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國內能源需求疲軟,中國正在向歐洲轉售液化天然氣,這令一些中國公司獲利頗豐,並可能在長期擴大中國在能源市場和地緣政治上的影響力。
有專家指出,東南亞國家對非美元金融渠道的興趣越來越大,而中國正努力推動人民幣成為該地區主要的跨境支付貨幣,這可能會增加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
中國五家國有企業近日宣布將從美國退市。有分析認為,此舉將給予中國更多談判空間,為與美國達成審計協議鋪平道路,但也有分析指出,這凸顯出雙邊談判陷入困境,可能有更多國企和私營企業陸續退市。
在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問台灣引發中國強烈報復後,台海問題成為本周東盟系列會議上無法忽視的話題。分析稱,地區緊張局勢的升級可能會推動東盟國家重新平衡與美國和中國的關係。
隨著美國在內的西方經濟體近日大幅加息,專注於刺激疫情后經濟增長的中國陷入兩難。分析認為,中國政府推動增長的貨幣和財政手段受到更大局限,而中國的經濟前景也變得更加不明朗。
食品和燃料價格以及借貸成本的攀升加劇了發展中國家面臨的財政困境,近日在斯里蘭卡爆發的債務危機可能蔓延到更多經濟體,中國作為全球主要債權人的角色正受到新的審視。
作為四天中東行的一部分,美國總統拜登將在本週晚些時候到訪沙特阿拉伯。在中國加強對中東地區的投入之際,拜登希望此行能夠將沙特保持在西方軌道,遏制其向中國傾斜。
澳大利亞外交部長黃英賢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週五舉行了會談。這次會面釋放出兩國希望緩解近年來緊張關係的信號,但雙方要化解長期存在的爭端還存在挑戰。
美國駐港澳總領事史墨客(Hanscom Smith)週三表示,中國動搖了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所依賴的製度基礎,並稱讓香港變為另一個內地城市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尤其不符合中國的利益。
七國集團領導人宣布將在未來五年籌集6000億美元,用於支持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並維護集團國的經濟安全。分析認為,該項目為急需基建資金但又希望擺脫對中國依賴的國家提供了有競爭力的替代選擇。
俄羅斯在5月躍升為中國的最大原油供應國,表明儘管面臨西方制裁,莫斯科仍能以折扣價為其石油找到新的買家。然而,來自亞洲的需求無法完全抵消西方買家撤離和經濟制裁所帶來的損失。
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周五達成了一系列縮減版協議,涉及從新冠疫苗專利豁免到減少漁業補貼等議題。會議成果為這個奄奄一息的組織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仍凸顯出該組織在領導全球貿易規則更新上存在困難。
中國主要城市在本週陸續開放,但這並沒有減輕在華外企的擔憂。受困於新冠清零政策的持續干擾和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許多外國公司已經開始重新考量對中國的長期投資計劃。
在全球新冠疫情爆發初期,中國經濟憑藉其封鎖政策從疫情中急劇反彈。但這一次,即使上海的疫情最終平息,清零政策也對經濟造成了長期損害,復工復產緩慢,供應鏈轉移,資本和高管正離開中國。
美國一智庫近期對中國的一份民意調查顯示,中國大多數網民認為,支持俄羅斯符合中國的最大利益,這主要受到中國國內的親俄反美宣傳的影響。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週二在新加坡表示,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貿易分離,而是計劃重新調整與中國的商業關係。分析指出,在美中經貿關係保持緊張之際,拜登政府重申對印太地區的經濟承諾,通過團結新加坡等印太盟友的方式應對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美國商務部表示將對中國太陽能組件製造商展開調查,因為他們涉嫌將生產轉移到四個東南亞國家來非法規避美國對其太陽能產品的關稅。
作為世界舞台上的貿易大國,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中的立場將對全球的貿易流動產生影響。分析認為,中國將在短期內維護與西方有利可圖的經濟關係,但在長期會深化與俄羅斯的戰略經貿合作。
近日來,全球能源價格隨著烏俄談判前景而起伏不定。西方已經開始重新思考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烏克蘭危機可能重塑全球能源供應的局勢。
隨著烏克蘭局勢進一步發酵,西方加大了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這些制裁很可能使得俄羅斯和中國的經濟合作更為緊密,並無意中推動中國在全球金融市場上的影響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