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香港民研調查指 市民質疑盛事經濟浪費及勞民傷財


10月1日中國國慶日晚上8時半,銅鑼灣購物區崇光百貨外人流不多。(美國之音照片)
10月1日中國國慶日晚上8時半,銅鑼灣購物區崇光百貨外人流不多。(美國之音照片)

香港政府今年初宣佈一系列“盛事活動”,希望帶動旅遊、酒店、餐飲及零售等行業,為香港帶來巨大的“盛事經濟效益”。不過,一項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受訪市民普遍對盛事經濟有負面看法,質疑是浪費及勞民傷財,尤其是今年初邀請美職聯球隊國際邁阿密進行表演賽,世界球王美斯最終沒有出場獻技,受訪者認為導致負面宣傳,令香港的活動策劃能力蒙羞。

香港政府繼去年推動“日夜都繽紛”市集經濟,今年一月底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宣佈,成立跨部門的盛事統籌協調組,推動一系列“盛事活動”,包括運動、煙花及無人機匯演等,以落實“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希望帶動旅遊、酒店、餐飲及零售等行業,為香港帶來巨大的盛事經濟效益。

調查指市民質疑盛事經濟浪費及勞民傷財

事隔超過半年,香港市民普遍對“盛事經濟”有甚麼看法﹖香港民意研究所(簡稱香港民研)星期一(9月30日)召開記者會,公佈一項《盛事經濟質性意見分析》網上民意調查結果。

這項調查在9 月 11 至 20 日以網上調查方式訪問“香港民研意見群組”成員,設有兩條關於盛事經濟的開放式問題,嘗試探討受訪者於香港政府今年推動的一系列盛事經濟活動當中,對那些些盛事較有印象﹖最終共有 488名 12 歲或以上受訪者回答相關問題。

香港民研透過AI分析,就“市民對於那些盛事較有印象”,結果顯示最常出現字詞為“夜繽紛”,共有72次,以及“沒有”出現了67次,反映除了“夜繽紛”之外,受訪者普遍對港府推動了甚麼盛事沒有印象。

至於“市民對調查所述盛事的印象”當中,最常出現字詞為“浪費”,也有不少受訪者回應指,盛事經濟“勞民傷財”,而且缺乏“本地文化的代表性”,對遊客吸引力不足。

美斯事件令香港活動策劃能力蒙羞

今年以來,盛事經濟也有不少項目引起爭議,尤其是今年初邀請美職聯 (United Soccer League) 球隊國際邁阿密 (Inter Miami CF) 進行表演賽,世界球王美斯 (Lionel Messi) 最終沒有出場獻技,受訪者認為導致負面宣傳,令香港的活動策劃能力蒙羞,也有受訪者形容事件為混亂不堪,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至於充氣裝置例如“Chubby Hearts” (充氣的心形巨大氣球),有受訪者認為沒有創意、幼稚、浪費公帑,入場率和參與率低,也有受訪者批評為缺乏深度和文化意義。

港府著力推動的夜市經濟,包括活化廟街夜市等,則被受訪者標籤為效率低、組織不善,據報導經濟效益微乎其微,也有受訪者批評為缺乏吸引當地人和遊客的獨特產品,在推廣當地文化和促進夜間消費方面被視為失敗。

總括而言,港府推動的許多盛事被受訪者認為,未能有效推動香港本地經濟,對於在組織不善的活動上浪費金錢表示關注。受訪者普遍認為活動未能吸引大量遊客的興趣。有些受訪者表示,夜市等活動並沒有促進當地消費;許多活動缺乏可衡量的成果,令人對其價值產生懷疑,例如放煙火活動,被批評為無趣且浪費金錢,無法引起興趣。

學者指社會氣氛轉變影響盛事經濟

出席香港民研記者會的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表示,民調結果反映當局應該認真思考推動盛事的策略,他認為推動盛事經濟發展未如理想,主要是由於香港整體社會氣氛的轉變。

