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台灣太陽花學運十週年 青年世代: 不走“一中”回頭路


2015年3月25日台灣“太陽花運動”學生領袖林飛帆(右)和陳為廷在台北地方法院接受記者採訪。
2015年3月25日台灣“太陽花運動”學生領袖林飛帆(右)和陳為廷在台北地方法院接受記者採訪。

台灣的太陽花學運於3月18日屆滿十週年,多個公民團體在台北的立法院前舉辦晚會,重申三大訴求:“拒絕中國政經脅迫”、“反對重啟(兩岸)服貿、貨貿”和“政黨公民政綱對話”。現場有數百名民眾參與,其中不乏當年的聲援者及更年輕的世代。他們告訴美國之音,台灣在政經層面都應與中國保持距離,保有主體性。

Text: 2014年3月18日,數百名台灣大學生與公民團體因不滿台灣立法院以“黑箱程序”通過《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衝進立法院佔領議場,並在院外展開大型集會,進行長達24天的非暴力抗爭,直到時任立法院長王金平承諾將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立法、並推遲服貿協議的審查,才於當年的4月10日退出議會,這場台灣自自90年代以來最大規模的「公民不服從」抗爭被稱為“太陽花學運”。

太陽花運動的啟示: “台灣共同體” 才是台灣的未來

十年後的今天,許多當年在立法院外聲援的參與者重返現場。有人手持當時抗爭的照片;也有人頭綁反服貿訴求的頭帶。

現任新竹市議員的廖子齊當時是台大法律系學生,雖當時僅坐在場外聲援,但仍感受到那場運動所帶來的強烈震撼。

廖子齊表示,學運之後,許多台灣人意識到,親中不是台灣的唯一選項,公民由下而上參與的「台灣共同體」才是台灣未來的走向。

廖子齊告訴美國之音:“在抗中保台的路上,其實是可以讓更多人看見台灣,知道台灣作為一個國家(的)主體性,民主自由這件事是絕對要堅守的。在外交及在對中國的態度上面去呈現出我們的格局不是要依附(在)一個強國之下,而是一個獨立的經濟體,在世界上扮演關鍵的角色。”

後太陽花世代:與中國保持距離

除了當年的學運人士外,今年的十週年晚會也吸引了許多大學生到場。他們說,當時還是小學生,對這場公民抗爭的了解有限,但他們關心兩岸關係現況,也認同對太陽花世代對台灣主體性的守護。

在台北的台師大公領系大三學生蔡秉恩表示,他對太陽花學運的印象深刻,從電視上看到許多大學生力抗不合理的立法程序和協議內容。他說,台灣社會這十年來變化非常大,抗中的氛圍越來越凝聚,而民進黨也將邁入執政的第三任。

蔡秉恩告訴美國之音:”我沒有上街流血流汗,但我現在可以承受這個福利。我生長的環境是對台灣人的認同,開始對於民主、正義有更多的公民的要求的時候,我們應該要時時刻刻紀念這個時刻,不能輕易地忘記。”

台大法律系大二學生許佑嘉也期待,未來兩岸不再重回一中的老路。

許佑嘉告訴美國之音:“台灣未來跟中國勢必要做出更明顯的劃分,當年我們做出來的這個正確的選擇,讓台灣能夠不再跟中國走回一中的道路。台灣有自己的路,我們有自己的選擇,我們希望跟國際接軌。”

一位21歲、不願透露全名的台北教育大學李姓同學平時就常關注國際議題。她說,台灣應趁中美發動貿易戰之際擴大經貿夥伴的結盟,並在確保台灣主體性的前提下與中國展開文化或體育的交流,因為台灣的年輕世代仍對中國的偶像或美食有偏好。

李同學告訴美國之音:“在經濟上,可能可以跟中國保持適度的距離,因為現在中國經濟可能不是這麼理想,再加上,我們其實是有一點敵對或者是受威脅的關係,(中國)對我們有一些武力跟軍事的威脅。那我覺得,如果經濟有過多依賴的話,其實會成為軍事或政治的籌碼,我其實是比較不樂見。”

李同學說,從今年1月的台灣總統大選,仍可看到台灣社會的分化,如部分團體仍支持兩岸深化貿易,並將經濟命脈與兩岸和平劃上等號,但輕忽了中國對台的軍事威脅。

她說,她不希望看到台灣重演”反中“抗爭,但目前國會由親中的國民黨主導,且藍營立委也佔多數,這對主政的民進黨政府而言,朝小野大之下,勢必讓未來兩岸政策的走向出現變數,因此不排除大型公民運動再起的可能性。

太陽花世代:拒絕中國政經脅迫

台灣公民團體”經濟民主連合“是”318十週年“晚會的主辦單位之一,該智庫副秘書長許冠澤也在會上發表聲明,重申三大訴求:”拒絕中國政經脅迫“、”反對重啟(兩岸)服貿、貨貿“和”政黨公民政綱對話“。他特別呼籲台灣候任總統賴清德與新國會積極回應太陽花學運的訴求,例如,明確表態拒絕重啟與兩岸服貿、貨貿談判。其次,他說,國會應做出共同決議,要求中國政府放棄”一個中國“的政治協商前提,訂定《非政治性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並全面檢討修正外人投資審查及對外投資與技術輸出法制的漏洞等。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