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對外威脅增加 西方加強應對


中國海軍在青島慶祝人民解放軍海軍建軍70週年。 (2019年4月22日)
中國海軍在青島慶祝人民解放軍海軍建軍70週年。 (2019年4月22日)
中國對外威脅增加 西方加強應對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5:46 0:00

中國政府近年來常常聲言“中國威脅論”是西方國家某些人、某些勢力過時的、不符合事實的冷戰思維。然而,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對國際社會,尤其是對自由民主制度和價值觀以及對地區和平的威脅,正在成為越來越明顯的國際共識。與此同時,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對中國的警惕和反制也在增強。但如何更有效地抗衡中國威脅,仍是西方國家面臨的難題。

中國對鄰國的威脅

觀察家指出,就中國威脅而言,包括日本在內的中國的鄰國感受最直接,最迫切。在過去的20年裡,中國通過派遣漁船和海警船、飛機侵入日本治下的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周圍海域的事件越來越頻繁。

2月1日中國實施新的海警法,授權中國海警可以在中國聲稱擁有主權的海域內對外國船隻動用致命性武力,中國海警船反复侵入尖閣諸島附近海域。中國當局的這一舉措引起日本和美國政府的強烈批評和擔憂。

儘管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1953年1月8日的一篇文章曾經稱尖閣諸島屬於日本,但是,中共當局自1970年代以來又聲言尖閣諸島/釣魚島自古以來屬於中國。在過去的20年裡,中共當局越來越頻繁地調遣漁船、海監船、飛機在那裡展示存在和武力。

2月25日,美國工商新聞網刊《工商內線人》(Business Insider)發表報道,標題是“中國海警船越來越大,越來越咄咄逼人 日本在奮力應對”。報道說:“中國龐大的海警力量以及新實施的一項法律擴大其授權的局面令其鄰國尤其是日本擔憂。日本正在提升其海警力量,並依賴跟美國的同盟關係來保持它在跟北京的海上爭端中的優勢地位。”

除了對日本不斷採取動作引起日本的抗議和擔憂之外,中國也跟越南和印度等鄰國擺出劍拔弩張的姿態。中國的海警船近年來不斷在越南專屬經濟區內跟越南發生對峙衝突,甚至撞沉越南船隻。在中印邊界爭議地區實際控制線附近,中國在過去的一年裡也與印度發生有時是致命性的衝突。

觀察人士說,除了對鄰國明顯的軍事和領土完整威脅之外,中國針對許多民主國家進行的咄咄逼人的間諜和謀求政治影響力的活動,也引起那些國家的警覺。

民主國家紛紛發出警報

2月中旬,美國網刊新聞《阿克西奧斯》(Axios)發表報道,標題是“越來越多的國家就中國的間諜活動發出警告” 。報導說:“在過去的一個星期裡,荷蘭、芬蘭、加拿大對中國在民主國家進行的間諜和政治影響力活動深表關切。

“三年前在發出針對中國的強烈警告時,美國在世界各國當中還是形單隻影。現在世界各大洲的民主國家正在表達跟美國同樣的擔心。上個星期,荷蘭情報與安全總局(AIVD)發布關於荷蘭國家安全利益所面臨的威脅的報告,報告對中國的批評直言不諱,稱北京的網絡間諜活動在銀行、能源和基礎設施方面對荷蘭經濟構成'迫在眉睫的威脅'。”

荷蘭情報部門在2月上旬就荷蘭面臨的安全利益風險問題發出的新聞稿說,“中國主要是注重間諜運作,其運作的目標是獲取高質量的知識和技術,用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武裝力量發展。因此,荷蘭的領先行業,荷蘭的防務工業、科學知識機構面臨中國數碼間諜行為的高風險。”

此外,芬蘭安全和情報部局局長佩爾塔里在談到中國和俄羅斯的時候則表示,“一些威權國家正在試圖掌控芬蘭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 他認為不應當准許中國的華為公司建造芬蘭的5G網絡。

加拿大安全情報局局長大衛·維尼奧特則在2月10日就來自中國的威脅問題發出罕見的直言不諱的警告。他說,中國“正在經濟、技術、政治和軍事所有的戰線上追求一種獲取地緣政治優勢的戰略,並正在動用國家力量的所有成分來執行其行動,對加拿大的國家安全和主權構成直接的威脅。”

維尼奧特說,加拿大的生物製藥和醫療、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海洋技術和空間技術領域面臨國家支持的黑客入侵竊取的最大風險。此外,中國當局還以追究外逃貪官的所謂獵狐行動的名義,對在加拿大的反對派人士進行威脅從而侵害了加拿大的民主體制。

