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2021年起,禁止台灣逾2000種農、漁產品及食品進口,透過貿易禁令掐住台灣農民的生計。台灣即將在2024年1月迎來總統選舉,「農產政治學」成為總統參選人的角力場,各政黨陸續提出農業政見,不論是規劃開拓海外新市場還是主張恢復原有中國通路,農民都沒有樂觀的本錢。
“(水果外銷)一定都會有干擾,譬如說之前可以進出中國,然後因為政黨換人後,變成說我們(外銷)就已經被受控制,就不能進出中國了。”位在花蓮的果農陳秋蘭對美國之音一語道盡台灣農產外銷政治化下果農的無奈。
政治角力下的釋迦果農
自中國2005年開放包含鳳梨釋迦在內等15種台灣水果零關稅進口政策後,台灣產的鳳梨釋迦逾九成五銷往中國,2021年輸中產階級值達到最高峰近新台幣15億(約美元4717萬)。同年,中國以驗出有害生物介殼蟲為由,對鳳梨釋迦下達禁令。
台灣最大的鳳梨釋迦產地在台東,釋迦果農成為兩岸政治下的犧牲品,台東縣青農聯誼會長謝宗憲無奈表示,果農根本不懂政治角力,農民只希望回到農田工作,能夠溫飽有賺錢。
針對哪位參選者能保障農民未來的生計,謝宗憲並沒有給出明確答案。他表示,對農民而言,通路暢通是第一優先,不論誰執政,台灣和中國都需要談判空間。國民黨執政並非能解除中國對農產牽制的保證,因為中國經濟和市場狀況不好,即便全面開放台灣農產輸入,銷量也不見得能達到以往的水平。
中國6月宣布解禁部分台東果園產的鳳梨釋迦,但被質疑是刻意分化台灣之舉。在台灣地方政治版圖中,台東長期由國民黨執政。國民黨強調只有藍營執政才能打開外銷中國的大門,而民進黨則反駁中國全面性以農產打壓台灣,不分藍綠執政縣市。
鳳梨釋迦產季在12月,台東縣長饒慶鈴10月底已經率團赴北京會見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尋求台東鳳梨釋迦能上架高端量販及線上通路。
中國解禁鳳梨釋迦果農不樂觀
謝宗憲認為,若台灣和中國願意針對農產品貿易和平談判,農民自然樂見其成,只是中國現在本身經濟也不好,消費力不足以撐起整個台東的鳳梨釋迦業者。相反地,若民進黨再次贏得大選,加強開拓與其他國家的外銷通路更是刻不容緩。
謝宗憲點出,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提出加強外銷及冷鏈系統的政見是解決農民現階段困境的方向。在中國封鎖下農產品過剩,即便台灣電商平台完善也無法完全消化,政府已經在努力打開通路,和新南向或與台灣較友好國家搭一座橋樑,協助果農媒合新市場。
他說:“因為台灣其實市場本身就小,本身就是得靠外銷,這也是事實。鮮果類本來就是沒有含防腐劑,運送過程中它會壞掉或者是變質,所以我覺得冷鏈這個技術是確定是一定要去執行或去精進。”
另一名位在台東不願具名的鳳梨釋迦果農則透露,鳳梨釋迦目前開拓其他外銷目的地成效不彰,果農祈盼能重新外銷中國,所以將選投國民黨。
位在台北的水果批發商謝小姐則點出,受中國影響最大的是出口商,果農相對封閉,很難清楚釐清選舉結果造成的農業衝擊。選親中的政黨不代表不受中國控製或未來就不會再被制裁,果農知道其中的無奈,有錢就賺、沒錢就再想辦法。
文旦柚被禁輸中價崩農放棄採收
同樣期待能突圍禁令的,還有文旦柚果農。台灣過去文旦柚一年出口近5000公噸,產地分佈在台南和花蓮,光是位在花蓮瑞穗鶴岡地區,文旦柚年產量高達1200噸,主要外銷市場同樣在中國。在花蓮的陳秋蘭接下父親傳承的文旦柚果園後,嚐到了台灣水果的"政治味"。
2022年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後,中國懲罰性宣布禁運文旦柚,果農只得賤價售出。陳秋蘭表示,2023年情況更糟,肥料和人工成本提高,以及中盤商價位差,8月採收季節,一些果農乾脆放棄採收,對農民生計衝擊巨大。
