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奇(Miloš Vystrčil)所率領的訪問團於週五(9月4日)結束6天的訪台行程,啟程返國。台捷交流熱絡,卻可能引發中國後續的報復,對此,曾遭中國製裁過的布拉格市長賀瑞卜(Zdeněk Hřib)不以為意。他說,中國對捷克的經濟影響力其實很小,而兩位接受美國之音訪問的捷克學者也指出,中國外長王毅的恫嚇只是虛張聲勢,中國若真的祭出製裁,象徵意義將大於實質的經濟衝擊,而且可能反遭部分歐洲國家圍剿,傷人更傷己。
捷克首都布拉格去年因與台北市締結姐妹市而遭中國報復,包括取消4場布拉格樂團在中國的演出,但賀瑞卜市長無懼威脅,仍以中國的製裁“可笑又可悲”回應之、且稱中國是一個“充滿仇恨的國家”和“不可靠的商業夥伴”。
面對中國外長王毅本周揚言報復,要維特奇議長為率團訪台“付出沉重代價”, 賀瑞卜週五在離台前的記者會上表示,無法接受。他也認為,就算後續有來自中國的二度經濟制裁,殺傷力也很小。
賀瑞卜:中國對捷克經濟影響力小
賀瑞卜引述捷克的分析師指出,中國對捷克的經濟貢獻只佔捷克GDP的1%,其中捷克對中國外銷只佔總出口額的1.5%,而且從2017年開始就逐年下降,特別是,中國對捷克的投資承諾一再跳票,目前中資只佔捷克總外來投資的0.42%,而且只是透過對足球具樂部或媒體等既有公司的收購股份,根本未新增就業機會,未來擴大投資的可能性也不高,因此,他說,總體而言,中國在歐洲的經濟影響力因媒體吹捧而過度膨脹。
而王毅的“代價說”也已經遭到部分歐美國家圍剿。包括德國外長、斯洛伐克總統、法國外交部、歐洲議會議員和美國白宮都曾發言聲討王毅、力挺維特奇議長。在此前提下,賀瑞卜指出,這次捷克的訪台團比去年的布拉格訪台團層級更高,對其他歐洲國家,也具有更高的示範作用。
他說:“這次,不只是來自布拉格的成員,訪台團中有不少議員的選區遍布全捷克,所以,我相信,這次捷克的訪台行將對其他歐盟成員國具有帶動作用。”
雖然中國是捷克的第二大貿易國,但翻開捷克的統計數據,2019年,捷克對中國出口只有25億美元,而且年減4.5%,但捷克自中國進口高達268億美元,年增3 %,也就說,捷克和美國一樣,買中國多、賣中國少,貿易逆差有243億美元,若揚言經濟制裁,照理說,相較於中國的叫陣,捷克要反擊的籌碼應該比中國多。
捷克學者:中國恫嚇僅虛張聲勢
因此,兩位捷克學者異口同聲說,捷克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度太低,任何中國想得出的經濟制裁恐怕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而且後續若引發歐洲反彈,已經遭美國圍堵的中國,若再失去歐洲,恐怕得不償失了。
布拉格經濟大學的國際關係副教授加利克(Jeremy Garlick)表示,王毅的恫嚇僅是虛張聲勢。
他在接受美國之音電話採訪時說:“這只是嚇唬人用的,中國怕更多國家轉而跟台灣交往、建立關係,所以,要打壓、嚇唬大家,有點像是要開口咬人前的狗吠聲,狂吠聲比咬勁更嚇人。”
除了遏止歐洲仿效捷克訪台,捷克帕拉茨基大學中歐學院的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杜瑞
奇(Richard Turcsanyi)說,王毅的“代價說”還有另一個內銷的作用,也就是,說給中國人民聽的。
