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參院外委會民主黨領袖:拜登可能對中國採取軟硬兼施政策


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首席民主黨成員梅嫩德斯
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首席民主黨成員梅嫩德斯

美國總統和國會選舉進入最後倒計時階段,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資深民主黨人表示,他認為拜登若當選為下一任美國總統,在應對中國問題上,拜登將採取“胡蘿蔔和大棒子”並行的軟硬兼施政策。不過,有共和黨議員對於拜登是否有能力帶領美國應對來自中國的各種挑戰充滿憂慮。

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首席民主黨成員梅嫩德斯(Sen. Bob Menendez, D-NJ)星期三(10月21日)透過視訊在一場報告發布會上提到,美國在未來與中國的關係將更為複雜,需要有全方位的因應政策。

“我們不僅需要對抗中國,比如人權侵犯的問題,以及他們在南中國海的所作所為。我們還必須與他們競爭,如果你希望告訴盟友們不要使用華為,因為他們的5G基礎設施可能會損害你的國家安全利益,那你必須提供其它替代方案,”梅嫩德斯在談到國會未來的中國首要政策時說。

在被問及如果民主黨有機會在11月大選後全面執政,是否會延續目前特朗普政府對中國採取的多項限制措施,梅嫩德斯表示,他將未來華盛頓該如何應對與北京關係的決策權交給總統決定。

作為參議院外委會民主黨領袖,如果民主黨在11月3日的國會選舉中贏得參議院多數黨的地位,梅嫩德斯將有機會成為參議院外委會主席,享有更大的話語權。

梅嫩德斯說,他相信拜登清楚了解中國的威脅性和重要性。

“我認為,隨著拜登發展出他與習近平和中國的未來方向,他可能會同時使用'胡蘿蔔和大棒子',”梅嫩德斯在會中表示,這一切也許將取決於中國對未來美國政策的反應。

“有些他可能覺得適當的地方,如果中國對於他的提議沒有反應;其它地方他可能會覺得能提供一些方法來激勵他們,採取不同的道路,至少,先看看他們(中國)對這些措施是否有反應,”梅嫩德斯說。

資料照:共和黨聯邦參議員霍利(Sen. Josh Hawley, R-MO)
資料照:共和黨聯邦參議員霍利(Sen. Josh Hawley, R-MO)

不過,這樣的論點顯然不被國會共和黨人認同。時常在中國問題上採取強硬表態的共和黨聯邦參議員霍利(Sen. Josh Hawley, R-MO)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稱,他認為共和黨繼續執政才能有力地抗衡中國在全球不斷擴張的影響。

“拜登和中國的關係太舒適融洽了,我不欣賞,”來自密蘇里州的霍利參議員說,“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中,甚至是最近,他們似乎還不是很能理解中國對我們來說是個地緣戰略威脅。我認為這非常令人擔憂。”

共和黨聯邦參議員肯尼迪(Sen. John Kennedy, R-LA)對美國之音表示,美中關係已和以往不同。

“我們(與中國)的外交政策史已經有重大變化,也會繼續變化,”來自路易斯安那州的肯尼迪參議員還說,他不樂見美中關係持續惡化,但必要的時候他支持美國繼續以強硬的措施對待和北京當局的關係。

參議院民主黨人報告批評特朗普外交政策呼籲重拾國際合作應對中國

梅嫩德斯在星期三的會議上發表了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民主黨幕僚撰寫的最新報告。這份長達74頁的報告嚴厲批評了特朗普政府過去近四年來的外交政策,指責奉行“美國優先”的外交路線使得美國的國際地位愈加孤立。

“美國在世界的地位現在搖搖欲墜,”報告說道,“我們的盟友感到疲憊和疏遠,我們的外交官掙扎著維護我們幾十年來向世界推廣的價值觀,一位美國總統對民主規避助長了世界各地的獨裁趨勢。”

梅嫩德斯還進一步稱,為了抗衡中國的各種威脅,美國與世界盟友的合作更加顯得重要。他接著說,“我們必須加入盟友合作,那樣才能幫助我們與需要幫助的國家競爭,並將我們的資源匯集在一起,讓我們得以幫助一些國家,讓他們不要那麼依賴中國。”

參議院外委會民主黨的這份最新報告基本上反應了梅嫩德斯參議員和其他國會民主黨人,以及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一直以來對特朗普總統各項政策所表達的立場。

報告雖然列舉多項內容對特朗普政府過去近四年的外交政績持批評態度,但並未大篇幅譴責特朗普總統任內對中國所採取的諸多縮限措施。

這份報告發布的同時正值美中雙邊關係處於在許多問題上相互指責的惡劣狀態。

資料照:共和黨聯邦參議員肯尼迪(Sen. John Kennedy, R-LA)
資料照:共和黨聯邦參議員肯尼迪(Sen. John Kennedy, R-LA)

