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國內能源需求疲軟,中國正在向歐洲轉售液化天然氣,這令一些中國公司獲利頗豐,並可能在長期擴大中國在能源市場和地緣政治上的影響力。
據中國當地媒體報導稱,被中國轉賣的液化天然氣總量可能超過400萬噸,相當於歐洲截止6月底半年內天然氣進口量的7%,其中中國能源巨頭中石化就已出售45船液化天然氣,約315萬噸。
中國的高價天然氣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歐洲對能源的迫切需求。自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將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削弱至40年來的低點。但專家警告稱,雖然這將減少歐洲對俄羅斯的依賴,但可能會造成對中國的新依賴。
威爾遜中心負責戰略和新計劃的副總裁伍德(Duncan Wood)對美國之音表示: “像這樣的天然氣套利將使中國在建立關係和短期利潤方面受益匪淺。然而,我預計歐盟和美國將迅速採取行動,阻止俄羅斯天然氣的轉售。”
過剩的天然氣
俄羅斯的大幅折扣和與美國公司的長期合同為中國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液化天然氣,但中國的新冠清零政策導致經濟放緩,國內對能源的需求下滑。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六個月,中國從俄羅斯購買了235萬噸液化天然氣,進口量同比增長28.7%。這主要是因為在西方的制裁下,俄羅斯加強了與中國的能源合作,以大幅折扣向中國出售燃料。
美國也是液化天然氣的主要出口國,但在前五大出口目的地中,只有西班牙位於歐洲,佔約6%的出口,而約12.6%的出口流向了中國。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能源管理與創新中心聯合主任羅恩(Ehud I. Ronn)表示,美國公司已經與中國簽訂了供應合同,美國無法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生產力向歐洲供應更多的液化天然氣。
羅恩告訴美國之音說:“如果我們已經將液化能力分配給了現有的合同,比如與中國的合同,那麼無論如何競價,都無法使我們獲得額外的能力。”
據《華爾街日報》的統計,自2021年以來,美國供應商和中國買家宣佈了17項交易,每年供應總計約1900萬噸液化天然氣,這些交易將在未來五年逐步生效。
上述報導還援引數據公司安迅思(ICIS)稱,今年中國可以通過合同獲得720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供應,但預計只需要6600萬噸。
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梅利維爾塔(Lauri Myllyvirta)告訴美國之音:“從本質上講,中國今年已經獲得了太多的天然氣,包括來自俄羅斯的新管道和與卡塔爾簽訂的新液化天然氣合同,而歐洲發現自己嚴重短缺。”
過剩的液化天然氣使得中國公司可以在全球市場上轉售獲取巨額利潤。中石化在4月的一次財報會議上承認,該公司一直在將多餘的液化天然氣輸送到國際市場。
能源經濟和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的能源金融分析師雷諾茲(Sam Reynolds)對美國之音說:“歐洲目前是液化天然氣的高端市場,這意味著買家願意支付比其他地區進口商更高的價格。”
雷諾茲估算稱,按照目前的市場價,中國從美國購買液化天然氣,再出售給歐洲進口商,一船液化天然氣(約6噸)可以獲取約1.2到1.4億美元的利潤。
對中國產生新依賴?
為了避免在即將到來的冬季面臨嚴重的天然氣短缺,歐洲正竭力儲備更多的天然氣。批評者擔心,這可能給予中國更大的影響力。
市場研究機構Kpler的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歐洲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同比增加60%。歐盟天然氣儲氣量正接近此前設定的過冬所需的目標,即在11月1日前達成總容量的80%。
分析稱,歐盟從中國的進口挫敗了俄羅斯試圖通過停供天然氣來分裂歐洲的意圖,但這也增加了中國的砝碼。鑒於中國和俄羅斯的親密關係,一些專家認為,不排除中國可能會幫助俄羅斯維持其對歐洲的影響力。
中國一直拒絕公開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行為,並且在西方對俄羅斯施加經濟制裁後,北京和莫斯科的能源關係不斷加深。
俄羅斯能源部部長諾瓦克(Alexander Novak)上月中旬宣佈,通過波羅的海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北溪2號項目將被一條通往中國的管道取代,這條名為“西伯利亞力量2號”的新管道計劃每年輸送5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羅恩說:“中國正在以大大低於世界價格的價錢購買俄羅斯能源,在幫助俄羅斯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這與西方旨在制裁俄羅斯的政策背道而馳。”
但一些專家也指出,歐洲不能指望來自中國的供應商彌補其能源短缺,因為與俄羅斯的供應相比,中國能夠出口到歐洲的天然氣總體有限。
華沙東方研究中心能源政策高級研究員斯特拉喬塔(Agata Loskot-Strachota)表示,中國的影響力取決於北京是否會或在什麼情況下決定介入並利用這一點,以及再出口量是否大到足以成為一種有效的工具。
斯特拉喬塔告訴美國之音:“我不確定中國公司屆時是否願意向歐洲轉口,以及轉口多少,因為中國的需求在冬季也在增長,而且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也有一些限制。”
歐洲的液化天然氣進口能力也是有限的。長期以來,俄羅斯的地理位置使得其能夠通過管道向歐洲供應天然氣,而來自大多數地區的天然氣需要在碼頭先進行液化,通過貨輪運往歐洲,再利用功能相反的設備將液化天然氣氣化,才能輸送至歐洲各國使用。
根據歐盟委員會的說法,歐盟的整體液化天然氣進口能力足以滿足目前天然氣總需求的40%左右,但在東南歐、中東歐和波羅的海地區,許多國家較難獲得液化天然氣和/或嚴重依賴單一天然氣供應商。
雷諾茲表示,全球市場的重新平衡很可能導致中國的再出口量在未來下降。
雷諾茲說:“隨著北美、中東和其他地區新的液化天然氣供應設施的投產,歐洲和東北亞的液化天然氣價格預計將在未來幾年內穩定在更合理的水平。這意味著中國貿易商的套利機會也可能開始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