陳家洛說:“我在有用的、但是也有限的信息中,就是業界都要求政府去想清楚,還搞不搞(盛事經濟)、是不是這樣搞下去﹖我相信當時政府也好、(特首)李家超先生也好,答案就是‘日夜都繽紛’嘛,他講到‘好巴閉’(好厲害)的,‘日夜都要繽紛’,‘搞旺個場、搞旺個市’,可能都要輕輕放下,作出適當的調整,因為都不是他想像中的簡單直接,可以即時見效、立杆見影的一堆動作,所以盛事是要做的,任何的國際級的城市都有這些項目出現的,香港以往都有的,(那)個分別就在於香港以往在一個氣氛、環境底下,很多事政府不用太過操心的、真的不需要,你去協調一些策展商或者一些主辦單位,自自然然世界就會回應,跟著那些錢會自由地流動,似乎今時今日發覺,就是當水開始退了,即是經濟環境沒那麼理想的時候,政府是要用它的講法是要積極有為,還是主動出擊了。”

陳家洛表示,過去超過半年港府推動盛事經濟不成功的例子多不勝數,而成功的例子很多都只是一些傳統的項目,例如國際七人欖球賽,他憂慮港府接下來著力推動的“熊貓經濟”,只是另一個“一窩蜂”的政策。

業者指盛事經濟反映官員辦事能力

為了配合星期二(10月1日)中國國慶煙花匯演,港府原訂星期一、星期二兩晚在維多利亞港進行大型無人機匯演,結果兩晚都因為天氣因素而臨時取消無人機匯演,不少到場觀看的市民及遊客感到失望。

在深水埗經營共享空間的陳小姐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港府推動的盛事經濟項目多次出現失誤,她認為是相當平常,亦反映官員的辦事能力。

陳小姐說:“好像現在在香港很平常是不是﹖這些事發生在香港政府身上是很平常,是不是﹖你找一些不專業的人去做一些專業的事情,就會是這樣的了,全部都不會做Marketing(市場推廣)的人,‘甩甩漏漏’(錯漏百出)、我覺得一班這樣的人去管治,差不多是這樣的了。”

慨嘆遊客窮遊港人沒消費意欲

陳小姐表示,她認同民調結果顯示,很多香港市民認為盛事經濟浪費及勞民傷財,她以星期二10.1中國國慶假期為例,維港煙花匯演吸引的中國大陸遊客,大部份只是留在維港兩岸“打卡”,對帶動消費幫助不大,她今年的生意也沒有受到盛事經濟任何的幫助,甚至附近一些民生消費的小店都要結業。

陳小姐說:“就算你說遊客他們現在那個‘窮遊’ ,你說本地香港人的話,你先不說‘北上(消費)’那一群,你留下在香港的有多少人會上街消費,你看看現在倒閉的、即是你現在連一些小吃店,昨天(9月30日)混醬坊結業了,你都有一大堆這些要倒閉,即是你連一些低消費的人們都不想付(錢)了,好像我這樣回家煮飯吧,你覺得還有多少人付得起,就算身上有錢的話,都未必願意在這個時間去花錢,覺得都是放在自己身上覺得安全一些,更不用說現在根本就沒(錢)。”

長者冀當局特赦改善社會氣氛及經濟

年約70歲的香港市民潘太太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星期二晚10.1中國國慶假期,銅鑼灣購物區的人流也不算多,她認為主要是由於過去幾年的移民潮,加上當局不斷拘捕檢控,令整體社會氣氛變得緊繃,她認為要搞活香港經濟,政府應該特赦。

潘太太說:“香港走了幾十萬人,香港走的那些全部都是有錢人來的,現在再下來幾十萬人,是些甚麼人呢﹖你說那些人可不可以救經濟呢﹖有錢的人走光了,來了一些窮光蛋,有錢的人都不來香港了,那些大陸人、大陸有錢都跑去別的地方了,香港就慢慢變成大陸了,有甚麼用啊﹖其實你(政府)想要經濟好,你真的要特赦,你一直不特赦,一直這樣拘捕,香港就是這樣的了。”

前高官指經濟政策離不開政治

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現任教育大學公共行政學顧問張炳良最近接受香港《明報》專訪表示,香港經濟復蘇步伐緩慢是香港管治的核心問題,背後牽涉港人信心、國際觀感等問題,他認為不可以迴避政治,不能單獨只用經濟手段搞經濟,他又表示,香港如果要重建國際形象,需要策略性地找“關鍵點”扭轉偏見,顯示香港依然自由多元。

張炳良表示,如果他是政府,他會鼓勵某些團體去集會,要證明集會仍然得,建制派都可以集會,五一勞動節工聯會都可以遊行。

張炳良又建議,反修例運動仍有超過6,000名被捕者未被起訴,如果證據不足,可以公布不再處理,他認為這樣做並非特赦,而是“為事件劃一條線”。

論壇

XS
SM
MD
LG