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國總統拜登最近再次表示,如果中國入侵台灣,美國軍隊將會保衛台灣。這是拜登總統第四次在這個極為敏感的問題上作如此承諾。隨著美中關係的嚴重惡化,近年來的各種跡象顯示,美國不惜動用美軍保衛台灣已漸趨明朗,但在另一方面,美國在軍事上是否有此能力也面臨越來越多的質疑和挑戰。
拜登總統的一系列表態被認為似乎一次比一次更加清晰明確偏離了長期以來的“戰略模糊”政策。該政策誕生於冷戰時期,當時美軍在西太平洋對中國享有壓倒性的軍事優勢,美國在經濟、軍事等一系列領域一度一家獨大的主導地位意味著美國幾乎可以肯定地保衛台灣。然而,中國現已今非昔比,在其強大的綜合國力、世界工廠的地位等支撐下,中國的海空軍力被認為已經足以挑戰美國。
就在拜登總統再次誓言美國將保衛台灣之際,美國第七艦隊指揮官卡爾∙托馬斯(Karl Thomas)說,中國海軍已有能力封鎖台灣。他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說:“中國有一支非常龐大的海軍,如果他們想威嚇台灣、在該島周圍部署軍艦,他們的能力綽綽有餘。”
這位海軍上將說,中國正在迅速建造大量艦艇,而美國沒有那麼多造船廠。
彭博新聞社專欄作家馬克·貢洛夫(Mark Gongloff)星期一撰文說,美國可能已經輸掉了台灣戰爭。他指出,軍事專家們指出,在勢均力敵的戰爭中,勝負可能最終歸結為誰能更快地更換自己的裝備。美國曾具有強大的工業基礎,遙遙領先於世界任何國家,而今天,美國經濟已空虛和泡沫化,而中國是世界的工廠。
儘管美國海軍之強大仍足以稱雄世界,但一名海軍高級將領不久前承認,一旦戰爭爆發美軍可能無力及時修復被擊中的艦隻,以維持其戰鬥力。“如果我陷入衝突,我不得不同時修理多艘在激烈交鋒中受損的艦船,我沒有足夠的能力。”美國海軍艦隊司令部美國海軍艦隊司令部(US Fleet Force Command)司令達里爾·考德爾上將(Daryl Caudle)說。“我沒有足夠的干船塢,也沒有足夠的造船廠來解決這個問題,”
美國僅有四座軍用造船廠,海軍艦隊的大量維修保養必須依靠民間商業船廠,然而在全球化工業大轉移、國內政策變化等種種因素的衝擊之下,美國造船工業的規模幾十年來持續大幅萎縮,要支持一支龐大的海軍在和平時期就已是強弩之末。“美國政府問責局”(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今年2月的一份報告指出,目前美國的大部分潛艇都無法按時完成維護。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歐漢龍(Michael O'Hanlon)說,美國誓言保護台灣,“但真正的問題是:說我們在軍事上將保衛台灣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成功地做到這一點。”
針對拜登總統多次表示要保衛台灣,歐漢龍今年6月在布魯金斯學會網站上撰文說,對於中國可能進行的某些類型的封鎖,美國及其盟國仍可能贏得一場打破封鎖的戰爭,“但我們也可能會失去它”。這篇題為“但美國能保衛台灣嗎?”的文章指出,這些關於戰略模糊性與戰略清晰性的理論辯論似乎奇怪地與“軍事現實脫節”。
前美軍情報官員斯科特·里特(Scott Ritter)說,美國很難保衛台灣,美國海軍平時在台灣海峽航行可能廣為人們關注,但是戰時將是自殺式的。根據里特的估算,美軍抵達台灣時已經晚了大約83天,屆時中國已鞏固了對台灣的控制。
這篇在《今日俄羅斯》網站上撰寫的文章說,美國的最佳選擇是對一項涉及到韓國的作戰計劃稍加修改後用於台灣。這一名為OPLAN-5027的基本戰爭計劃的其中一節確定了在戰時增援韓國所需的部隊和裝備,包括69萬名士兵、160艘海軍艦艇和1千600架飛機在朝鮮半島爆發戰爭後的90天內從美國部署到韓國。
台灣距中國大陸只有100多公里,但離華盛頓有近乎半個地球那麼遠,中國的地利優勢令美軍在海空力量投射、軍事基地數量等等諸多方面面臨先天性挑戰。