若以文旦柚產地劃分政治版圖,相較於台南產地是綠營大本營,花蓮是藍營票倉,陳秋蘭直言,大多農民都相信國民黨執政將會緩和兩岸關係,農產品銷售中國將能解除障礙。但民進黨若再執政,果農會擔憂更多農產被禁運,且進出口受到更多限制,只能靠政府擴大海外的行銷通路才是解方,但迄今,還沒辦法將過去銷往中國的文旦柚銷售轉移到其他國家。
農業政見多箭齊發農民憂“看得到、吃不到”
中國2021年公告首波農產禁令後,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公開質疑中國背後動機,並表示非經濟因素的禁令,讓人再次見識到專制政權的無理,也會讓國際質疑中國市場的穩定與誠信。在地緣政治情勢高張的時刻即將迎來台灣總統選舉,「農產政治學」成為總統參選人的角力場,各政黨陸續提出農業政見,以鞏固票源。
現在賴清德以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身分提出農業政見,包含加強產銷履歷、引進科技化農業、建立農業生態鏈、加強外銷及冷鏈系統、增加台灣糧食自產等政策。
賴清德日前在宜蘭一場造勢活動中強調,過去台灣的農產品時常被中國打壓,在民進黨政府的執政下,台灣農產品對中國出口的佔比逐漸下降;相反,對美國的出口逐步提升,未來我們不能再依賴中國單一市場。
時任新北市長的侯友宜在中國禁運後呼籲維護農民權益,政府的農產品市場應分散風險,並推銷全世界。
現在,侯友宜成為國民黨總統參選人,農業政見包含調升老農津貼、擴大開放移工解決農業缺工、以及穩定兩岸關係讓農產品重新進入對岸市場。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提出成立農業移工力平台和自動化。無黨總統參選人郭台銘則強調要強化農業產銷合作及建立科技農業。
農業政見五花八門,但農民卻憂心“看得到、吃不到”。陳秋蘭告訴美國之音說:“我們種的農作物賣出去,然後有一個好的價錢,然後可以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所以不管候選人他提出什麼樣的政策,能做到才是比較重要,不要只是口號。”
陳吉仲:參選人應尊重農業專業拒政策買票
位於台中的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特聘教授陳吉仲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農業不同於一般貿易,需經過政府把關防檢疫的談判條件,容易受政治幹擾,中國可利用「不符合國際規範」防堵,成為台灣的貿易障礙。
陳吉仲在蔡英文政府的農業部門任職時間長達7年,曾是台灣農政部門最高首長,在他任內歷經中國封鎖鳳梨、釋迦、蓮霧、柑橘等農產品。
他說:“(前總統)馬英九執政的時候,會有那麼依賴中國市場,當然就是因為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跟早收清單,讓台灣的農產品大量地往中國市場去走,我們要到其他市場就會遇到很大的阻礙。為什麼?因為它(中國)那邊比較沒有冷鏈,它那邊的防檢疫也比較不完整。”
陳吉仲指出,現在台灣水果其實都已經打入韓國、美國、新加坡這些高單市場,因此更應該在此基礎上,勇敢地去開拓新市場。因為在其他的市場水果單價可以提高,也符合國際規範,更不會依賴中國單一市場。
陳吉仲引用農業部數據,指出台灣對中國市場的倚賴大幅下降,2022年底,外銷中國的農產品從24%下降到13%,水果從70%降為3%。台灣目前農產品外銷第一名是美國、第二是日本。以2021年3月中國禁運鳳梨為例,台灣因為有冷鏈,打通外銷通路,隨後外銷日本的鳳梨價格不減反增。
他呼籲參選人制定農業政策應該尊重專業,不是政策買票,討好選民,更不該走回頭路,把台灣農產品困在中國市場。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