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台灣漢光40號軍演落幕 分析: “實戰化”略帶成效


資料照片: 2024年7月22日台灣軍人參加年度漢光演習
資料照片: 2024年7月22日台灣軍人參加年度漢光演習
台灣漢光40號軍演落幕 分析:“實戰化”略帶成效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4:52 0:00

受到「格美」(Gaemi)颱風影響,原定5天4夜、24小時不間斷的台灣漢光40號實兵軍演提前一天於星期四(7月25日)落幕,儘管演習規模縮減,但分析家認為,就完成的操演課目來看,此次軍演所驗證的「實戰化」成效部分達標,但也有須精進之處。

今年漢光軍演開訓前即強調“無劇透”,即參演部隊不再循規劃好的“劇本”,與扮演紅軍的部隊過招,而是臨危待命,一接到統裁部下達的敵情,立即前往戰術位置布防。

除了因颱風取消的課目,為期四天的演訓中有不少場景讓外界看到今年軍演的「實戰化」確異於以往。

例如,外島金門跟澎湖展開實彈射擊的火砲前方,撤除了紅色“井字架”,這是過去為防止偏離射界而設置的輔具。另外,戰車部隊擊退解放軍海上舟波的模擬,也揚棄在灘岸一字排開「打靶」的舊法,改模擬實戰情境,於行進間射擊。

在北台灣新北市的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指出,演習中,台灣陸軍所屬的雲豹裝甲車曾路邊拋錨並就地維修,甚至遭民用車輛追撞等事故,也都是現實狀況可能發生的意外。

阻解放軍入台北 參演部隊淡水河布三絕

林穎佑認為,7月22日圍繞台北市行政中樞的防禦演練就是「實戰化」演習的最佳範例。

當天,台灣陸軍53工兵群為防範解放軍以氣墊船等載具,從淡水河岸際一路直達台北都心,便於河面布放三層阻絕設施,包括第一層引爆汽油桶縱火,將河面變火海;第二、三層沿航道預置攔截索及殺傷雷等,遲滯解放軍舟艇的航行,以利航道雙向岸際守軍的火砲攻擊。

當晚,台灣憲兵還會同警察演練封鎖進出首都台北的華翠大橋,並對強行闖入的車輛開火射擊,以阻絕敵軍特工突入衛戍區,危害台灣政軍中樞。演練也納入解放軍發動認知戰,散佈「台北市已淪陷」等錯假訊息,由憲警單位回報處置,穩定民心。

林穎佑表示,此演習想定前後連貫,貼近實戰情境。他說,過去台北衛戍以憲兵為主力,今年海軍陸戰隊等單位也投入其中,可見台灣國防部正在調整指揮體系,未來是否會依新設立的「濱海作戰指揮部」進一步強化防衛能量,值得觀察。

因應解放軍多方來襲,漢光強化東部空防

林穎佑也說,過去的「保存戰力」課目僅限各主力戰機飛往東部各基地、戰艦出海至疏泊區,但今年加派了愛國者和天弓防空飛彈單位,也是考慮到解放軍已突破西太平洋,未來兩岸恐出現「決戰東岸」的戰場新態勢。

林穎佑告訴美國之音:「解放軍在(台灣)東部、西太平洋這一帶,不管是航空母艦或是075(兩棲攻擊艦)等等,會有很多的行動,我們過去就往東岸走(戰力保存),可是(現須思考)會不會解放軍也在東岸對我們進行攻擊。

在美國加州的美國之音《鷹與盾》網路軍事節目主持人馬克認為,夜戰訓練是此次台灣軍演最值得關注的重點,尤其標榜「24小時不間斷」的跨晝夜演訓,更能磨練部隊適應夜間戰鬥。

借鑒俄烏戰爭 漢光強化夜戰、去中心化指管

馬克說,夜戰涉及夜視儀的運用和夜間射擊等技巧,都須基層官士兵耗時熟練,尤其解放軍以擅長夜戰著稱,因此對台灣軍方而言,強化夜戰訓練十分關鍵。

針對備受矚目的“去中心化指揮管制”,馬克表示,美軍在各資訊化作戰裝備的支持下,很早就推動指揮層級扁平化,授權基層指揮官依戰情果斷決策。

他說,以俄羅斯軍隊為鑑,基層軍官因無決策能力和實權,對戰烏克蘭時,凡事都要請示上級、等候命令下達而貽誤時機。

馬克指出,台灣軍方近來接受美軍協訓,已多方面更新技術與觀念,但要真正實現去中心化指管,具有獨立作戰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馬克告訴美國之音:「這(次軍演)是一次嘗試,整個(去中心化指管)的轉變,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至少國軍(台灣)也意識到了,現代戰爭的方式與自己傳統軍隊架構還是不一樣的,軍隊的架構或文化需要改革,這也是一個好的傾向。