杜瑞奇在接受美國之音電話採訪時表示:“中國會對捷克採取非常強硬的外交辭令,這我們已經看到了。中國政府或許覺得,在面對國內的中國人民時,它必須這麼做,他們必須展現出自己強硬捍衛中國核心利益的一面,其次,當然就是為了阻止其他國家仿效捷克。”
杜瑞奇預測,隨著捷克訪問團的結束,中捷外交關係未來可能進入一段很長的“冷凍期”,雙方交流可能會暫停、派駐中國的捷克大使也可能變得沒有那麼受歡迎,而捷克對中國的出口可能也會受創,但對捷克的整體經濟衝擊都不大。
以瑞典為例,中瑞有六年的外交關係處於冷凍期,當時瑞典鮭魚外銷中國市場也受到製裁,但對瑞典的整體影響並不大。杜瑞奇說,中捷關係未來的走向比較可能步入中瑞關係的後塵。
他也不認為,中國會懲罰在中國經商的捷克廠商,畢竟他們非常親中。
圖薩尼:捷克人一笑置之
至於,其他中國可能有的報復途徑,包括直航斷航、禁止中國觀光客前往布拉格、甚至禁銷捷克盛名的啤酒,杜瑞奇說,捷克人可能會一笑置之,因為中捷直航航線運量因為新冠疫情或兩國關係緊張早就出現疲軟,而布拉格過去五年的觀光客多到出現官方已經有限制人數的打算,如果中國祭出禁令,其實正中布拉格下懷,一如啤酒外銷,捷克在觀光客來源和啤酒外銷上並不缺中國這個市場,中國若禁止中國人到捷克觀光或喝捷克啤酒,懲罰到的是自己國人。
住在捷克多年的英國籍學者加利克也說,雖然中捷關係自2016年的高點後,已經冷卻卡關好多年,特別是隨著中國承諾的投資沒有到位,捷克總統澤曼也曾有過怨言,但澤曼現在還是親中、也還是中國之友,所以,中國製裁的規模應該不會太大,尤其中國在捷克沒多大的經濟影響力,恐怕也找不到施力點。
加利克揣測,中國比較可能賣掉所持有的足球具樂部或部分捷克公司的持股,但這種報復方式並不會懲罰到議長維特奇所屬的政治陣營。
中國民營企業—中國華信能源—曾有過多項捷克公司的股權交易,包括收購一家捷克啤酒廠、一間航空公司、捷克歷史最長的足球具樂部和部分媒體的股權,但隨著華信能源香港籍董事長葉簡明因經濟犯罪遭中國當局調查,而華信能源也被中國國營企業接管後,讓一度聘任葉簡明為經濟顧問的捷克總統臉上無光,更引發捷克輿論抨擊,從此以此案例作為與中國做生意的負面教材,尤其相較於華信能源10億美元的總投資額,根據曾於捷克總統辦公室任職、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學者羅和(Dalibor Roháč)指出,台灣企業在捷克的總投資已累計達14倍之高。
繼華信後,中國對捷克的投資就卡關了,多年沒有進展,因此,加利克說,現在的態勢是,中國如果要對捷克祭出製裁,捷克人可能會回說,'很好,我們不在乎,因為,我們不再打算親中了。'
制裁捷克恐引發歐洲反彈
兩位學者更警告,中國若真的對捷克報復,可能惹惱的不僅是捷克人,還有部分歐洲國家。
杜瑞奇說,中國“必須考慮,已經有部分歐洲國家表態支持捷克,在美中對抗加劇的當下,中國是很需要歐洲(站隊中國的)。所以,我覺得,中國政府應會有所權衡,展現強硬的同時,又不至於硬到傷及中歐關係太多。”
他說,王毅的歐洲行本來是要改善中歐關係,但一席代價說,反而失焦,也讓他的歐洲行更形出師不利。
加利克也說:“歐洲民意對中國已轉趨不利。中國人在歐洲的影響力現在已經很弱,因為,公眾覺得中國太強硬、太自以為是了。”
捷克訪問團在台的訪問行程,成果豐碩,除了台捷克廠商簽署三項合作備忘錄、兩家台灣公股行庫將評估在捷克設立據點外、台灣的中華航空也將研議台捷直航方案等。另外,賀瑞卜也宣布多項城市交流,包括布拉格愛樂明年來台巡迴演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