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時,呼籲改革包括中國與俄羅斯擔任常任理事國的安理會。專家認為岸田藉由批評俄羅斯暗指中國在東亞造成的威脅,而遏止中國勢力在國際組織中的擴張,是日本邁向成為世界大國的條件。
9月29日是日中邦交正常化50週年紀念,這被外界視為修復日中關係的契機。專家認為,日中領導人都有意願對話,日本不會全面與中國經濟脫鉤,台海問題與日中聯合聲明並不矛盾。
日本政府“國有化”釣魚島屆滿10週年,中國海警局船隻進入釣魚島周圍12海里內的領海區已成為常態。專家認為日本長年面對中國施壓的可作為台灣面對中國威脅的參考,但是中國不會抵制台商,日台應增加軍事信息交流以共同應對中國。
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表示,希望在本月底與中方舉行雙邊會談時能促成日中首腦舉行面對面的峰會。專家表示,日本無法逃避面對中國在亞太地區構成的威脅,但是日中關係結構性的問題暫時不會解決。
日本新任防衛大臣濱田靖一表示,國際社會進入新的危機時代,日本必須徹底強化國防能力。不過,專家對於岸田內閣今後是否延續安倍晉三的對中強硬路線看法不同,指出如何說服民意支持提高防禦能力,將是一大課題。
日本防衛省針對敵國的“信息戰”,將在明年度起增設“認知領域”。專家認為,防衛省和自衛隊高度重視俄羅斯和中國的虛假信息,重視中文的信息傳播是全球趨勢,台灣對抗中國認知作戰的經驗可供學習。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在8月的亞洲行中訪問台灣後,中國軍隊發射的5枚彈道導彈落在了日本專屬經濟區(EEZ)內。專家認為,日本對於台海安全著重的是維持現狀,已經有短期與長期措施,日中關係不會因此而改變。
日本跨黨派國會議員組成的“思考日本安全保障議員之會”成員訪台期間會晤了台灣總統蔡英文等政要,就台日安保等重要議題交換意見。專家認為,訪問團在安保的專業度極高,但他們的意見未必能立即在日本的對台政策中得到反映。
在悉尼舉行,為期三天的印太地區國防部長 (CHODs) 會議剛剛閉幕,討論如何加強團結以對抗中國的軍事企圖。專家認為,以前依賴美國的安全體係不足以遏止中國的擴張,中俄深化全面戰略協作等作為將導致安全困境。
日本防衛省公佈2022年度的《防衛白皮書》,在涉及台海議題的內容上,頁數比去年的版本多出一倍。專家認為,俄烏戰爭讓日本感到中國侵台對日本造成的威脅急遽上升,即使今年的中日建交50週年活動,也很難軟化雙方的態度。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身亡後,其所提出的印太構想在未來的發展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專家認為,岸田文雄將承襲安倍時期的印太戰略大方向,在防衛上維持抗中路線,在經濟方面尋求與中國合作的可能。
7月14日《太平洋島國論壇》閉幕當天,中國舉辦了一場《中國-太平洋島國政黨對話會》。專家認為,中國在太平洋的經濟擴張已導致島國的債務與貪污等問題,美國在湯加和基里巴斯新設大使館正是時候。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前往東京弔唁,為37年來赴日最高層級的台灣現職官員。專家認為,首相岸田文雄就此宣示繼承安倍的對外政策,中國對日不會有激烈反應,台日友好應走向具體實現。
澳中外長舉行近三年來首次的雙邊會談,這被視為澳中關係解凍的第一步。專家認為,中國可能逐漸緩解對澳大利亞的貿易制裁,澳中關係將會以迂迴方式逐漸修復,但是澳大利亞在美中之間平衡的空間已經不大。
中國和俄羅斯軍艦7月4日幾乎同時進入日本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附近的鄰接海域。專家認為中俄的行動很可能有事先計劃,將形成向美日同盟示威的團體,美日台應展開戰略合作。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香港主權移交中國25週年之際訪港,並發表演說,形容“一國兩制”是好制度,沒有理由改變。有專家認為,香港民主的淪陷對台灣有警惕效應,台灣社會不信任中共治權或承諾,不會接受“一國兩制台灣方案”。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參議院大選前夕到歐洲出席G7峰會與北約峰會,強調反對“以武力改變現狀”。專家認為,日本參與國際政治比以前積極,將擴大與歐洲合作,聯合對付中國。
澳大利亞網絡安全專家的一份報告指出,澳大利亞WeChat(微信)用戶數據均流向香港,可能遭到中共掌握。專家認為,中共可以不依據法律就取得用戶數據,WeChat等平台以置入性營銷方式做政治宣傳,政府立法取得用戶信息是否危害人權,取決於民主、專制政體的差異。
當世界其他地方逐漸傾向與新冠病毒共存時,中國依然堅持疫情“動態清零”政策。一些專家認為,核酸檢測常態化嚴重影響人民的生活效率,地方產生嚴重的財政負擔,但是中共依然能從中獲利。
“亞洲安全會議”(亦稱為“香格里拉對話”(SLD)6月10日至12日於新加坡香格里拉飯店登場,由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發表開幕演說,日本防相和中國國防部長進行首次面對面會談。專家認為日本將在國際安保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加強自身防衛能力,並與盟友共同合作維護印太秩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