在拜登總統5月份在其亞洲之行中稱美國將對中國武力犯台作出做出“軍事”回應後,斯坦福大學的中國安全問題專家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在《紐約時報》上撰文說,她參與了十幾次沙盤軍演和戰棋推演,以了解衝突會如何發展,“簡而言之,美國處於下風”。
她說,美國在台灣海峽不加油作戰半徑內只有兩個美軍空軍基地,都在日本。而中國在台灣800公里半徑內有39個空軍基地。中國導彈可以摧毀日本的美軍基地,而美國航空母艦可能要面對中國的“航母殺手”導彈。“在這種情況下,美軍優秀的訓練和經驗將無關緊要。”
中國的許多基地被認為往往選擇在最佳地理位置,既有內陸縱深,可以受地對空導彈的保護,又靠近潛在衝突地區足夠近。
在拜登總統最近再次重申這一承諾之後,歐漢龍對美國之音說,他仍然持相同看法。他對美國之音說,地區軍力平衡的趨勢越來越對中國有利。他說:“比如說過去的20年,甚至在過去的30年裡,這種趨勢一直在逐漸向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
在空軍方面,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軍在世界各地的衝突中都受益於對敵方的強大空中優勢,然而,目前這一優勢越來越受到質疑。空軍部長肯德爾去年在接受《空軍時報》採訪時暗示,美國在中國附近已經不再具有空中優勢。他說:“在距離中國約1000英里之外,我們是佔制空權的軍事力量,但進入這個範圍內,情況就開始發生變化。”
軍事觀察人士指出,中國空軍整體上雖不能與美國相提並論,但是美國無法7天24小時維持在西太平洋空中力量,中國有能力在其附近的特定空域和特定時間段挑戰美國。美國雖已製定了響應的計劃來幫助解決這個問題,例如B-21隱形遠程戰略轟炸機和“下一代空霸戰鬥機(Next Generation Air Dominance Fighter,NGAD)”,但這些計劃在2030年之前不太可能產生真正的影響。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副局長科恩(David Cohen)上星期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透露,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已告訴解放軍,他希望在2027年前具備以武力控制台灣的能力。
中國尚無勝算
儘管有這些種種挑戰,美國軍方和軍事觀察人士都表示,這也並不意味著美軍不具備保衛台灣的能力。
美國最高軍事將領、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Mark Milley)去年至少兩次被直接問到美軍是否有能力保衛台灣。米利兩次都作出明確無誤的回答。
他去年11月在阿斯彭安全論壇(Aspen Security Forum)上被問到這一問題時說“毫無疑問”:“我們絕對有能力在世界範圍內做所有這些事,如有需要,也包括(保衛台灣)。”
此前,在6月份的一次參議院聽證會上,密蘇里州參議員喬什·霍利(Josh Hawley)問米利,如果解放軍攻台,美軍是否可以保衛台灣。米利回答道,“我可以向你保證,如果這是根據與台灣關係法做出的政治決定,我們擁有這樣的能力。”
布魯金斯學會的防務問題專家歐漢龍說,他就台海衝突所模型強烈表明,“台灣衝突的結果本質上是不可知的。”
這位哥倫比亞大學的兼職教授說,在美國及其盟友與塔利班或伊拉克抵抗力量等進行的作戰中,即使美國一方至少在某些方面擁有絕對優勢,都很難預測美國到底是誰會取勝。
他說,在台海戰爭問題上,通過對海底戰爭、導彈攻擊和導彈防禦的研究,以所有不同的參數並對不同武器系統的合理性能預期做出不同的假設之後,結果仍完全不可確定。他說:“如果你做出一組假設,你可以有中國的勝利,如果你做出另一個假設,你可以產生美國、台灣、日本的勝利,很難知道哪一組參數更準確,因為這些不同系統的性能存在固有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因為它們中的大多數還沒有用於實戰。”
