,即使是外交抵制,也會對奧利匹克運動本身造成不好的影響。“如果各國都認為這是有效的,並決定未來也嘗試使用外交抵制,我想這是危險的,”她說。

全面杯葛北京冬奧的呼聲仍在

但是,一些活動人士和政界人士認為外交抵制的力度不夠,他們要求對北京冬奧會實施包括運動員抵制和讚助商抵制在內的全面抵制,以抗議中國政府踐踏人權。一些活動人士把在北京舉行奧運會形容為“種族滅絕運動會”。

基督徒守護聯盟(Christian Defense Coalition)主任帕特里克·馬哈尼牧師(Rev. Patrick Mahoney)本週早些時候在位於科羅拉多州的美國奧委會總部外進行了抗議示威。他2008年曾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抗議北京的人權記錄,反對在北京主辦2008年奧運會。

他認為,去到一個對維吾爾人進行種族滅絕、打壓宗教自由、踐踏香港民主的國家參加奧運比賽,是愧對良心的。

他對美國之音說:“如果我們的政府官員做出決定,認為中國政府的人權侵害太嚴重,他們不會參加北京2022年奧運會,那麼他們怎麼能夠派我們的運動員去呢?這是更加不尊重我們的運動員。”

包括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科頓(Tom Cotton)在內的一些共和黨人也要求全面抵制北京冬奧會。科頓星期四在國會山召開記者會說,他擔心美國運動代表團在中國面臨的安全問題,呼籲通過全面抵制的方式來抗議北京對人權的嚴重踐踏。

不過,全面抵制的現實機率幾乎很小。美國奧委會今年早些時候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相信,更為有效的行動方式是讓世界各國政府和中國政府就人權和地緣政治問題進行直接接觸。”

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的布勞內爾教授說,與中國及其他國家不同,美國奧委會是獨立於政府的非盈利體育組織,其運作資金都來自捐贈、贊助和電視轉播權等收入,他們是否派運動員參賽,不需要聯邦政府的支持,如果聯邦政府禁止他們派出運動團隊,美國奧委會可以抗拒這種決定。

她說,當年英國等國也抵制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但是英國奧委會還是派出了運動代表團參賽,只是運動會期間不使用本國國旗,而是使用奧委會會旗。

在抵制北京冬奧會的聲浪仍舊此起彼伏之際,中國網球名將彭帥在揭露前中共政治局常委張高麗性侵後失踪也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白宮和聯合國分別對此事表示關切,國際女子網球協會還警告將考慮把賽事撤出中國。

悉尼科技大學的阿迭爾教授認為,彭帥事件或將進一步加劇抵制北京冬奧的呼聲。他說:“彭帥的情況,如果未能經過恰當的調查得到解決,如果運動員沒有機會在不害怕遭受報復的情況下陳情,這可能會使得針對中國的那些批評流傳更廣,那些批評認為,中國對待少數族裔或異議人士的方式讓北京不能勝任主辦奧林匹克運動會。”

對於美國考慮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星期五在例行記者會上說,運動員才是奧運會的真正主角,“將體育運動政治化有違奧林匹克精神,損害的是各國運動員的利益。”他稱,美國就人權問題對中國的指控不符合事實。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