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統蔡英文在星期三(5月20日)就職演說中,重申不接受北京的“一國兩制”,但會保持解決問題的開放態度,並期待對岸領導人也能負起相應責任。她並強調,未來四年將加強台灣內部的改革。一些台灣問題專家分析了蔡英文下一個四年的政策走向。
為時三十分鐘的演說裡,她維持四年來一貫立場,而且僅僅以小段篇幅重申兩岸關係立場,表示願意和對岸展開對話,盡力維持兩岸穩定,再次強調兩岸之間“和平、對等、民主、對話”的四個基礎。
黃介正:蔡英文想給北京一個明確硬仗
蔡英文說:“兩岸關係正處於歷史的轉折點,雙方都有責任,謀求長遠相處之道,避免對立與分歧的擴大。” 她說:“我們不會接受北京當局,以'一國兩制'矮化台灣,破壞台海的現狀。”
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及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對美國之音說:“蔡總統想要給外界,尤其是北京一個非常明確的硬仗,就是她堅持她的立場和原則,這為的是在兩岸需要恢復交流對話時,能站穩腳跟,而不是在中國大陸還沒有改變立場之前,我們先去迎合北京的立場。”
任雪麗:蔡英文把發球權留給北京
美國戴維森大學(Davidson College) 政治學教授任雪麗(Shelley Rigger)告訴美國之音,蔡英文把發球權留在了北京那邊,讓北京來決定要不要追求更進一步的兩岸關係。
同一天,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馬曉光就針對蔡英文就職演說作出回應,說中國僅願意“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同台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加強交往,繼續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對話協商”。
任雪麗強調,這次就職演說有趣在於,蔡英文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台灣的內部議題上,比如防疫和經濟。相較過去或許少了一點對兩岸議題的關切。任雪麗說:“演說的調性有點像是在說,我們必須照顧好我們自己。”
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政經秩序改變之下,專家認為蔡英文想做的,是在四年後留下一個“更好的國家“給台灣人民,也因此,從產業發展到社會安定勢必不容輕忽。
經濟安全擺第一併不意外
蔡英文未來四年的國家建設工程計劃,意在超前部署:產業經濟方面,從半導體和資通訊、資安、生物醫療、國防、再生能源到民生戰備產業,要打造六大核心戰略產業; 社會安定面,要建立健康防疫安全網、社會安全網; 國安方面,著手國防事務改革、國際參與和維持兩岸穩定; 並加強國家體制和民主深化。
黃介正表示,疫情之下國際經濟情勢會不會有危機、產業鏈的影響,很可能都會衝擊到台灣未來長遠的經濟發展,蔡英文將經濟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子是可以預期的,且未來四年各國都將有不同層次的變動,包括今年底的美國總統大選、2022年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結束任期等,都讓蔡英文不太可能以今天的演說去定位整個未來四年的兩岸關係。兩岸情勢複雜多變,但台灣自身的發展仍有機會把握。蔡英文看中這點強調,誰能在疫情過後,複雜詭譎的國際情勢間,掌握機會,誰就能讓國家在世界中脫穎而出。
賴怡忠:威脅對準台灣兩岸難有新共識
台灣遠景基金會執行長、曾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的賴怡忠對美國之音說,這次的就職演說更應關注的是整體,他分析,蔡英文即便談論兩岸,也是將兩岸放在“國家安全”的大脈絡下來談,先談國防改革、再談國際參與,最後才是兩岸穩定,而未來四年,能否有兩岸新共識,發球主導權還是得看北京。
2019年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探索“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也連帶讓兩岸氛圍產生了更大改變。蔡英文當時公開表明,“我們始終未接受九二共識,根本原因就是北京當局所定義的九二共識,其實就是一個中國、一國兩制。”
賴怡忠說:“現在問題不是說,大家怎麼樣做才能去討論新共識,(北京)它要有作為,它必須要有明確的作為,它在軍事上面的威脅必須要停下來、它在國際上封鎖這邊要停下來。”賴怡忠強調,若中國的威脅依然對準台灣,是很難有新共識的。
就職典禮前,台灣仍因中國的壓力被排除在本屆世界衛生大會(WHA)之外。
不過,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卻罕見的在總統就職典禮前夕發出聲明,祝賀蔡英文的第二個任期,強調美台夥伴關係將更緊密。
賴怡忠說:“台灣需要的是能夠自在地進行各種(關係間)的穿梭和悠遊”,他認為,現階段而言,美國是台灣安全與急需戰略平衡的維持者。
蔡英文在演說中強調:“無論什麼樣的挑戰,民主自由的價值,一直是我們的堅持”以及“治理國家從來不能依賴激情,而是要在變局中,保持冷靜、指出方向。”
黃介正給蔡英文的第二個任期下了註記:“對外維穩,對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