全方位的間諜滲透威脅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共產黨政權對西方國家的全方位滲透、間諜和盜竊規模之大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他說:“中共對西方的間諜活動真是全方位的,是歷史上全所未有的。我從來沒有看到一個國家對西方、對其他國家,對美國,對美國的盟國這麼全方位地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甚至農業乃至各種各樣的領域大規模地採取間諜行動。”

謝田認為,中共當局的這種做法跟蘇聯在冷戰時期的行為構成鮮明的對比。例如,冷戰期間,前蘇聯對美國也有很多間諜活動,但那大都是側重於軍事科技和國家戰略方面以及核武器方面,沒有多少經濟間諜或其他方面的間諜行為,因此,人們沒有看到多少前蘇聯顛覆美國政治體制、偷竊美國農業技術之類的活動。

謝田指出,技術盜竊或強行索取幾十年來成為中國國策或國家戰略,這種戰略正在或已經對西方國家構成生存威脅。他說:“本來西方指望著我給你一點技術,你給我市場,我能賺錢就好。但是他們很快發現,中共得到了技術之後馬上就把西方人踢出來......中共在得到這些技術之後就利用價格優勢反過來蠶食或鯨吞西方公司的市場。”

批評者說,中國的個人或中小公司竊取他國的技術或專利設計是司空見慣,但中國國家級的公司竊取抄襲他國的技術或專利設計也屢見不鮮,其中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包括中國以聯合生產為名竊取技術設計並仿製俄羅斯先進戰鬥機,竊取日本高速鐵路技術,在技術和設計竊取到手之後就把俄羅斯和日本合作夥伴踢開。

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說,就西方國家而言,中國方面竊取技術頻頻得手的主要原因固然是中國把竊取作為國策並以國家力量予以推行,但西方公司的短視即追求短期利益和利潤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國人華人在外背鍋

法律學者、紐約城市大學亨特學院兼職教授滕彪說,就對外威脅而言,這些年來,中共政權對人權、民主、自由的威脅越來越明顯,對中國公開表示警惕的並不僅僅是美國。最近四五年來,像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當然還有台灣,這些地方對中國的滲透和威脅非常警惕,有很多政策出台。學界的討論也非常多。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紛紛認識到這個問題,而且它們紛紛採取措施來抗衡中國的政治滲透,遏制中國在海外侵犯人權。

然而,面對來自各方的反對,中共當局不但沒有收斂或停止對外威脅,反而將對外威脅常態化,法律化,全球化。

滕彪說:“從法律上說,像(去年7月1日實施的)香港國安法它第38條就是把(中共專制獨裁的)黑手伸向每一個人。任何一個人不管是在香港還是不在香港,只要是批評中國政府的香港政策,或倡導香港獨立,倡導香港,都有可能按照這一條被抓起來。”

美國新聞網刊《阿克西奧斯》在香港國安法實施之後發出的報導說:“中國當局長期以來謀求通過不動聲色的威脅和脅迫打壓國外的有組織的異議,現在當局將這一做法法律化,從而迫使全世界各國的人們和公司做出在自由發言和永遠不再去香港之間做出選擇。”

滕彪說,中共政權在國內國內外壞事做盡,從在新疆針對維吾爾族的大規模囚禁和文化滅絕,到在海外的滲透、間諜、技術盜竊,中共政權的這些惡行對海外的中國人也造成了傷害。

他說:“本來是中國共產黨這些官員做的壞事,但(國內外的)中國人整體因此就受到惡評。這也是中共作惡的一方面。當然,我們要從理論上把中國政府和中國人分開,我們希望人們能看清楚這是中國共產黨做的壞事,並不是中國人。但是我們也難奢求所有的人都明白這一點。”

滕彪在這裡所說的人們很難奢求其他國家的人都能明白中共政權跟中國人的區別是指中共以嚴酷的手段施行專制獨裁,不准中國人表達異議,即使他們身在國外也必須謹言慎行,避免對中共政權說不,這種局面導致許多外國人誤以為中國人以及來自中國的華人都是有意無意支持或默許中共政權的惡行。

美國謀劃應對中國威脅

美國被認為是在當今世界可以跟中國抗衡的唯一的大國,美國對來自中國的威脅的應對可謂舉世矚目。特朗普和拜登儘管在許多方面政見南轅北轍,甚至相互對立,但在對中國威脅的問題上觀點相似。

自上任以來,拜登總統簽署了一系列行政令推翻了特朗普的一系列內政外交政策,但在貿易、技術、軍事、經濟、政治、供應鏈、間諜活動、網絡安全、價值觀等方面依然基本維持特朗普行政當局的抗衡中國的姿態。

在許多觀察家看來,警惕和應對中國對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以及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的威脅已經成為美國政界的共識;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共當局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並採取了因應措施,其表現之一就是採取更加咄咄逼人的對內對外政策。

