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來最大規模的美菲「肩並肩」軍演第二次在台灣附近演練。 專家認為,中國在南中國海與台海開戰的危險指數不同,美菲等國正以綜合性威懾反制中國的灰色地帶戰術。
南中國海與台海對中國的涵義不同
隨著中菲在南中國海的主權糾紛加劇,南中國海成為引爆區域衝突的可能性明顯增加。 在中國海軍成軍75年之際,為期三週的美國與菲律賓年度「肩並肩」軍演(Balikatan 24)5月10日落幕,美菲雙方共有16,700名官兵參加,另外還有約150 名澳洲國防軍和一艘法國海軍巡洋艦參演,規模空前。
這是法國首次派出巡洋艦參與,也是擁有34年歷史的「肩並肩」軍演首次在菲律賓領海之外進行的海上演習。
雖然美菲政府都宣稱軍演不針對任何國家,但針對中國的意味卻濃厚。 美菲軍隊模擬收復菲律賓最北端被敵方軍隊佔領的巴丹群島(Batanes)。 該島嶼位於面向南中國海的巴拉望省西部,靠近台灣,其中最北端的雅米島距離台灣僅約140公里。 這是繼去年以來,「肩並肩」軍演再次在南中國海與台海附近進行演練。
菲律賓德拉薩爾大學國際研究教授德卡斯特羅認為,在美中對立的背景下,萬一爆發了台海戰爭,菲律賓政府不太可能保持中立。 他說: “中國武力犯台會在地緣上影響菲律賓。”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王彥麟接受美國之音的訪問時表示,同樣是主權爭議,南中國海與台海對中國來說有著相當不同的意義。 他認為,中國在南中國海的爭點主要集中在“3個P”,亦即政治(Politics)、石油(Petroleum)、食物(Protein);對於台海行為建立在其所謂的“統一台灣的歷史性 任務」。
王彥麟說:“中國在南海地區的主要任務是在政治上維持‘面子’,因此可能採取長期的、中低強度且不與區域國家全面對立的方針。”
王彥麟指出,中國在南海的「裡子」只限於確保開採油氣、漁業權、通行權等,民族情緒因素,不至於與東南亞國家全面開戰。 在台海方面,即便武力入侵台灣可能付出巨大代價,包括經濟效益為負值,中國依然很可能為了「統一大業」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並導致與民主國家陣營高度對立的結果。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信賴研究中心主任黃惠華認為,南海、台海衝突沒有升到軍事衝突層級的跡象。
黃惠華對美國之音說,“中國灰色地帶戰略,其目標是在不引發軍事反應的情況下,達到削弱敵人意志與決心,破壞美國與其聯盟關係之目的。”
黃惠華指出,中國目前的重點是削弱敵方同盟關係,而美國與其區域夥伴的戰略合作已因此逐漸走向創造綜合性威懾能力,透過多重合作威懾中國,同時確保菲律賓、台灣等小國的安全。 她說,未來中國面對的不會只有日、菲、台,而是以美國為核心的多邊聯盟對中形成的包圍網,恐會讓中國在面對區域衝突時疲於奔命。
駐菲律賓地緣政治分析師兼菲律賓-中東研究協會(PMESA)南亞及東南亞研究主任唐‧麥克萊恩‧吉爾(Don McLain Gill)表示,菲律賓一直尋求透過其國防夥伴擴大其海上安全能力,特別是台海 局勢更加緊張時。 他對美國之音說,這種結盟的目的是捍衛基於國際規則的現狀,而不是任何國家的挑釁,然而中國一直在南中國海等印太地區追求其擴張主義的利益,造成區域的威脅, 才迫使民主國家強化聯合反制的行動。 吉爾指出,中國在印太地區海域利用民間漁船宣示主權的「灰色地帶」戰術,引起了國際社會擔憂。
強化情報共享以反制中國的灰色地帶戰術
這次肩並肩」軍演動用了新一代「幽靈騎士」(Ghostrider)AC-130J空中砲艇機,對仿真中國漁船的目標進行射擊,引發了外界對美軍在「灰色地帶」衝突中反制策略的 關注。
