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國一份有影響力的報告指出,儘管中國在人工智能(AI)領域發表的論文數量遠超世界其他國家,但美國論文的影響力高於中國,美國仍然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世界領導者。
報告:美國AI論文影響高出中國50%
美國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IT)、哈佛大學等研究機構的十名學者在合作發表的《2019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中說,以“領域加權引用影響力”(field-weighted citation impact )為指標,美國人工智能論文發表的影響力仍比中國高出約50%。
報告說,美國AI專家的論文引用率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0%。美國也投入了最多的資金用於民間人工智能投資。美國私營領域的AI投資將近120億美元,中國祇有68億美元。
此外,美國的人工智能專利申請也遠高於其他國家,高出排名第二的日本三倍。
報告顯示,政府支持在中國的AI科研中起到了推動作用。報告說,2018年,中國政府牽頭的人工智能論文數量幾乎是私營機構AI論文數量的三倍;與之相比,美國的AI論文主要來自私營企業——2018年美國由企業牽頭的AI論文數量是中國企業AI論文的7倍多、幾乎是歐洲企業的兩倍。
人工智能軍事化引發擔憂
從總體指標看,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間,中國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達到166億美元,美國公司同期的投資為198億美元。雖然總體投資低於美國,但中國公司平均獲得的投資高於美國:中國486家新興人工智能公司平均獲得了3410萬美元的投資,是美國公司平均獲得投資額的3倍、是歐洲公司的8倍。
報告作者之一、MIT經濟學家埃里克·布倫喬爾森(Erik Brynjolfsson)對英國《每日電訊報》說:“美國主導了許多最初的基礎研究,但中國現在在應用方面已經取得了進展。”
他說:“現在很多論文都是從中國出來的,在美國做基礎研究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但就純粹的應用研究和投資的問題數量而言,中國正在突飛猛進。”
美國一些學者將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和發展看作一種安全威脅。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亞瑟·赫爾曼(Arthur Herman)星期四(12月12日)在華盛頓的一場演講中說,美中兩國的科技競爭不僅關乎美國的地緣政治利益,也是一個道德挑戰,重要性不亞於二戰和冷戰。
赫爾曼說:“如果我們不採取任何行動,一個由中國技術主導的世界的未來將是相當黯淡的。這樣的未來將通過基於人工智能的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來執行全面的國家監控、執行社會信用體系、懲罰那些敢於批評和不讚揚這個體制的人。”
人工智能軍事運用被誇大?
有研究學者認為,中國在人工智能上的軍事化投入並不高於美國。美國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SET)本月發布的統計報告說,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資大部分用於非軍事領域的研究,例如基礎的算法開發、機器人研究、智能基礎設施發展等,與之相比,美國政府2020財年的人工智能計劃投資的主要部分用於軍事。
哈佛—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能倫理與治理項目前執行長蒂姆·黃(Tim Hwang)與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員阿列克斯·帕斯卡爾(Alex Pascal)在《外交政策》( Foreign Policy)雜誌網站撰文說,作為一種科技,AI不能直接用於軍事架構,也不是一種戰略武器。
作者說,雖然人工智能有運用於軍事的潛力,但在可預見的將來,人工智能技術只能漸進增強已有作戰平台的水平,提高無人機的能力和改善作戰空間感知。
《外交政策》的文章說,如果把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看作軍事競賽,則是模糊了這一競爭的方向;美國若要掌握真正的全球領導力,必須主動影響和製定AI應用的規則和準則,確保人工智能技術在世界的“廣泛和公平”的分配,這需要美國與盟友、甚至是與中國這樣的競爭對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