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和美中關係緊張,美國貿易轉向但尚未“脫鉤”

  • 美國之音

2023年1月25日,美國緬因州波特蘭的國際海運碼頭上正在卸下的貨運集裝箱。 (美聯社照片)

在新冠疫情衝擊和與中國緊張關係的背景下,美國的貿易流動正在重新調整;不過,減少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相互依存的努力並沒有帶來迅速的脫鉤。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因疫情和美中關係緊張,美國貿易轉向但尚未“脫鉤”

雖然在華盛頓和北京徵收針鋒相對的關稅後美國從中國的進口曾有所減少,而安全問題升級了,但兩國的貿易額此後再次攀升。

到下個月公佈2022年貿易數據時,貿易數字可能會進一步上升,這表明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相互交織的程度。

但專家表示,緊張關係在其他方面卻留下了印記。

“美國從中國的進口遠低於貿易戰開始前的趨勢,”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高級研究員瑪麗·洛夫利(Mary Lovely)說。

“美國的進口肯定存在從中國離開的現象,特別那些美國提高關稅的主要商品,”她告訴法新社(AFP)。

貿易戰開始後,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價值從2017年的5060億美元下降到2019年的大約4500億美元。

雙邊關係並不是影響貿易的唯一因素。大流行病也給貿易造成了沉重的損失。

去年11月,中國出現了自新冠疫情開始以來的最大出口下降,商業活動受到嚴格的清零政策的猛烈衝擊。

同樣對進口造成壓力的是“美國正在從把錢花在貨物上轉移開來,”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瑞安·斯威特(Ryan Sweet)表示。

他說,在新冠大流行期間,美國人在進口產品上花費了大量的錢,但隨著對病毒擔心的緩解,“人們將重新把錢在服務上”。

這減少了對貨物的需求,並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數字並沒有激增更多。

多樣化而非脫鉤

目前,截至11月份的美國政府數據顯示,美中貿易總額可能在2022年接近或達到一個高點。

“展望未來,你會看到更多的多樣化,”而不是完全切斷來自中國的進口貨物,斯威特說。

例如,汽車製造商在大流行病期間遇到了供應鏈問題。
.
日益加劇的與氣候相關的干擾也“增加了供應鏈過度集中在一家公司或一個地理區域的風險,” 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講師、前世界貿易組織(WTO)首席經濟師羅伯特·庫普曼(Robert Koopman)說。

與此同時,美國正試圖在半導體等特定領域更加自力更生。

庫普曼說:“美國最近的《降低通貨膨脹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和《芯片法》(Chips Act)以及相關的製裁,清楚地表明拜登行政當局在這些領域中在努力地與中國脫鉤”。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研究員艾米麗·本森(Emily Benson)補充說:“隨著公司重新評估風險並審查其供應鏈的當前狀態,一個不變的結果是轉移......離開中國,轉到其他國家。”

這些國家可能是東南亞國家或更靠近美國的國家。

“雖然這種趨勢正在增長,但它更像是從袋子裡漏出來的沙子,而不是海嘯,”她告訴法新社。

本森說,現在對各行業做出明確評論可能“還為時過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的出口管制將迫使技術領域或者半導體是關鍵的領域出現“某種脫鉤”。

替代供應商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洛夫利說指出,一些業務已經從中國轉移到了越南或墨西哥等國家。

“肯定會有一些替代供應商,”她表示。她還補充說,部分原因是中國投資者在本國以外開設了工廠。

“在墨西哥,情況則完全不一樣,” 洛夫利補充道。 “有一些中國的投資,但其中很多是跨國公司在向靠近美國。”

但庫普曼警告說,像墨西哥這樣的國家要想獲取更大利益,需要國內改革來提高競爭力,降低隱性貿易成本。

美國從歐盟進口的商品也在迎頭趕上,2022年初至11份的數字達到5044億美元。這高於同期來自中國的價值4995億美元商品的數額。

但經濟學家指出,新冠疫情後全球商業活動的上升可以解釋這一趨勢。

本森說,“這些數字只是管中窺豹,更可能反映的是全球經濟恢復到大流行病前水平,而不是任何具體的脫鉤運動。”

中國副總理劉鶴本月在瑞士達沃斯發表講話時表示,隨著中國從放寬疫情防控後出現的感染激增中恢復過來,中國也預期進口將會顯著增加。

(本文依據了法新社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