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在盧旺達,一家中國製衣廠為數百名當地工人提供就業機會。在埃塞俄比亞,中國建造的鐵路使企業主和遊客的生活更加輕鬆。在贊比亞,一個中國出資的電視項目將為500個村莊帶來衛星電視。
這類故事中的每一個都是由中國官方新聞機構新華社報導的,這幾乎是中國人讀到的非洲故事的全部。
這些關於非洲的新聞沒有腐敗、困境或災難。尤其是涉及中共在非洲大陸的深入參與方面,報導清一色是積極正面的。
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一個媒體戰略,強調中國與非洲的共同利益。這也是中共運用所謂“軟實力”的體現之一,讓媒體塑造一個紙面上的“事實“,而不告知整個故事。
媒體的角度
南非約翰內斯堡的金山大學新聞與媒體研究系教授伍梅傑告訴美國之音,中國媒體所宣傳的“是政府的利益”。
他說,中國的新聞機構不散發純粹虛假的消息,但是當非洲的新聞牽連到中國時就會從正面的角度報導。這位教授說,這相當於宣傳,因為其目標不僅僅是告知,而是要塑造他人對執政的共產黨的看法。
與西方媒體關注非洲的腐敗和違法行為不同,中國媒體只強調在中國幫助下非洲發生的好事。
例如中國在肯尼亞出資、建造和管理的一個鐵路項目,當地媒體報導了一系列與鐵路對肯尼亞野生動植物、經濟和工人帶來的影響。上個月,肯尼亞最大和最負盛名的一家報紙還刊登了一篇披露修建這條鐵路的非州工人待遇的報導。
報導稱根據對工人和司機等多人的採訪,肯尼亞人普遍受到種族歧視和不公待遇。
中國媒體沒有承認這一消息。相反,其報導主要集中在這一項目給肯尼亞帶來的好處上。
中國一家智庫察哈爾學會的高級研究員賀文萍最近發表評論文章說,“......鐵路極大地促進了蒙巴薩和內羅畢之間的人員流動,貨運時間從10多個小時縮短到4個多小時,物流成本降低了40%以上。”
軟實力的紅利?
一些研究表明,中國推動軟實力和媒體戰略正在發揮作用。
一個非洲研究機構2016年的報告顯示,大約三分之二的非洲人將中國的影響視為“積極” 。現在更多的非洲國家將中國 - 而不是美國 - 視為最大的外國影響力。
皮尤研究中心2017年的調查發現,72%的尼日利亞人對中國持積極看法,這比任何其他國家都要高。在塞內加爾、坦桑尼亞、突尼斯和肯尼亞,超過一半的受訪者也對中國持有好感。
中國媒體外宣
中國國營的新聞機構規模龐大、集中,且資金充足。官方新聞機構新華社的英文報導通過合作方在各地網站發布。
新華社的合作夥伴包括非洲的國家媒體。埃塞俄比亞的一家國家廣播公司自今年年初以來已經重新發布或援引了近20個新華社的報導。
中國的央視是全球最主要的廣播新聞機構。今年三月,中共宣布將其與另外兩家廣播實體合併,實現“統一發聲”。
分析人士說,在中國,媒體幾乎不能獨立發聲,調查性報導是不允許的。這也折射到對外宣傳中,有關腐敗、衝突、飢荒、疾病等西方媒體中可以看到非洲的問題被完全忽略,取而代之的是令非洲和中國都臉上有光的積極面貌。
這種媒體戰略與中國在非洲推廣軟實力互補,在媒體的敘述中,中國被塑造為一個與非洲國家有著統一目標和挑戰的仁慈的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