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19年社會運動後衍生“黃色經濟圈”及社區市集,發揮香港人靈活創意,讓有共同理念的小店延續社運精神。最近有黃色社區市集的檔主被海關指,貨品涉嫌違反《商品說明條例》帶走兩人。市集負責人表示,營運市集已經預計會承受相關風險,不過,最近情況惡化,多個商場業主不願意出租場地營運黃色社區市集,負責人憂慮國安法下引起業主寒蟬效應,影響營商環境,目前在旺角營運的市集可能是最後一次,租約到9月約滿後或會停止運作。
香港男團Mirror上星期四進行第4場紅館演唱會發生嚴重事故,一部大型LED屏幕突然從舞台高處墮下,其中一名被壓傷的舞蹈員李啟言情況仍然危殆。事隔4日港府成立的工作小組星期一舉行首次會議,估計調查需要7至8星期才會有結果。至今未有任何參與演唱會工程的製作單位,承認與涉事的LED屏幕裝置有關。有Mirror支持者表示,事故反映Mirror所屬製作公司”賺到盡”,藝人受到不公平對待,甚至有消息指今次演唱會連總綵排都還沒完成,形容事故令香港尷尬。
新一屆香港特區政府主要官員7月1日正式就職,其中4人來自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預料當局將會安排補選填補議席出缺。民主黨主席羅健熙星期四會見傳媒表示,黨內未有討論、亦未有計劃參與立法會補選,他又表示,今次立法會出缺的議席來自選舉委員會界別,他相信如果民主黨參選亦未必有勝算。至於明年的區議會選舉,民主黨認為,如果選舉制度不變,民主黨會繼續參選。有學者分析,如果建制派人士因民主黨不參與補選而不斷狙擊,可能影響香港國際形象。
香港爆發新冠肺炎疫情超過兩年半,港府長期實施嚴厲的入境隔離檢疫政策,不但未能做到北京要求的“動態清零”,也不能仿傚歐美國家與病毒共存,在國際上有如”孤島”,嚴重影響經濟發展。有親中報章星期一報道,港府計劃11月之前,配合防疫“健康碼”解除入境人士酒店檢疫限制。有學者分析,北京及港府的防疫政策,長期被質疑用以限制市民的集會遊行等自由,美國政府最近維持對香港最高等級的旅遊警示“切勿前往”,如果香港實施類似中國大陸的防疫健康碼與國際通關,可能引起部份國際旅客的疑慮,估計作用有限。
7-21事件傷者林婆婆講述當晚受傷後,膝蓋的傷勢需要裝金屬人工關節,至今行動仍然不便,而且心有餘悸,已經3年沒有搭西鐵。(攝影:美國之音湯惠芸)
-21事件傷者蘇先生回到遇襲地點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憶述當晚無故被大批白衣人用籘條打致遍體鱗傷,反駁警方指7-21事件是兩派不同意見人士互相打鬥,形容7-21事件是記憶與遺忘之爭。(攝影:美國之音湯惠芸)
2019年7月21日反送中運動白熱化期間,元朗西鐵站發生白衣人無差別襲擊市民事件,警方被指延誤到場調查,沒有即時制止暴力攻擊,造成至少45人受傷,包括時任立法會議員、記者、孕婦等,引起社會各界震驚。事隔3年,7-21事件仍未水落石出,甚至被警方形容為兩派意見不同的人士互相打鬥。有受害人在壓力下仍然挺身而出,堅持說出當晚無故被打至遍體鱗傷的親身經歷,不希望真相被改寫,形容7-21也是一場記憶與遺忘之爭。
香港本土小店上水貨舖創辦人羅庭輝與打扮成”國勇堂”聖堂使者的店員,展示參拜教授的宗教儀式,高呼"誠心抗疫、信者得救”的口號,反思日常防疫措施的必要性。🇭🇰 (攝影:美國之音湯惠芸)#HongKong #COVID19
香港本土小店上水貨舖創辦人羅庭輝,介紹該店聯同本地香薰蠟燭品牌"BeCandle"創作的特別展覽”國勇堂香薰蠟燭聖堂展”,以特製的”清瘟”香薰蠟燭、蠟像,配合防疫日常措施演化的宗教儀式,讓參觀者反思過去超過兩年半疫情的防疫措施是否合理。🇭🇰 (攝影:美國之音湯惠芸)#HongKong #COVID19 #BeCandle
香港爆發新冠肺炎疫情超過兩年半,港府抗疫政策跟隨中國大陸“動態清零”,實施“限聚令”、禁堂食、關閉營業場所等嚴厲限制社交距離措施。不過今年初爆發第5波疫情以來,錄得接近130萬宗確診以及9,232宗死亡個案。有香港本土小店7月初起舉辦特別展覽,以特製的“清瘟”香薰蠟像,配合宗教儀式,反思抗疫政策是否合理。有參觀展覽的市民批評,港府的抗疫政策徒勞無功,市民的“荷包(錢包)”被清零,確診數字都未能清零,抗疫措施甚至可能變成監控市民的工具。
