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悉尼舉行,為期三天的印太地區國防部長 (CHODs) 會議剛剛閉幕,討論如何加強團結以對抗中國的軍事企圖。專家認為,以前依賴美國的安全體係不足以遏止中國的擴張,中俄深化全面戰略協作等作為將導致安全困境。
日本防衛省公佈2022年度的《防衛白皮書》,在涉及台海議題的內容上,頁數比去年的版本多出一倍。專家認為,俄烏戰爭讓日本感到中國侵台對日本造成的威脅急遽上升,即使今年的中日建交50週年活動,也很難軟化雙方的態度。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身亡後,其所提出的印太構想在未來的發展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專家認為,岸田文雄將承襲安倍時期的印太戰略大方向,在防衛上維持抗中路線,在經濟方面尋求與中國合作的可能。
7月14日《太平洋島國論壇》閉幕當天,中國舉辦了一場《中國-太平洋島國政黨對話會》。專家認為,中國在太平洋的經濟擴張已導致島國的債務與貪污等問題,美國在湯加和基里巴斯新設大使館正是時候。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前往東京弔唁,為37年來赴日最高層級的台灣現職官員。專家認為,首相岸田文雄就此宣示繼承安倍的對外政策,中國對日不會有激烈反應,台日友好應走向具體實現。
澳中外長舉行近三年來首次的雙邊會談,這被視為澳中關係解凍的第一步。專家認為,中國可能逐漸緩解對澳大利亞的貿易制裁,澳中關係將會以迂迴方式逐漸修復,但是澳大利亞在美中之間平衡的空間已經不大。
中國和俄羅斯軍艦7月4日幾乎同時進入日本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附近的鄰接海域。專家認為中俄的行動很可能有事先計劃,將形成向美日同盟示威的團體,美日台應展開戰略合作。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香港主權移交中國25週年之際訪港,並發表演說,形容“一國兩制”是好制度,沒有理由改變。有專家認為,香港民主的淪陷對台灣有警惕效應,台灣社會不信任中共治權或承諾,不會接受“一國兩制台灣方案”。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參議院大選前夕到歐洲出席G7峰會與北約峰會,強調反對“以武力改變現狀”。專家認為,日本參與國際政治比以前積極,將擴大與歐洲合作,聯合對付中國。
澳大利亞網絡安全專家的一份報告指出,澳大利亞WeChat(微信)用戶數據均流向香港,可能遭到中共掌握。專家認為,中共可以不依據法律就取得用戶數據,WeChat等平台以置入性營銷方式做政治宣傳,政府立法取得用戶信息是否危害人權,取決於民主、專制政體的差異。
當世界其他地方逐漸傾向與新冠病毒共存時,中國依然堅持疫情“動態清零”政策。一些專家認為,核酸檢測常態化嚴重影響人民的生活效率,地方產生嚴重的財政負擔,但是中共依然能從中獲利。
“亞洲安全會議”(亦稱為“香格里拉對話”(SLD)6月10日至12日於新加坡香格里拉飯店登場,由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發表開幕演說,日本防相和中國國防部長進行首次面對面會談。專家認為日本將在國際安保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加強自身防衛能力,並與盟友共同合作維護印太秩序。
日媒報導,日本防衛省計劃今年夏季將在日台斷交50年後首次派遣現役軍官駐台。專家認為,這是日本對台關係的一項突破,美國及其盟友將因此更加仰賴台灣針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情報搜集能力,而日本的決定不會因為中國的抗議有所改變。
澳大利亞國防部指出,一架中國戰鬥機今年5月曾在南中國海區域對一架澳大利亞軍用偵察機進行危險攔截。專家認為,中國此舉將使澳中關係更難因工黨上台而重置,堪培拉會因此更加強化聯美製中的印太戰略。
新加坡智庫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在東南亞的一帶一路項目所引發的社會與環境成本問題依然持續發生。與此同時,中國陸續轉向優先投資數字與衛生基礎設施。
中國外長王毅5月30日與南太平洋10國外長舉行視訊會晤,但最後卻並未簽署一份廣泛的區域協議。專家認為,協議草案流出的時間點引發西方的高度關注,南太平洋島國對中國在該區域的合作草案和行動計劃存有疑慮,對協議內容與推動方式無法認同。 中索協議後的急速拓展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5月30日在斐濟與太平洋島國共同召開外長會議,是為他在10天之內訪問8個太平洋島國的重頭戲。澳大利亞總理與外長也陸續展開對於南太平洋之訪問與計劃。
美日印澳四國領導人5月24日在東京舉行四方安全對話峰會(Quad),焦點仍放在如何面對因中國改變現狀,從而加劇區域緊張局勢所構成的挑戰上。專家認為,日本需要強化美日同盟對中國的嚇阻力,並擔負團結QUAD成員在俄烏戰爭的舉措、區域經濟框架等的角色。
美日峰會5月23日在東京召開,雙方領導人針對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威脅達成擴大並深化防衛合作的共識。專家認為,美國對日提供“延伸威懾” 是為了因應日益嚴峻的區域威脅,岸田的會前佈局都是為了台海安全,但印太經濟框架的實際參與仍難判斷。
澳大利亞聯邦大選結果揭曉,在野的工黨奪回政權。專家認為,新政府會延續親美的方針,但在外交策略上會趨於緩和,尋求與中國對話的空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