2月1日,《紐約時報》專欄撰稿人紀思道(Nicholas D. Kristof)發表文章,標題是“拜登的噩夢可能是中國”。紀思道在文章中說,儘管現在美國跟中國可能不會發生戰爭,但“一些中國人和美國人都擔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會入侵(台灣的控制)一個島嶼向台灣施壓”。

“或者習近平可能會派遣一艘潛水艇切斷台灣互聯網的海底電纜,或者阻止台灣的石油輸入,或者下令用網絡攻擊破壞台灣的銀行系統。

“大多數專家不相信會發生這樣的襲擊(全面入侵台灣的可能性更小),但其發生的機率卻是十幾年來最大的。而且,在東沙群島或金門島開始的戰爭並不會在那裡結束:美國很可能陷入自古巴導彈危機以來與另一核大國最危險的對抗...自從我於1980年代開始報導美中關係以來,未來幾年的風險是最大的,部分原因在於習近平是一個過於自信、敢於冒險的霸王,他認為美國正在衰落。”

紀思道認為,相對試圖不斷阻撓他的立法和政策目標的共和黨而言,拜登總統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有效地應對習近平政權對美國和西方民主國家的威脅,同時又避免跟中國發生戰爭。他援引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學者沈大偉(David Shambaugh)話說:“我們從蘇聯身上學會瞭如何使冷戰一直冷下去。”

然而,在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當代亞洲研究部研究員邁克爾·奧斯林看來,美國和中國之間如今事實上的冷戰可能不會一直保持在冷狀態。 2月22日,奧斯林在英國歷史悠久的《觀察者》雜誌發表文章,標題是“2025年的中美戰爭”。

該文章以2030年一位歷史學家的眼光回顧了2025年 - 通過2022年11月舉行的中共第二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鞏固了絕對權力的習近平一心追求其大國夢並反复號令軍隊“準備打仗”。文章預測,2025年,習統帥下的中國軍隊在南中國海與伸張自己的海洋權的菲律賓發生衝突,菲律賓旋即向盟國美國尋求軍事援助,美國總統哈里斯履行美國與菲律賓簽署的防務條約的義務提供援助,美中兩國由此發生沿海戰爭,戰爭以雙方的慘勝和僵持的冷和平告終;只是由於幸運,美中兩國才沒有進入全面的戰爭。

華盛頓立場日漸明晰

長期研究東亞地區安全問題的奧斯林以時間穿越的筆法預測美中兩國難免發生局部戰爭。隨著習近平當局步步加碼的對外武力展示和實施,他的這種預測近年來也日益成為美國政界和行政當局的擔憂。

一些觀察家認為,美國行政當局正是出於這種擔憂而明確調整了對東亞地區的外交政策,並以此向中國當局發出明確的不要誤判形勢的信號。在台灣問題上,美國國會和特朗普行政當局改變以往的做法,公開恢復與台灣即中華民國的官方往來。

在拜登新政府就任之後,美國繼續與台灣保持官方往來。拜登政府沿襲特朗普政府的舉措,明確表示譴責北京以軍機頻繁侵擾的方式所展示的對台武力威脅,並超出以往在台灣問題上保持戰略性模糊的做法,明確申明美國協助台灣自衛的立場。美國新政府國防部長奧斯丁表示將“確保美國履行承諾,支持台灣自衛的能力。”

在日本與中國圍繞尖閣諸島/釣魚島爭端的問題上,隨著北京當局咄咄逼人的做法升級,美國政府在這個問題上支持日本的立場也逐漸明晰。

美國先前表示中國和日本應當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美國對東中國海上的那組無人居住的小島的主權歸屬問題不持立場。 2013年4月,當時的奧巴馬政府的國防部長哈格爾表示對主權歸屬不持立場,但承認釣魚島正由日本管轄,並屬於美日安保條約的適用範圍。

今年2月24日,隨著中國授權海警船可以動用致命性武力的《海警法》的實施和中國海警船反复侵入日本管轄的尖閣諸島/釣魚島周邊海域,美國國防部發言人科比表示,“我們敦促中國方面避免動用海警船的行動,這種行動會導致誤判和物理性傷害。”

在美國明確表示將嚴肅應對中國威脅之際,越來越多的其他民主國家也對來自中國的多方面威脅表明了越來越明確的反對立場。這種局面在對中共當局持批評態度的中國網民當中演變成了一個諷刺幽默的段子,即所有的國家都反對中國基本就等於沒有國家反對中國。

這個段子是根據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的主編胡錫進的一種說法改編的。胡錫進先前在評論其他國家幫扶遭受新冠病毒疫情災害的國民的措施時說,“有的國家給每個人發錢,但那屬於哄大家,都發錢就基本等於都不發錢”。

與此同時,許多觀察家認為,美國和其他國家採取的應對中國威脅的舉措是否有效,習近平當局是否會收斂其對外咄咄逼人的態勢目前還是未知數。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