身兼美國國防部國防政策委員會(defense policy board)委員的歐漢龍強調,過去幾十年來的趨勢有利於中國,“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會贏。對這個問題要非常小心。不要僅僅因為趨勢對他們有利,就認為中國會贏。這將是一個大錯誤,因為趨勢不一定就會帶來結果。我認為我們不應該只關注趨勢。”他說,“美國軍隊仍然是世界歷史上最優秀的。”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夏威夷聯合情報中心前行動主任卡爾·舒斯特(Carl Schuster)對美國之音說,由於補給、空中加油、攜帶彈藥的局限等等很多因素,遠距離作戰會令戰鬥力下降,一般認為,2000英里以外作戰,戰鬥效率降低了大約50%。雖然中國空軍可能在附近的空域佔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美國並不需要空中製霸來保衛台灣,美國祇需要能做到拒止中國的製霸權並挑戰中國的空中優勢即可。他說:“如果我們可以拒止他們的空中製霸權,那麼他們就不會把兩棲特遣隊帶入台灣海峽。”
舒斯特說,當執行兩棲登陸任務時,每艘艦艇如果有500名士兵的話,這意味著如果有一艘艦艇被擊沉,那些士兵就不再具有戰鬥力。“在政治上,一舉失去這麼多軍隊是相當大的事件。”他說。“我相信中國也有同樣的考慮。”
這位前美軍軍官說,中國必須確保你能把登陸士兵送上岸,必須考慮10%的損失是否值得。但是一旦超過10%這個值,就會意識到登陸失敗的可能性就會很高。他再次強調說“我們不需要空中製霸權來保衛台灣”。
美國國防部去年11月發布的《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指出,哪怕中國軍隊成功登陸台灣,城市戰的難度“會讓兩棲入侵台灣成為習近平和中國共產黨的重大政治和軍事風險”。
單就艦艇數量而言,中國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大一支艦隊,但是,軍事專家們指出,艦艇的數量並不是唯一重要的指標,數量本身並不反應這些艦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艦隊的質量,美國第七艦隊指揮托馬斯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也強調,更重要的是那些中國船隻的實際能力。“事實上,美國船隻平均要大得多,因為我們有大型航空母艦,我們有大型兩棲艦艇,而中國沒有那麼多。”布魯金斯學會的歐漢龍說。
至於中國在衝突中佔有主場地利之便,歐漢龍說,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果衝突發生在中國附近,這意味著附近的所有中國陸地資產也有可能成為潛在的被攻擊目標。
軍事觀察人士指出,美國雖然有地理距離上的劣勢,但是台灣本身並不是一個中國可以輕而易舉拿下的目標,跨越100多公里的台灣海峽渡海登陸是一項十分複雜的軍事行動。
“台灣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潛在的登陸目標,台灣軍隊會加固工事,對來犯的方向瞭如指掌。”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的非常駐研究員馬明漢(Michael Mazza)說。“即使在美國介入之前,這對他們(中國)來說也是一項非常艱鉅的任務”。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夏威夷聯合情報中心前行動主任舒斯特對美國之音說,距離雖然有利於中國,但這只是在台灣本身沒有捲入戰事的情況下,台灣的空軍也有在自己家門口作戰的優勢。他說,一切都歸結到台灣的防衛承諾,以及我們的盟友和夥伴願意做什麼。
“我認為對'美國能保衛台灣嗎?'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是:這不僅僅是美國的問題。我們當然可以聯合台灣和其他夥伴來保衛台灣。就目前來說這代價高昂,對各方來說都是損失慘重的。所有的戰爭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