菲律賓-中東研究協會(PMESA)南亞及東南亞研究主任吉爾指出,中國利用海上民兵與中國海警一起在西菲律賓海的主要島礁騷擾之行為已經臭名昭著,另菲律賓十分厭惡,不過馬尼拉不會以 同樣方式反制,重點是要揭露此類活動,昭告中國在該地區活動的不合法性。 他表示,鑑於局勢愈發不穩定,馬尼拉目前不打算採取挑釁行動,以免導致任何的戰略誤判,而是這些灰色地帶活動在使菲律賓更加努力提高與夥伴國的情報共享能力。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王彥麟表示,在大洋上,漁民及漁業活動是填滿權力空白海域的重要非軍事手段。 在此前提下,南海、台海、東中國海等看似分離的海域實則相互連動,民主國家應該以此做為反制措施,加強情報共享以增加中國灰色地帶戰術的成本。
王彥麟說:「菲律賓可以和台灣、日本建立協商及情報共享機制,協調、補貼、護衛漁民於指定海域作業,除了在商業捕撈上與中國漁民競爭,亦協助進行辨認與呈報作業,透過與衛 照和船舶資訊系統比對,密切掌握中國海上民兵的活動動向。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信賴研究中心主任黃惠華認為,菲律賓面對中國多重的灰色地帶衝突策略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要讓“南中國海有事”等同於“全世界有事”,近期馬可斯政權明確並 高調強化以美菲同盟為基礎,以及菲律賓與澳英美軍事同盟(AUKUS)以及北約成員國的戰略夥伴關係。
她說:「美國與其盟國不只是要維護南海(南中國海)秩序,而是要確保從'東海(東中國海)-台海-南海-太平洋'的海洋秩序,盟國戰略合作創造綜合性威懾能力 ,透過多重合作威懾中國,同時確保菲律賓等小國的安全,具有安撫的作用。
威懾的同時尚需與高層直接對話
針對美菲本次軍演,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5月7日在記者會上說:「有關國家應停止海上侵權挑釁,停止挑釁對抗,多做有利於促進地區和平穩定的事,而 不是用'精神勝利法'搞自我安慰。
中國環球網5月10日報道,正值「肩並肩」軍演之際,中國海軍遵義艦、昆明艦等多款主戰艦艇組成訓練編隊,駛向南中國海。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信賴研究中心主任黃惠華認為,中國始終無法理解民主國家強化軍事合作與演習是以綜合性威懾為目的,使敵方攻擊變得更加困難,不敢輕易採取侵略手段,而非挑釁或引戰。
她說:「菲律賓向美國開放了多個新的軍事基地,目的是針對南海(南中國海)問題出現緊急狀況,做好應對準備,目的要讓中國解放軍不敢輕舉妄動,輕易'亮劍'讓南中國海局勢升高到軍事衝突層次。
菲律賓-中東研究協會(PMESA)的吉爾表示,菲律賓在擴大西菲律賓海防務合作方面,已經發出了非常明確的國防訊號。 同時,馬尼拉也持續在多個層面與北京接觸。 他強調,外交談判是解決馬尼拉與北京之間緊張局勢的唯一途徑,但馬尼拉也不會屈服於中國的擴張主義和其好戰的侵略意圖。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王彥麟指出,習近平經過長期努力後已獲得高度集中決策的權力,國內亦缺乏反對者或競爭者制衡,導致官僚組織揣摩上意、報喜不報憂的慣性,因此,週邊地區 的情勢變化極可能無法正確傳達至位在中南海的高層。
他說:“僅有實際會談能越過層層官僚的限制,使習近平本人獲悉前線的真實情況,並使其認知到對立、對抗與衝突僅在一線之隔。”
王彥麟認為,美菲等國強化軍事合作雖是必要之舉,但仍必須努力嘗試各種方式敞開與習近平直接對話的大門,才有機會讓印太區域的緊張局勢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