肯尼迪參議員告訴美國之音,他認為未來美中關係的發展是否能好轉,一切取決於中國的表現。“(美中關係)惡化起因於中國政府,不是中國人民,我認為他們有美好的人民。我也認為這關係可以修復,我並不希望和中國政府展開另一場冷戰。”

“但這真的取決於中國政府,他們必須作出決定,他們也要從世界秩序中獲利,並按照規則行事,”肯尼迪參議員說。

梅嫩德斯曾提出多項法案譴責中國人權問題、支持香港爭取民主的抗議活動,並力挺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地位。梅嫩德斯星期三強調,美國在許多情況下必須與國際盟友合作才能應對來自北京的挑戰。

“這不再只是我們和中國的兩國關係而已,這還涉及我們在該地區的盟友以及其它國家如何應對中國,”梅嫩德斯說,“中國在各個層面構成挑戰,政治、經濟、軍事,甚至在某些方面,在文化上,他們試圖強行改變二戰後所建立的世界秩序,這十分令人擔憂,因為他們是獨裁主義。”

國會民主、共和立場分歧抗衡中國或為兩黨合作最大公約數

儘管國會兩黨政治立場兩極分歧,但在美國必須嚴肅應對中國所帶來的挑戰上卻有著高度一致的共識。

“我認為我們終於達成一些共識,也就是中國不僅是我們的競爭者,還是我們真正的對手,”霍利參議員對美國之音說,“他們試圖主導他們的區域,並最終主導全球,這與美國人民和我們盟友以及所有希望自由獨立生活的人所要的安全是完全不相容的。”

今年早些時候國會共和、民主兩黨先後提出多項重大法案,希望以大量投資美國國內產業的方式,提升美國與中國在國際的競爭力。

以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首席共和黨成員麥考爾(Rep. Michael McCaul, R-TX)為首的中國工作組與眾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卡錫(Rep. Kevin McCarthy, R-CA)本星期二推出了《中國工作組法案》。

內容為一項全面的立法藍圖,包括137項法案和中國工作組建議的其他條款。這些措施中有三分之二得到了兩黨的支持,三分之一以上已經獲得眾議院或參議院的通過。

此外,梅嫩德斯參議員與參議院民主黨少數黨領袖舒默(Sen. Chuck Schumer, D-NY)等11位民主黨參議員在今年九月中提出《美國領導法案》(America Labor,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Alliances, Democracy and Security, America LEADS Act)。法案將授權撥款3500多億美元投資美國國內各重要領域的研發。

主要內容包括:投資美國工人,重塑美國在科技、製造業、全球基礎設施、數字技術和全球清潔能源發展方面的競爭力;重新定位對華外交戰略,加強美國對印太和國際盟友的承諾,重建美國在世衛組織等國際機構的領導地位;重申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安全承諾,確保所有國家在國際水域和空域行使權利;回歸併推進以價值觀為中心的外交政策,重點支持西藏、香港和新疆的人權和公民社會;通過加強貿易執法措施等方式對抗中國掠奪性的經濟行為。法案還要求為美國教育系統提供更多資源並增加申報要求,以應對中國在教育領域的影響力行動。

梅嫩德斯在星期三的會議上說,這項法案將會成為未來華盛頓應對來自北京的挑戰的重要方針。

事實上,民主黨法案中提到的一些措施已經獲得了兩黨支持。例如,參眾兩院的兩黨議員曾共同提出多項支持半導體行業的法案,一項為半導體製造企業提供數十億美元聯邦資金的法案已被納入《2021國防授權法案》。參眾兩院的兩黨議員也提出議案,允許為遭受香港國安法迫害的香港居民在美國優先避難。

今年七月,參議院外委會主席里施參議員(Sen. Jim Risch, R-ID)也曾率領多位共和黨人提出“戰略法案”(Strengthening Trade, Regional Alliances,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and Geopolitical Initiatives Concerning China Act, The STRATEGIC Act),旨為華盛頓提供完整策略全面應對中國競爭。

法案將應對中國扭曲全球市場和損害美國企業的經濟行為,特別是知識產權盜竊和政府大規模補貼、贊助等問題;將通過加強與盟友及合作夥伴的技術協議來應對與中國的技術競爭;將保護國際機構避免受到中國惡意和不正當的影響;並加強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角色,維護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盟友和合作夥伴。

梅嫩德斯此前也曾經表示,期待與共和黨人在中國問題上“形成一個強有力、統一的兩黨方案。”

儘管這幾項由國會兩黨分別提出的對華重大政策的法案目前仍未取得任何進展,是否能在本屆國會議期年底結束前通過也不得而知,不過法案內容和預計投入的資金規模已清楚說明國會兩黨在嚴肅應對中國問題上有著十分明確的跨黨派共識和急迫性。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