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去年出現負增長。繼安徽後,四川省1月底也宣布下月起簡化生育登記要求,包括取消登記人需要是夫妻的條件,即非婚生子女也受生育保險保障。有公益人士促請當局進一步完善生育政策,包括容許未婚婦女求助於輔助生殖技術。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在中國大陸,準父母迎接新生命前,必須先辦理生育登記,即“準生證”,嬰兒誕生才算合法,並享受生育保險待遇,但辦理“準生證”時,父母必須出示結婚證明。
中國未婚女性無法獲取準生證
公益機構“北京益仁平中心”旅居美國紐約的創辦人陸軍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中國未婚女性的生育權利長期受到侵犯。
陸軍說:“所有的生育都需要提前獲得批准。你只有得到準生證,你的孕檢、產檢,包括公立醫院的分娩、孩子上戶口等等才有可能被允許。否則生下來之後會面對(當局)的管控或威嚇措施,譬如超生罰款,不讓上戶口,通過剝奪你的權利,給你的計劃外生育設置種種障礙。”
四川衛健委1月28日宣布,從下月15日起簡化生育登記流程,包括取消登記對像是否結婚的限制,並取消生育數量限制,所有生育子女的公民都應該辦理“準生證”,同時改為接受生育後補辦手續。
據官方介紹,簡化的目的是把生育登記重心轉移到生育意願及生育結果,回歸人口監測及生育服務。在辦理“準生證”後,民眾可享有免費的婚前、孕前檢查、新生兒疾病篩查等服務。
中國去年人口減少85萬人,是1961年以來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有專家認為,主因是民眾生育意願下降。四川省衛健委表示,簡化生育登記流程是實施好“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內在要求。
四川並不是第一個向未婚生育者開綠燈的中國省市。去年8月,安徽衛健委已宣布同類措施,不再限制生育子女數量,以及是否結婚登記。
中國當局被指漠視民間婦女組織
“北京益仁平中心”創辦人陸軍認為,中國當局對於消除社會的成見和完善法制責無旁貸。往後必須正視草根民間婦女組織的聲音。
陸軍說:“直接相關的,一個是女權組織,一個是女同性戀組織,但是它們長期以來不僅僅被時所忽略了。而且被設置各種障礙:沒有辦法註冊、沒有辦法籌款、沒有辦法得到資源、沒有辦法通過正規途徑給政府部門建言獻策。很多女權組織的工作人員被警察騷擾、恐嚇、抓捕。很多女權組織被關閉。女同性戀組織也是這樣。它們的資源都要用於應付騷擾、打壓。”
旅居美國、具有醫學背景的時評人“橫河”則告訴美國之音,能讓孩子上戶口並不見得能起到鼓勵生育的作用。
橫河說:“撫養、教育孩子對家長構成很大經濟負擔,並不是什么生育補貼就能解決問題。住房也是一大筆開支。目前看不到政府有能力解決有關問題,能讓年輕人無後顧之憂的生孩子。 ”
他相信,撤銷未婚生育的限制並不是中國中央的政策,而是地方政府因應中央解決人口危機的指令而推出的舉措。
雖然中國人生孩子的意願今非昔比,但美國“紐約時報”1月30日報導,每年有數以十萬計中國夫婦在用盡各種方法仍無法懷孕後,轉而求助於輔助生殖技術。當中最為廣泛的是試管嬰兒技術(IVF),以人工把精子和卵子在體外受精,等胚胎髮育成熟後再移植到子宮內發育、分娩。
分析:輔助生殖納入醫保無助扭轉人口趨勢
基於體外受精等技術費用高昂,北京去年已把十多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
時評人橫河則對有關技術能否扭轉中國人口趨勢打上問號。
橫河說:“不能生的人裡面能用試管方式生的佔很少數。有的人不能生的話用試管也不能生。最關鍵還是取決於整個社會環境是否能夠鼓勵人們生育。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才是最關鍵的,而不是技術的突破。(人工生殖)無法解決整個人口減少的危機,有力量、有條件生的人可能也不太在乎試管嬰兒納入醫保這點福利。這個連福利都談不上。”
公益組織創辦人陸軍錶示,在中國,輔助生育技術與婚姻捆綁在一起。當局認為,民眾的生育權需要由國家統籌管理。
陸軍說:“現在整體法律還是規定輔助生育技術只能對已婚的夫婦開放。這包括凍卵在內。因為很多女性希望趁著年輕把自己的卵子保存下來,到適當的時候就可以用自己的卵子來進行生育。如果這個技術不能對未婚女性開放的話,它的價值和應用的範圍就大大縮減了。”
對於輿論認為單身女性人工生殖會引發倫理道德爭議,陸軍錶示,當局應以照顧民眾,包括未婚女性的生育權利為大前提,研究管制措施,不宜“一刀切”剝奪她們的基本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