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川普政策不明美國專家憂台灣漸失抗拒北京壓力之信心


喬治華盛頓大學西格爾亞洲研究中心舉行台海兩岸政策座談會(美國之音鐘辰芳拍攝)
喬治華盛頓大學西格爾亞洲研究中心舉行台海兩岸政策座談會(美國之音鐘辰芳拍攝)
川普政策不明美國專家憂台灣漸失抗拒北京壓力之信心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4:40 0:00

隨著中國加大對台灣的壓力,美國學者擔心在川普政府對台政策仍不明確的情況下,台灣人民可能逐漸喪失抵擋中國壓力的決心與信心。

美國戴維森學院政治學教授任雪麗(美國之音鍾辰芳拍攝)

長期觀察台海政治情勢的美國戴維森學院政治學教授任雪麗(Shelley Rigger)說,一段時間以來,各種經濟指標和數據都顯示台灣經濟正在好轉,例如2017年台灣全年經濟增長為2.84%, 2018年1月GDP也達到3%,去年台灣失業率創10年新低,但一般民眾卻沒有感受到這種經濟上的轉變,有4成左右的民眾認為台灣經濟情況不佳。

任雪麗上週在喬治華盛頓大學一場台海兩岸關係座談會上指出,即使在北京當局的政策下,中國赴台遊客減少22%, 但台灣整體觀光客數量增加,但許多經濟上的“好消息”卻沒有反映在台灣人民的普遍感受上,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令人不解。

任雪麗說,如果這是因為台灣人民更深層的焦慮和不安必須找一個出口,那麼她擔心,台灣人對自己的信心下降,也慢慢失去抵擋中國壓力的決心。

任雪麗說:“如果台灣人民失去鎮定(lose their nerve),那麼他們將難以維持他們與蔡總統一樣的立場,去抵擋中國為迫使台灣讓步而施加的壓力。人們需要能感覺到、體認並承認經濟上的好消息,但是他們為什麼沒有感受到這種好消息,對我來說是一個有意思和非常重要的問題。”

任雪麗也認為,台灣人的感受也和美國政府對台海議題的態度有關,從國務院及貿易代表辦公室將中華民國國旗移除的例子來看,川普政府對台政策還是凌亂不一,如果美國無法發出明確的戰略信號,美國國會又在如《台灣旅行法》這種可能讓一些人“火燒心”(heartburn)的舉措上“嘲弄”(tease)台灣,她擔心最終可能不是中國的壓力,也不是台灣抗壓的能力,而是“美國的壞政策或魯莽和猶豫不決”,把大家推到一個沒有人想要的境地。

2049項目研究所執行主任石明凱(美國之音鍾辰芳拍攝)

美國智庫2049項目研究所執行主任石明凱(Mark Stokes)也在會中指出,現今台海現實情況是兩岸各自有合法的政府,但北京在地緣政治及共產黨政權合法性的考量下對台灣採取“零和”立場,美國不應該只接受北京的一中立場,只和它維持官方關係,而是應該考慮到自身的利益而採取漸進式做法,在維持美國自己的一中政策下“平衡”北京與台北的主權,才能能夠讓台灣政府有信心與中國往來。

石明凱說:“我們應該嚴肅思考如何在未來10年中,與台海兩岸發展更正常的關係,在朝向那個目標之前至少可以有一段過度期是美國的'一個中國兩個政府'政策。問題在於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基本上就是要與台海雙方都有一個更正常的關係。所以問題不是在於'是否應該',而是在於'如何在過程中不致犧牲人命'。我的看法是我們應該朝這個方向走,只是問題是否要讓它自然發生。我認為這應該由白宮來帶頭。”

儘管台灣還在從震災中復原,不過中國對台灣政府的外交壓力並沒有減緩的跡象,最新的例子是台灣駐巴布亞新幾內亞代表團名稱被要求更改、外交領事車牌被沒收。

中國外交部星期天在其微信公眾號以“答記者問”形式發布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對巴布亞新幾內亞“勒令”台灣當局駐該國商務代表團更名、摘除含有原名的名牌和指示牌,並沒收其外交領事車牌一事的回應。

耿爽說,中國政府對巴布亞新幾內亞“根據一個中國原則”處理涉台問題“表示高度肯定和讚賞”,並稱這是國際社會“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台灣外交部則表示,中國在台灣“尚處於花蓮震災傷痛中”卻“高調宣布”其在外交場域上對台灣的打壓,這種做法對台灣人民的情感造成傷害,甚至引起反感,台灣政府對此“深感遺憾”。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