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中外長舉行近三年來首次的雙邊會談,這被視為澳中關係解凍的第一步。專家認為,中國可能逐漸緩解對澳大利亞的貿易制裁,澳中關係將會以迂迴方式逐漸修復,但是澳大利亞在美中之間平衡的空間已經不大。
取消貿易制裁指日可待
澳大利亞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7月8日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外長會議期間舉行會談。這是近三年中國與澳大利亞雙邊關係降入冰點以來的首次外長會談。
根據澳方發布的新聞稿,澳中雙方“進行了坦率的交談,並仔細聽取了對方的優先目標和關切。” 黃英賢在與王毅會晤後發表聲明指出,“我們有我們的分歧,但讓關係穩定下來符合我們兩國的利益。”她表示,北京應取消“貿易禁令”,以幫助改善雙邊關係,因為這樣的結果符合兩國的最大利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7月8日表示,改善中澳關係,沒有“自動駕駛模式”,重啟需要採取實際行動。
中國是澳大利亞最主要的貿易夥伴,主要從澳大利亞採購煤炭、鐵礦等大宗原材料,另外也從澳大利亞進口海鮮、葡萄酒等農產品。
澳大利亞2018年通過《反外國干預法》,禁止華為參與5G網絡建設,2020年呼籲國際調查新冠病毒起源,讓中國不滿。作為報復,中國對澳大利亞的葡萄酒、大麥、煤炭、牛肉、木材、糖、棉花和海鮮等十多項關鍵產業課徵高額關稅。
西澳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教授陳杰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莫里森政府時期的決策引發了中國對澳大利亞一系列貿易制裁,新的工黨政府想要盡快讓中國明白政黨已經輪替,在美國對於新冠病毒源頭調查不再熱衷後,工黨政府也不會繼續擴大事端,而中國也感受到新政府的用意。
他說:“最近一個多月以來,到任不久的中國駐澳大使肖千一直在釋放善意,似乎想趁澳大利亞政黨輪替時提升澳中關係;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願意在參加香格里拉對話時與澳大利亞國防部長馬爾斯進行雙邊會談,現在王毅又願意在G20與黃英賢舉行雙邊會談,所以我認為,中國可能在符合自己顏面的前提下,取消部分經貿制裁。澳大利亞在這方面顯然有所期盼,甚至有些澳大利亞媒體討論到是否也給中方一點面子,例如澳大利亞取消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對中國貿易制裁的申訴。”
台灣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認為,自從澳大利亞工黨5月份贏得執政之後,中國政府對於澳中關係解凍就抱有期待。因此一個多月來,中國對澳大利亞的論述明顯較以往溫和,在G20外長峰會時並未與日本或韓國舉行雙邊會談,卻願意與澳大利亞舉行,未來取消對澳貿易制裁的可能性很大。
他對美國之音說:“中國對於澳大利亞的經濟制裁併非由貿易戰所衍生,原因是澳大利亞社會反中的氛圍以及不利於中國的政策,其中也包括台灣議題,所以我認為,北京想要的是澳大利亞在政治原則上的承諾。當然,澳大利亞不可能退讓到犧牲Quad(四方安全對話)的合作關係,或是數年來與美國積累的軍事同盟關係,也不會直接與國內的反中氛圍衝撞。所以我認為,澳大利亞最有可能的就是重申一中政策,在台灣議題上妥協。”
王智盛表示,只要澳大利亞對一中政策有持續的表態,中國就會彈性放緩對澳貿易制裁,因為這也符合中國的貿易需求。
退一步、進兩步的關係修復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6月28日接受《澳大利亞金融評論》採訪時提及中國與台灣的問題,指出中國要從俄羅斯的戰略失敗中汲取教訓。他認為,若中國以武力犯台,可能會遭受相同的失敗。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當天舉行的記者會上作出回應。他說,台灣不是烏克蘭,兩者沒有任何可比性,中方希望相關政客不要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
中國官媒《中國日報》英文版7月6日的社論表示,阿爾巴尼斯的言論破壞了澳中關係重啟的前景。
台灣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認為,阿爾巴尼斯政府雖然想要修復澳中關係,但會以“退一步、進兩步”的迂迴戰術進行,對於反對“武力侵略”會堅持澳大利亞的價值觀。
他說:“澳大利亞一方面表達其立場,另一方面也會在主權原則問題上作一些彈性論述的修正。外交本來就並非零和一的選擇題,所以這種‘切香腸’式的調整,符合澳中關係逐步解凍的步驟,也能讓工黨政府顧及澳大利亞民眾強烈的反中情緒。如果想要一次扭轉澳中關係,在社會的反中氣氛下也維持不了多久的。因此,在多方政治條件的考慮下,目前阿爾巴尼斯政府以反复折衝的方式進行,比較符合外交的本質。”
西澳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教授陳杰認為,阿爾巴尼斯日前的發言不會對澳中關係修復造成很大的影響。因為中國其實很明白,與自由黨明確的親美傾向相較,澳大利亞工黨會試圖保持在美中之間的中立,想辦法左右逢源。
他說:“從新政府上台短短一個多月,就可以看見工黨政府向來在美中之間平衡的軌跡。在第一時間往往會先宣布傳統聯盟的重要性,當然是以美國為主,所以阿爾巴尼斯當選的第二天就匆忙啟程到東京參加Quad峰會,以兌現他在選舉期間對於國安議題的承諾。但是一旦說到澳中關係,工黨政府認為也沒有必要過度得罪中國。因此,阿爾巴尼斯與黃英賢在其他場合已經有不少對中友善的發言,我認為中國至少會考慮再觀察一段時間,不要在現階段把關係搞僵。”
在美中之間保持平衡的空間漸小
黃英賢7月6日在新加坡一場演講中表示: “在中美這兩個超級大國的地緣政治競爭中,澳大利亞並不只是作為美國的盟友行事。”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在7月9日的一次記者會上表示,兩國外長8日的會談“只是第一步”,“我們應在我們可以合作的地方合作。但我們也會在必要的地方捍衛澳大利亞的價值。”
陳杰教授表示,雖然相較於莫里森政府,工黨政府比較擅長於在美中之間保持平衡,但絕對不可能過度傾向中國。
他說:“西方政治本身有自己的製度與價值理念。再者,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過去美國出兵打仗時,決定讓澳軍追隨美軍參戰的幾乎都是工黨總理。他們最初從政時都是反戰的和平主義者,是工會裡的左派,但是英美與德日一開戰,他們就變成了狂熱的戰爭參與者。畢竟澳大利亞、新西蘭與美國是傳統盟國,價值觀相同。”
陳杰指出,工黨政府在關鍵時刻必然靠向美國,但是目前會盡量保持在美中之間的平衡。
王智盛認為,在5至8年前,美中力量尚稱均衡的時候,澳大利亞、韓國等都採取經濟靠中國、國防靠美國的避險政策,但是在現今美中對抗白熱化的環境下,澳大利亞要保持在美中之間的平衡十分困難。
他說:“黃英賢說,澳大利亞的對外關係不會完全服從美國,要考慮澳大利亞自身利益。我認為,她會在一些國家論述上有所調整,但是在以Quad集體圍中的戰術上,無論澳大利亞由哪一個政黨執政,都不太可能改變。即使工黨上台後欲修補對中關係,但是應該還是以經貿方面為主。這樣的作法很像目前的美中關係,雙方都在避免風險誤判,但是雙方都堅持自己的價值與立場。”
王智盛表示,澳大利亞希望維持澳中關係的穩定,不過對於有關國家安全與主權、基本價值觀的立場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