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英國政府擱置《高等教育(言論自由)法》被起訴原告認為中國利益是關鍵因素


英國皇家司法法院(美國之音/李伯安)
英國皇家司法法院(美國之音/李伯安)

英國政府近日宣布暫緩實施《高等教育(言論自由)法後,言論自由聯盟(FSU)等組織對政府發起了法律訴訟。根據美國之音查看的法律文件顯示,英國大學校長們對該法案可能影響其在中國等國運作感到擔憂是促使政府做出這項決定的因素之一。

這項消息在英國各界引發了廣泛的討論,特別是在學術自由與經濟利益之間如何平衡的問題上。

政府與大學的考量

《2023高等教育言論自由法案》(Higher Education Freedom of Speech Act 2023)是由上屆保守黨政府提出和在議會通過的。該法案於2023年5月11日獲得查爾斯三世國王的御準,正式成為《高等教育(言論自由)法》。

英國著名的平權律師阿庫阿·雷恩多夫(Akua Reindorf)在《新政治家》撰文指出,該法案的核心目的是規定高等教育機構有責任「採取合理可行的措施,確保和促進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在法律中的重要性。

上個月英國工黨贏得全國大選,組成了新的政府。工黨的新任教育大臣布里奇特·菲利普森(Bridget Phillipson)在宣布暫緩實施《高等教育(言論自由)法》時表示,該法案可能對“弱勢群體產生不利影響”,並可能導致大學因未能遵守新法而面臨代價高昂的法律挑戰。

針對教育大臣擱置《高等教育(言論自由)法》而發起法律訴訟的言論自由聯盟(FSU)的秘書長托比·楊(Toby Young)告訴美國之音,政府法律部門不會無端提及這一點,除非這是由高等教育提供者或其聘請的遊說團體向教育部長提出的請求。

根據暫緩執行的《高等教育(言論自由)法》,學生、教職員工和來訪演講者將可以向「學生辦公室(OFS)」投訴其在大學中的合法言論自由受到限制,從而為因此遭受的任何損失尋求賠償,大學甚至可以因此失去高等院校資格。

托比楊認為,羅素集團(Russell Group)可能是其中一個遊說團體。羅素集團(Russell Group)是代表英國頂尖大學的組織,成員諾丁漢大學和利物浦大學均在中國開設了分校。該組織先前曾警告稱,如果英國大學必須在其海外分校實施新的言論自由法律,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這些挑戰不僅是法律和監管層面的,還包括可能失去來自中國的財務支持。今年稍早羅素集團發布了一份立場文件,要求「學生辦公室」明確承認,在跨國教育(TNE)的背景下,大學有責任在所在國的「法律範圍內」採取合理可行的措施。

觀察家指出,一些英國大學在跟中國合作時常以「遵守中國法律」為名限制師生的言論自由。

美國之音查看了政府律師對言論自由聯盟(FSU)法律挑戰的回應文件,該文件提到高等教育在「言論自由受限的國家」中的後果和海外透明度要求的成本是教育部擱置法案的理由之一。儘管政府文件未明確提及中國,但是言論自由聯盟的托比·楊(Toby Young)告訴美國之音,在他看來,英國大學校長們對與中國相關利益的擔憂是政府決定擱置《高等教育(言論自由)法》的主要原因。

英國大專院校與中國的關係

英國大學與中國的關係近年來愈發緊密,主要體現在大量招收中國學生以及中英科研合作。目前,英國有18所大學在18個國家設有38個海外分校,其中中國和馬來西亞是最受歡迎的目的地。然而,這種全球化的擴展也帶來了挑戰,特別是與中國這種言論自由受到嚴格限制的國家合作時。

諾丁漢大學是與中國合作緊密的英國大學之一,由中國教育部批准,並於2004年在中國開創了校區。雖然該校區是全英文,但其前副教務長指出其教學內容受到中國政府的審查。

史蒂芬摩根(Stephen Morgan)教授曾經是諾丁漢大學寧波校區負責規劃的副教務長,他在英國電視第四頻道採訪時指出:“中國共產黨鼓勵學生監視他們的老師。”

摩根在寫了一篇批評習近平主席修改憲法的部落格後,被迫辭去了管理職位,因為這種在西方學術界理所當然的言論行為在(諾丁漢大學寧波分校)黨委書記看來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英國議會情報與安全委員會去年的一份報告警告說,英國的學術機構「為中國提供了豐富的養料,幫助中國實現對英國的政治影響和經濟優勢」。英國高校對中國資金的依賴性及其跟隨中國軍事實體的合作受到英國國會議員的質疑。

