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南中國爭議島礁部署先進地對空導彈引發地區領土爭端進一步升級。美國媒體說,中國正以強硬策略迫使美國決定,是否以更激烈手段阻止北京在南中國海的作為,但無論美國是和是戰,可能都無法改變中國在爭端地區造成的既定事實。
在奧巴馬總統與東盟領導人舉行加州峰會之際,台灣國防部證實中國在帕拉塞爾群島的伍迪島(中國稱永興島)部署地對空導彈的消息,美國《外交政策》雜誌2月17日的一篇報道說,這顯示北京在和美國的對決中進一步加碼,表明它不會從現有的立場退縮,也不會停止在爭議海域填海造島和建設島礁的活動。
報道說,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法庭可能在4月到6月間就菲律賓提出的仲裁案,裁決中國九段線的領土主張是否有效。一些專家認為,裁決可能對菲律賓有利,但這可能無法改變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活動,因為國際仲裁法庭並沒有執法權力,而中國從仲裁案提出時即表明不配合的立場。
前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格林說,國際社會必須團結一起,對國際法庭的裁決發出一個共同的聲音,才能發揮力量促使各方重回《南中國海行為準則》的談判桌上。
格林說:“我們應該想想如何支持那些遵守國際規範的東盟國家,尤其是國際法庭可能在6月對菲律賓提出的仲裁案做出裁決,大多數專家都認為裁決結果可能確認,中國的九段線主張無法作為宣示領土的基礎。我不認為美國、日本或歐盟將對這個結果採取立場,不過如果我們能集體表達對國際法庭裁決結果的歡迎,那對於敦促各方重回《南中國海行為準則》的協商將是一個非常有力的做法。”
現任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亞洲事務資深副總裁的格林,星期三在該中心一場加強美國與歐盟對亞洲事務合作的研討會上表示,美國和亞洲盟友必須思考,是否願意為迫使中國對其作為付出代價而承擔更多風險,以此達到讓它遵守國際法的目標。
格林說:“如果有一個聲音讓中國注意到,它的名譽可能因為不認真協商《南中國海行為準則》而受到傷害,這就是一種讓它在名聲上付出代價的做法。雖然我們都知道大家有一個理想的目標,但問題在於你是否能迫使對方付出代價。我認為我們能夠這麼做,那就是美國、日本和其他我們的亞洲盟友,必須願意承受更多風險來採取讓對方付出代價的策略。這聽起來像是有敵我對抗的性質,但事實上它的目的是為了執行法律。”
對於美國應該如何應對中國在南中國海強硬作為帶來的挑戰,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凱恩星期三(17日)也發表聲明,呼籲奧巴馬政府採取風險程度較高的日常管控體系,提高北京為其行動必須付出的代價,如此才能影響北京的作為。
2月17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與澳大利亞外交部長畢曉普會面後的記者會上,針對中國在南中國海爭議島礁部署導彈的問題表示,中國在駐守島礁上部署有限、必要的防衛設施是行使國際法賦予任何主權國家的自保權和自衛權,無可非議,與軍事化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