應屆香港中學文憑試(簡稱DSE)在星期三放榜,考生的成績可以報讀香港本地及海外大學。香港考試及評核局6月底公佈,2024年起DSE將首次引入“異地同考”,讓中國內地合資格港人子弟學校,獲該局批核成為“與考學校”後,中國考生可以直接在內地合資格學校應考DSE,無需再親身到香港應考。新安排公佈後引起各界關注,尤其能否確保試題事前保密、考試期間的嚴謹監考、嚴防作弊、試後確保評卷公正等,對將來DSE成績的國際認受性都可能有影響。
據香港教育局最新統計顯示,截止去年9月,一年內中小學大幅流失超過2萬5千名學生。最近閉幕的一個國際教育展,有參展商表示,因應近年香港社會及政治狀況,愈來愈多家長計劃送子女到外國留學。有參觀教育展的家長擔心,近年港府的教育改革,取代通識科的公民教育科,教科書內容可能與事實不符,令學生對教育制度產生不信任,計劃送女兒到外國留學。有大專教師批評,反修例運動後政府沒有跟年青人和解,年青人覺得留下來找不到出路,只有“走路”(出走)一途。
7月13日下午,第壹屆香港人書展傳媒預覽的情況,會場內多家參展商已經擺放參展的書籍及佈置攤位,不過,業主臨時通知取消場地租約,活動未曾開始已被叫迫叫停。🇭🇰(攝影:美國之音湯惠芸)
美國之音記者問及"香港人書展”在7月13日開幕前夕,發生業主終止場地租約事件被迫取消,是否反映國安法之下,香港言論、出版、營商自由都受到影響?香港人書展主辦方之一、山道文化出版社負責人楊子俊回應表示,事件充分反映香港目前的實況,他認為出版政治書籍不是錯誤,香港仍然可以合法地出版政治書籍,但結果是他們今年被取消官方貿易發展局舉辦的香港書展,甚至嘗試在私人市場辦一個類似的書展都不容許,究竟香港還有沒有言論、出版、營商自由?楊子俊認為,業主突然終止租約,背後可能因為恐懼,這些都不應該在一個正常商業社會出現,他對此感到失望。
香港出版商山道文化5月突然被通知,取消參與今年官方香港書展的資格。山道文化負責人決定另起爐灶,聯同多家出版社及獨立書店,原訂星期四在灣仔一個商場舉行“第壹屆香港人書展”。不過,星期三開幕日前夕,負責人收到業主書面通知,指香港人書展涉嫌違反租約,即時中止出租場地,所有參展商必須即日搬走所有物資,主辦方將書展改以網上形式如期舉行。負責人表示,對事件感到心寒,認為會影響香港營商環境及出版自由。
香港政府推動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一間位於發展區內超過70年歷史,有”香港最後鎅木廠”之稱的志記鎅木廠,多年來爭取不遷不拆,未獲當局回應,或將面臨清拆。負責人表示,木廠見證過去數十年香港城市發展歷程,由木屋區到唐樓的建設,木廠融合中西文化的鎅木技藝都有參與其中,呼籲當局給予兩年寬限期,讓他們處理現存約1千噸木材,將大量珍貴的樟木等木材製作成家具,不致於淪為堆填區的廢料。
新上任的香港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星期一宣佈,星期五起要求在家隔離的人士要戴上電子手環,他又表示希望盡快實行類似中國內地”健康碼”的防疫手機應用程式”安心出行”實名制,限制高風險及居家檢疫人士在社區活動。有學者憂慮,香港的抗疫政策與中國大陸走向一致,失去因地制宜的彈性,市民亦會憂慮港府仿效中國將防疫應用程式當作維穩工具,限制市民出行自由,甚至影響國際投資者信心。
歷時超過5年、耗資接近4億5千萬美元,位於西九龍文化區的香港故宮博物館星期日正式開幕。這個大型文化項目由剛卸任的特首、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2016年底在未經公眾諮詢的情況下,突然宣佈與北京故宮博物館合作,引起社會各界爭議。
星期五(7月1日)是香港主權移交25周年紀念日,也是《港區國安法》正式實施兩周年,以往的7-1除了官方慶祝活動,也有民主派發起7-1大遊行,表達爭取民主自由以及改善民生等不同的社會訴求。今年在國安法以及防疫限聚令下,連續第3年沒有7-1大遊行,加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港,警方實施異常嚴密的保安佈防,有民主派人士7-1前被國安警察上門搜屋,要求他們當日不要上街示威。
香港獵人書店店長黃文萱介紹該店7月份主題"香港主權移交25周年",她特別推薦香港1997年7月1日主權移交後首任行政會議召集人鍾士元回憶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