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持續走軟之際,國務院總理李強發表講話表示當局要花大力氣,推動內需,促進消費,提振經濟復甦。
根據官媒新華社週五(8月16日)報道,中國國務院當日舉行了第五次全體會議,李強在會上講話時指出,中國將研究提高農村和城市地區家庭收入的措施,並將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適當的支持。
自從2023年年初中國結束了「清零抗疫」之後,中國當局一直期待經濟復甦會導致「報復性」消費。但「美好」的理想遭遇「骨感」的現實,在三年抗疫中遭受毀滅性打擊的中國經濟出現了罕見的併發症,長期支持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三大引擎” - 房地產業、出口和投資-—全部熄火,中國經濟陷入了全面低迷。
中國國家統計局週四公佈的七月份經濟數據顯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出現的這場以「消費疲軟」為主要特徵的經濟失速並沒有明顯的改善。主要經濟指標依然令人失望:工業增加價值比前一個月低了0.2個百份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較六月的低點2%微升至2.7%,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放緩0.3個百份點至3.6%,出口成長速度也明顯放緩,年增幅從6月的8.6%和5月的7.8%回落至7%。
城鎮調查失業率從6月的5%上升到5.2%,這是今年2月以來的第一次。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中國的失業數據與目前就業市場的情況嚴重不符。中國目前每年增加的就業人數大致不會超過五百萬,而實際需要工作的青年有一千多萬。
在過去的一年多里,北京政府為推動經濟成長推出了許多刺激消費的措施,從取消各種購房限製到提供低利率房屋貸款,從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到提供電動車優惠,可以說是動了不少腦筋。上個月北京宣布直接向地方發放1,5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地方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以刺激消費支出。
但這些措施迄今並未出現預期的效果。
李強在國務院會議上發表講話,聚焦“擴大內需,提振消費”問題,凸顯中國的消費問題的嚴重程度可能超過了外界的認知。
李強說,“促銷費要重點抓好增長性、帶動性強的領域,加快服務消費擴容提質,有效促進大宗消費”。他也提到要根據不同群體需求制定差異化支持政策,充分釋放消費潛力。
但是,習慣了“供應端”思維的官僚體系始終不肯直面消費疲軟的主要原因,不是消費者不肯花錢,而是他們顧慮太多,生活太難。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不是如何“刺激”,而應改變消費在宏觀經濟中的關鍵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黃益平最近在一次公開演說中呼籲改變“重投資、輕消費”的政策理念,敦促北京加強刺激消費力度,甚至要求政府直接向民眾發錢。
黃益平指出,中國政府過去幾十年的宏觀政策都是以雷厲風行、立竿見影著稱,但是現在的宏觀經濟政策刺激力度偏小,“這看起來多少有點奇怪”。
黃益平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已經面臨較嚴峻的過剩產能挑戰,進一步的刺激政策很可能加劇產能過剩的矛盾。
他建議政府,短期的政策方向應把追求溫和通膨的重要性提高到與追求中速經濟成長同樣的地位,設定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成長區間(2%至3%),明確政策目標。他也呼籲加強宏觀經濟政策的力度,盡快落實已安排好的財政開支,其中包括“讓移工在城市落戶”和“直接給老百姓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