曾經就讀倫敦政經學院(LSE)的港僑協會(HKers in Britain)負責人鄭文傑(Simon Cheng)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英國一些大學的財務實踐導致越來越多的教職員工依賴與中國的財務聯繫,有些甚至從中受益。

言論自由聯盟的托比·楊提到,《高等教育(言論自由)法》中的一項條款要求英國大學向「學生辦公室」披露其海外資金來源,以評估這些資金對學術自由的潛在風險。這項要求也可能引起了大學的擔憂,尤其是在與中國合作方面。

托比楊表示,言論自由聯盟反對英國大學將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置於他們與專制政權(特別是中國)保持收入來源的需求之下。他說:「如果他們(大學校長)告訴教育大臣,全面實施《高等教育(言論自由)法》將激怒他們現在在財務上依賴的中國,那麼她應該提醒他們,他們的首要忠誠對象應該是英國及其法律和製度,而非中國共產黨。

言論自由與學術挑戰

英國劍橋大學與中國的合作關係引發了對學術自由和經濟依賴的廣泛討論(美國之音/李伯安)

劍橋大學宗教哲學副教授詹姆斯·奧爾(James Orr)也對英國政府的決定提出了批評。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這項決定標誌著英國政府對言論自由的重大背離。 「工黨政府才上任幾週,就以其為維護與侵犯人權的專制政權的利潤豐厚的商業聯繫而犧牲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奧爾教授認為,政府屈從於那些更重視與專制政權保持商業聯繫的大學領導的壓力,而這些商業聯繫往往凌駕於保護學術自由和觀點多樣性之上。

倫敦大學學院(UCL)副教授米歇爾·希普沃斯(Michelle Shipworth)則對英國大學在言論自由方面進行妥協感到擔憂。她告訴美國之音,自己的一門課程模組因為涉及中國人權問題而遭到一些中國學生的投訴,最後被學校取消。希普沃斯教授說:「我認為,英國大學在保持中國學生學費流入的同時,正在違背對言論自由的承諾。這不僅涉及到財務聯繫,還涉及英國是否能夠堅持其學術自由的標準。 」

她認為,英國大學的這種做法不僅是對某些中國學生的遷就,更是對整個學術環境的一種讓步。希普沃斯補充說:“中國學生中少數的民族主義者已經意識到,他們可以利用這種'安全主義'文化和對感情傷害的關注,來壓制任何他們不喜歡的關於中國的討論。”

中國學生的處境與學術自由

觀察家指出,《高等教育(言論自由)法》本身是可以對中國異見學生在英國大學的安全提供保障的,暫緩實施該法案是把他們放回危險的境地。希普沃斯教授指出,中國政府對中國留學生的影響力極大,這些學生不僅在英國校園內面臨壓力,還可能因為他們在英國的言論或學術活動而在回國後遭受打擊報復。

「我知道這些學生在回國後可能會受到來自中國政府的壓力,這種壓力可能包括對他們家庭的威脅。這種情況令人非常憤怒,尤其是當大學未能保護這些處於脆弱狀態的學生時,」她說。

中英透視(UK-China Transparency)的主任盾君山(Sam Dunning)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選擇批評中國政權或研究敏感議題的中國學生,可能會因為受到中國警方或安全部門的騷擾而面臨改變生活的後果。他表示:“類似的恐懼也籠罩著許多學者和研究人員,我們正在努力調查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英國政府與大學的回應

面對言論自由聯盟的起訴和學術界人士的質疑,英國教育部發言人對美國之音表示:「我們完全致力於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但去年引入的《言論自由法案》可能會對我們的世界級大學造成嚴重負擔。我們能保護所有人的最佳利益。

發言人還補充道,政府希望大學在與國際合作夥伴合作時保持警覺,進行適當的盡職調查,以遵守法律並考慮風險,包括對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的潛在威脅。政府已經承諾對英國與中國的關係進行審查,以更好地理解和應對中國帶來的挑戰和機會。這將有助於英國政府對中國採取一致且連貫的政策。

美國之音已經向羅素集團和多家大學發出郵件,請求他們就言論自由法案被擱置與中國利益的關係發表評論,然而到截止時間尚未得到回應。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