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美國批准向烏克蘭提供2.25億美元軍援


俄羅斯導彈襲擊後,烏克蘭哈爾科夫市中心滿是廢墟。(2024年5月25日)
俄羅斯導彈襲擊後,烏克蘭哈爾科夫市中心滿是廢墟。(2024年5月25日)

星期五(6月7日)的一份聲明指出,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已簽署了一項額外的2.25億美元軍事計劃,用於支持烏克蘭軍隊在哈爾科夫附近抵抗俄羅斯的進攻。

這是拜登總統簽署國家安全補充法案以來授權的第六批援烏物資。這批物資包括防空攔截器、火炮系統和彈藥、裝甲車、反坦克武器和其他軍事能力。

聲明稱,這還將有助於加強烏克蘭的防空能力,保護烏克蘭的電網抵御俄羅斯攻擊,並增強烏克蘭在前線各地的能力。

星期五早些時候,在訪問法國以紀念諾曼第登陸80周年期間,拜登總統會晤了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並對美國曾延遲批准向烏克蘭提供610億美元的軍援表示道歉。

拜登說:「我為那幾個星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在資金方面而道歉」,他指的是國會保守派共和黨人將該援助計劃拖延了六個月。

拜登強調,美國人民將長期支持烏克蘭。他說:「我們仍然堅持。而且是完全、徹底的,」他還強調了烏克蘭在抵抗俄羅斯侵略時的堅韌和勇敢。

他說:「你們堅守哈爾科夫的方式再次證明了烏克蘭人民不可能也永遠不會被打敗。我向你們保證,美國將與你們站在一起。我在這場辯論中一直這麼說。我將繼續這麼說。美國與你們站在一起。你們是抵御正在發生的侵略的堡壘。我們有義務在那裡。」

澤連斯基對拜登的評論表示讚賞。「這次會晤具有象徵意義。重要的是所有美國人民都和烏克蘭站在一起。就像二戰期間美國和歐洲站在一起一樣。這個巨額的援助計劃非常重要。我們必須明白,我們並不孤單,」他說。

美國承諾向烏克蘭提供支持之際,烏克蘭的軍隊在火力和兵力都處於劣勢,正在艱難地抵禦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邊境地區哈爾科夫和頓涅茨克約1000公裡長的前線發起的新一輪攻勢。

此外,華盛頓和一些北約盟國已經放寬了立場,允許烏克蘭使用一些西方武器攻擊哈爾科夫附近的俄羅斯境內目標。

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星期四表示,法國將向烏克蘭提供幻影2000-5(Mirage 2000-5)戰鬥機。他在接受一家法國電視台採訪時補充說,烏克蘭飛行員將在法國接受培訓。

馬克龍表示,這些戰鬥機將「幫助烏克蘭保護其領土和領空」抵禦俄羅斯的襲擊。

德國《明鏡》(Der Spiegel)雜誌星期五報道稱,德國國防部表示,隨著北約調整以應對日益敵對的俄羅斯,德國將需要至少增加75000名士兵來履行其對北約的承諾。

上星期,德國加入美國的行列,批准烏克蘭使用他們提供的遠程武器打擊烏克蘭哈爾科夫地區邊界沿線的俄羅斯領土上的目標。

俄羅斯的威脅

克里姆林宮警告稱,這一決定可能導致歐洲衝突擴大,使西方盟國與俄羅斯陷入對立。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還警告美國和北約盟國,允許烏克蘭向俄羅斯發射西方製造的遠程武器,可能會促使他將類似的俄羅斯武器,部署在可以打擊到美國或其歐洲盟友的國家。

這位俄羅斯領導人星期五表示,他不認為按照俄羅斯核原則的規定出現了使用核武器的條件,但他補充說,他不排除改變該原則的可能性。

普京是在回答俄羅斯著名分析師謝爾蓋·卡拉加諾夫(Sergei Karaganov)的問題時發表的上述言論。卡拉加諾夫問普京是否應該因為烏克蘭問題而用核手槍對準西方的太陽穴。

普京星期三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期間表示,如果俄羅斯主權受到威脅,俄羅斯可能會使用核武器。

普京表示:「如果有人的行為威脅到我們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我們認為我們可以使用一切手段。」他引用了他所描述的俄羅斯安全政策。

消耗戰仍在持續

俄羅斯軍方星期五表示,俄軍部隊已佔領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地區又一個村莊。

「在過去一星期,南方集團軍的部隊加強了前線陣地,解放了帕拉斯科維夫卡定居點,」俄羅斯國防部在每日簡報中表示。

普京星期五表示,自2024年初以來,俄羅斯已攻佔了47個烏克蘭城鎮和村莊。

普京對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的與會者說:「我認為,僅今年年初以來,就有47個定居點被解放。」

據烏克蘭軍方星期五稱,在俄羅斯夜間襲擊的基輔、哈爾科夫、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和米霍拉夫等九個州,烏克蘭空軍擊落了所有五枚導彈和53架無人機中的48架。

俄羅斯任命的官員稱,烏克蘭星期五襲擊了俄羅斯控制的盧甘斯克市,造成四人死亡,40多人受傷。

據俄羅斯任命的盧甘斯克市市長列昂尼德·帕塞奇尼克(Leonid Pasechnik)稱,該市星期五早上遭到「大規模」導彈襲擊。

莫斯科支持的盧甘斯克州政府在信息平台電報(Telegram)上表示,一棟公寓大樓的一部分倒塌,「四名遇難的和平的平民的遺體被從廢墟中移出」,此前的死亡統計人數是三人。

(本文參考了美聯社、路透社和法新社的報道。美國之音記者基姆·劉易斯對本文亦有貢獻。)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