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斷公佈四個多月的中國青年失業率於週三(1月17日)又出現在公眾眼前。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三報告說,2023年12月,年齡在16歲至24歲的青年失業率為14.9%,明顯低於去年停刊前上半年的17-21%。
然而,這次重新發布的數據的統計方式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剔除了“在校學生”,僅以離開學校、進入社會,需要工作的青年為統計對象。根據國家統計局說明,本次統計剔除約6,200萬在校生,以「準確檢測真正進入社會、需要工作的青年失業」。
有評論認為,這項曾經引起高度爭議和廣泛關注的數據的回歸似乎沒有增加中國官方統計數據的真實性,但它畢竟還是給人們評估中國真實的失業狀況提供了一個具有官方性質的參考。
向中國青年失業率數據發起嚴肅挑戰的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副教授張丹丹。她去年七月在中國財經網站財新網發表文章闡述了她的觀點。張丹丹認為,青年失業率應該包括1,600萬非在校生在家躺平或依賴父母的人。她指出,官方的統計數據19%至21%(從去年三月至六月)都沒有包括這部分年輕人。如果把這些年輕人包括進去,實際數據就是46.5%,比官方數據高出一倍以上。
失業數據在中國具有很高的政治敏感度。張教授的這個建議如果被採納無疑會對中共的經濟治理能力帶來很大的質疑。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國家統計局無法拿出充分的理由反駁張教授的觀點,就索性宣布暫停這項數據的發布。
遇到難看的資料就索性停止發佈在習近平任內似乎是一個常規性動作。去年年底,中共放開疫情管控後導致大量中國民眾在短時間內大量感染和死亡。為了避免「洩漏」真實數據,中國官方立即停止了感染和死亡數據的公佈。聯合國多次向中國索取相關數據,都遭到了拒絕。
經過三年「清零」抗疫,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以及廣大民眾都遭受了極為嚴重的損失。失業問題在2023年隨著中國經濟的全面低迷而更趨嚴重。大批工廠倒閉,無數工人失業。每年如期而至的一千多萬名大學畢業生在求職的路上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難。他們中大部分人都找不到工作。根據中國媒體報道,上海許多大學的畢業生就業率只有百分之十幾到二十幾。大學部、碩士生,甚至博士生送外賣成了非常普遍的現象。
有專家認為,中國大學畢業生是中國失業率最高的一個族群。
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在周三記者會上表示,去年12月,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歲和25-29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分別為14.9%和6.1%。兩項加起來為21%。
中國媒體說,2023年,中國在校生為6,200萬人,非在校生為3,400萬人。在中國,失業統計要求非常嚴格,相當多的失業人口無法進入統計範圍。農村的年輕人更是完全處在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視野之外。
中國國家統計局解釋說,在校學生主要任務是學習,而不是兼職工作,「如果把在校學生包含在內,會把在校尋找兼職和畢業後尋找工作的青年混在一起,不能準確反映進入社會真正需要工作的青年就業、失業狀況」。
另外,統計局表示,「將在校生剔除有利於更準確反映進入社會的青年狀況,給予更精準的就業服務,制定更有效與針對性的就業政策。」中國去年12月的城鎮失業率為
5.1 %,略高於11月的5.0%,遠低於青年失業率。
2024年,中國應屆畢業生將到達創紀錄的1,179萬名。這對中國就業市場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壓力。
美國財經電視頻道CNBC引用恆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丹的話說,她對官方青年失業率改善的數據感到驚訝。王丹表示,「這或許是政府努力的結果,但與經濟基本面沒有太多關係。」
王丹表示,2023年,中國高收入的工作很難找到,但低技能的工作還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