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高層會談火花四濺,中方原本期待的美中破冰對話不歡而散,反而加劇了雙方的敵意,美中關係將進入長期的對立狀態。中國兩位主管外交事務的最高官員的表現看似超時破格,其實並不出人意料。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平視西方”的指導為楊潔篪和王毅的豪言壯語定下基調,而美國在會談前針對中國的密集盟國外交以及製裁措施也讓北京必定要擺出強硬姿態,在氣勢上壓倒美國。
究竟是美方缺乏待客之道還是中方破壞禮儀規則?中國兩位外交主管的戰狼言論主要說給誰聽?北京是用實力說話還是逞口舌之快?
《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表示,中共主管外交事務的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此番明顯是有備而來,而且他的強硬發言在中國國內獲得了一片叫好聲。但胡平表示,儘管雙方在會談開場激烈交鋒,但這似乎沒有影響到閉門會談的議程。
他說:“中國官員當然是有備而來,但是美國方面準備不足。美方肯定原來沒有想到楊潔篪會當場發飆,用中文一口氣講16分鐘的話。這個恐怕外界一般人也沒想到。當然這次會談之前中國的官媒和外交部發言人就猛烈抨擊美國大搞所謂小動作,可是又拿不出有力的回應措施。不早不晚中國政府宣布對兩個加拿大人要關門審判,可能有報復的意思。但是顯然他覺得分量不夠,所以會前的氣氛中國肯定覺得很惱火,所以就打算在這個會上鬧一番撈回來。你看國內媒體一片叫好聲,也就證明這一切都在當局的把握之中。不過話說回來,你中共怪美國搞小動作,這不是你自己招來的嗎?就像香港這個事,你去年7月推出港版'國安法'還嫌不夠,現在又要推出選舉制度的改革。那就倒退地更遠了,美國不可能不做回應。再有《美日聯合聲明》這件事是讓中國非常惱火的。可就是你中國的《海警法》引出來的。所以這都是中方的動作在先,別人的動作在後。這個順序很明顯的。當然這次會談之前雙方就已經是劍拔弩張、火氣十足了。”
許多人當時懷疑,這會還能不能開得下去,會不會掀桌子一拍兩散?胡平表示,他並未有此擔憂,因為會談前雙方都知道對方底牌,都知道對方要打算談什麼問題。也就是在雙方堅持各自立場、堅持戰略競爭這個前提之下,怎麼樣著手處理具體的問題。
胡平說:“比如經濟貿易的問題還需要談判,需要繼續交往,還有一些共同的利益的問題。比如氣候變遷的問題,需要合作。這是這次會談要處理的一些具體問題。吵歸吵,會還是要開的。開場白就是要宣誓雙方的既定立場,和閉門會議要處理的議題實際上是互相不妨礙的。中國也是知道這一點的,所以開場白鬧一鬧也不會把會搞砸,也可以照樣開下去沒有關係。當然它也通過這種方式來掩飾自己出席這次會談的比較被動的地位。”
《中國戰略分析》雜誌社社長李偉東認為,楊潔篪和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採用的就是當年毛澤東的策略,也就是“打打談談”,雙方在撕破臉後反而可以坐下來談合作。
他說:“我覺得從習近平到中國的兩個外交官採用的是毛澤東的一套辦法,就是'打打談談'— 打得越好,談得越有力。這是他們多年以來形成的一套戰略思維。所以這一通的阿拉斯加表演,或者叫'阿拉撕架',有人用這個來形容兩方在'撕架',這個是中國有預謀、有事先預案的。在整個中美關係過程中,經歷了特朗普這四年,中國窩了一肚子氣,然後拜登政府上來之後蕭規曹隨,外交的角度上對中國的強硬形成了美國兩黨的一個共識,這是中國要面對的一個重大國際危機。在這個國際危機中,它是順應美國兩黨的氣勢說我軟下來,還是迎頭頂回去然後給自己爭取更大的空間,我覺得這是中國人的一種狡猾和智慧。就是說我迎面打過去打到再也不能收場,也就是沒法收場,雙方都撕破臉了,反倒能夠靜靜地坐下來談點有用的事。所以剛才你開頭說雙方不歡而散,我倒不是很同意對阿拉斯加會議最後這樣的一個定論。沒有不歡而散,秘密地談著這些事情。美方的布林肯已經說在伊朗、阿富汗、北韓和氣候變化方面,大家利益是一致的,大家有共同語言在這些方面。”
《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表示,此次對話凸顯了美中在價值觀領域的衝突,這或許意味拜登政府對中國立場的持續強硬。
他說:“這次開場白的交鋒,可以說比以往任何一次雙方高層會談都更加凸顯出中美兩國在價值觀上的衝突,因為雙方都談了很多價值觀方面的話題。儘管中方也用了一些和普世價值類似的話語,但顯而易見,雙方在這個問題的看法上的對立是非常明顯的。所以我覺得這次會談造成一個很強大的效果,就是會進一步強化拜登政府對華的這種強硬的政策,也會進一步強化美國民主對中共的反感,進一步加強各個民主國家對一個專制中國的崛起的高度警惕。”
《中國戰略分析》雜誌社社長李偉東則認為,從美國在阿拉斯加會談前的一系列行動來看,包括與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舉行四國安全論壇,與日韓防長外長舉行“2+2”會談等,美國可能已經偏離了與中國展開價值觀對抗的路線,轉而走上與中國展開地緣戰略和大國競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