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應用程序抖音國際版TikTok與微信在美國市場的生存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之際,美國盟友政策圈的一些分析人士為這場美中地緣政治下的科技冷戰叫好,認為美國需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抗中國推行多年的不平等的科技霸權,但全球科技是否會因美中對抗而分裂成兩大陣營還有許多變數。
專家獻計:美澳日印等政府聯合出力遏制中國技術突破
特朗普星期四(8月6日)發布兩項行政命令,稱美國將在45天後,禁止美國企業與個人與TikTok和微信的中國母公司 - 字節跳動和騰訊 - 進行任何與這兩個應用程序有關的商業往來。
鑑於美國微軟公司已經在白宮的授意下就收購TikTok部分或全部業務正在與字節跳動公司進行談判,特朗普的行政命令被視為白宮對這樁TikTok收購案定出了時間期限。
有關微信的行政命令的具體措施並不明確,外界正密切關注美國商務部如何對有關禁令規定具體細則。
同一天早些時候,來自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的熟悉各國科技政策的專家在哈德遜研究所組織的一場網絡會議上對特朗普行政當局與中國科技“硬碰硬”的強硬姿態表示歡迎。他們認為,曾經以維護地區安全為工作中心的美、日、澳、印四國聯盟(Quad)應該主動進行政府干預,維護自由民主的科技秩序。
科技領域是下一個WTO
在許多觀察家看來,面臨中國以舉國之力試圖主導全球科技市場的野心,對傳統上崇尚自由市場經濟的西方國家來說,以政府之手干預科技領域的政策走向已經不再是難以面對的話題。
澳大利亞外交部前高級國家安全顧問、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約翰·李(John Lee)在討論會上說,中國在習近平領導下推行的“中國製造2025”和“數字絲綢之路”的目的是為了將中國式的統治藉由科技出口延伸到世界各地。
約翰·李說:“中國希望建立一個從東亞一直延伸到西歐的完整的技術生態操作系統。現在,這個生態系統實際上控制了供應鏈——它擁有最重要的技術和專利,它決定了管理這些技術應用的技術商業、甚至是法律上的規則和標準,這包括對數據和信息的控制,以及如何使用這些數據和信息。”
他認為,中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一個獨一無二的地位:向其他國家輸出商業機會,同時伴隨經濟懲罰,就像中國共產黨在國內所做的那樣。”
印度國會上議院議員拉傑夫·錢德拉塞卡(Rajeev Chandrasekhar)將中國在科技崛起與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作類比,稱民主國家讓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改變世界經濟格局,已經犯下錯誤,在科技領域必須避免重蹈覆轍。
“不能再讓企業和市場來決定未來。”他說:“這不是對中國的偏執恐懼,這是為了維護我們自己的未來,為了我們自己能夠書寫未來的篇章。”
離不開西方,中國科技並非勢不可擋
約翰·李說,中國科技產業要取得成功,必須具備四個前提:規模化的投資、龐大的高端市場、有效的國內創新和競爭體系、開發或獲取技術和專有技術的渠道,這四點缺一不可。
他說:“現在,中國國家主導的投資模式,實現了第一個條件,即規模投資。但另外三個條件目前對中國人來說問題要大得多。”
他說,中國在海外主要依靠美國和歐洲獲取資本,需要歐美高度成熟的市場取得成功。他認為,對於美國和西方國家來說,要對抗中國,“關鍵是要找到戰略政策和方法、以有策略的方式拒絕中國獲得資金、市場和技術。我認為這就是美國、印度、日本和歐洲可以大展身手的地方。”
他強調政府干預的重要性:“我們確實需要讓我們的商業部門參與進來,但我們不能把這些問題留給商業部門或市場來解決。但我們確實需要對企業施加一些限制,甚至是從法律層面上做出具有強制性的舉動,以防止在特定行業出現技術洩漏。”
歐洲試圖突破美中碰撞下世界技術產業雙陣營格局
約翰·李認為,在美國的直面打擊下,中國獲取外部科技的最重要來源可能是歐洲,歐洲的技術外洩問題極需解決。
在新冠疫情影響下,歐洲科技公司股價下跌,這給那些希望收購歐洲科技企業的中國企業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歐盟競爭事務總監、歐盟委員會數字事務執行副主席瑪格麗特·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今年4月表示,歐洲國家需要增購歐洲科技公司的股份,以防止科技公司被中國國有企業吞併。
美國經過多年的外交努力,成功說服包括英國在內的許多西方國家在新建的5G網絡中禁用中國華為的電信設備。與此同時,30多家科技公司成立“開放無線接入網(Open RAN)政策聯盟”,希望以開放並可互操作的更靈活的5G無線技術消除對華為等推行單一整合的供應商的依賴。
不過,虎視眈眈的中國國企並不是歐洲擔心的唯一對象。
歐洲國家同時正在對美國科技企業 - 微軟、谷歌、亞馬遜、蘋果、臉書等 - 在歐洲的主導地位進行越來越多地審查。今年2月,歐盟提議成員國加強“技術主權”,加強對美國企業的監管,出台針對人工智能、人臉識別技術的新規定,以及增加科技產業的投入。
2018年,歐盟委員會認定谷歌濫用安卓手機系統的支配性地位,對谷歌母公司Alphabet處以43億歐元的巨額罰款。
智庫新美國基金會(New America)數字經濟研究員、斯坦福大學網絡政策中心“數字中國”(DigiChina)項目主編魏光明(Graham Webster)對美國之音說,美國如果強行推動剝離中國技術的政策,歐洲國家可能另有解讀。
“這些試圖切斷中國科技企業的新規定,肯定會鼓勵其他國家對中國企業持懷疑態度。但是,也有許多國家對美國公司持懷疑態度,因為他們看到,一方面,美國公司從其他國家的用戶身上賺錢;另一方面,也有人對美國政府如何對待世界各地的美國科技產品用戶感到懷疑。”
“美國越是提出要切斷一個國家與另一個國家與互聯網的聯繫,這種審查方式就越有可能反過來並適用於美國公司。”他說。
魏光明說,中國科技在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越來越多的應用的確帶來安全隱患問題。但他認為,美國沒有以理性和謹慎的方式處理這些問題。
魏光明認為,TikTok、微信等中國科技產品在美國的命運還取決於11月的美國總統選舉。他說,特朗普政府正在加速將美中科技競爭推入對立局面,目的就是為了強化這場科技冷戰,即使無法連任,也要在本屆任期內對中國企業作出難以逆轉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