台灣國防部作計室聯合作戰計劃處處長董冀星7月25日接受台灣公共電視台訪問時也坦言,此次軍演的去中心化驗證,僅執行到高司單位的「戰役」跟「作戰」層級兩階段,但已略具成效。

他說,美中不足的是,基層部隊在後續「戰術層級」的去中心化執行訓練,礙於演習提早結束而未能完成,軍方未來將另尋時機繼續執行。

在台北的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星期四也撰文指出,台灣軍方去中心化指管的重點首先是建立指揮體系的“備份中心”,即指揮中樞“衡山指揮所”遇襲癱瘓後,下一級各軍種的指揮中心經人員訓練及設備強化後,能化整為零,接替其功能。

他寫道,更先進的訓練是與上級完全失聯下,各級野戰部隊還能依戰前任務分配和交戰規則獨立行動;但揭仲坦言,台灣軍方旅級以下單位仍缺乏現代化的情報蒐集設備,一旦與上級、友軍失聯,很可能陷入無所適從的窘境,這也是台灣亟待強化的環節。

漢光未充份驗證無人機戰力

就戰場情搜而言,各式無人機的靈活運用是台灣藉鏡俄烏戰爭的寶貴經驗,唯軍事專家說,這次軍演未充分驗證無人機戰力。

在中台灣的第五作戰區陸軍部隊星期二(7月23日)出動過戰術型無人機;在部隊抵達戰術位置後,由搜索士操作無人機升空,展開守備區的偵搜。

根據台灣《聯合報》引述該單位林姓連長的話報道,無人飛行載具不僅能截取戰場情資和偵搜敵軍部署,也可針對我軍的火砲射擊,觀測火力效能,以修正射擊參數。

對此,在台北的前國防大學政戰學院院長余宗基認為,俄烏戰爭經驗顯示,一旦各戰區通信遭到破壞,無人機勢必成為各部隊通信中繼或目標偵搜的主要載具,也只有確實定位敵軍目標,建立擊殺鏈,才有辦法獨立作戰。因此,他認為,台灣將無人機部署到營級、甚至更小的連級單位非常重要,但這次漢光軍演尚未看到足夠的規劃。

余宗基指出,烏克蘭軍隊作戰時,每個月消耗掉上萬架的小型無人機,顯示其需求量大。

台灣軍中現有的飛手人力不足,所幸,民間高手也不少。根據台灣民航局統計,截至去年底,台灣擁有專業無人機執照者已逾9,600人,普通操作證持有者更超過18,000人。

余宗基呼籲,未來台灣軍民應聯合演習,若能動員這些合格飛手,將比單純的後備教召步槍兵更有戰力。

余宗基告訴美國之音:「為了結合實戰,戰場上需要運用到的人才,社會有的,你(台灣軍方)就應該要有系統直接(動員),因為未來這才是真正的作戰主力。你看俄烏戰爭,全部都是無人機在執行,所以這一方面、未來所需要的人才絕對絕對非常多。

中國無硝煙「認知戰」真實開打

比起軍演,分析家皆認同,中國在漢光演習前後發動的各種資訊攻勢更是一場聞不到硝煙就已開打的認知作戰。

週三,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在例行記者會中抨擊漢光演習「渲染大陸威脅,挾台灣民眾當台獨砲灰」。隔日,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接力痛斥漢光演習「把台灣人民當肉盾」。他還嘲諷台灣自製潛艦海鯤號只會是解放軍「網中的魚」。

廈門衛視等中國網媒評論早於6月底還謠傳,漢光演習將開練台灣總統賴清德和台灣逃兵的兩大「逃跑計劃」。對此,台灣國防部7月16日特別召開記者會,揭露中國各類認知作戰手段,呼籲台灣民眾及軍隊提高警覺,包括中國可能運用人工智能「深偽」技術,變造衛星照片等真偽難辨的假訊息。

前台灣國防大學政戰學院的余宗基也說,因台灣長期遭受中共認知攻擊,民眾辨識能力已高於其他國家,但隨著偽造技術的進步,台灣軍方與國安單位須時時強化民眾教育,才能提升全民心防的韌性。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